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精选100个 人文地理学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在此小编精心为大家挑选的人文地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城市现代化背景下古都地名生存困境与对策 2、地名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 3、权力的空间意象--《癌症楼》的新文化地理解读 4、都市文化空间的情感与认同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5、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6、从文化景观地带性管窥甘肃地区多元文化融合 7、自主学习型客家聚落地理野外实习设计与实践 8、陇东历史文化空间意象媒介表征研究 9、荆门市行政村名的命名方式与地理环境 10、地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11、人口构成变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12、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报道 13、当代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研究核心 14、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15、人地关系中地理空间发展的进程意义的探究 16、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17、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18、信息时代的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创新 19、人文地理学的时代变迁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20、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动性”研究进展与启示 21、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 22、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2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24、基于信息流的武汉城市圈城乡文化空间结构研究 25、汝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识别--以香火龙为例 26、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27、文化地理学的界定及当下意义 28、旅游开发影响程度判定下民族村寨社会文化差异性研究 29、中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式与学科融合趋势 30、案例教学在文化地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31、地名变迁中的文化政治阐释--以从化温泉为例 32、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 33、“大数据”热潮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34、身体、身体观以及人文地理学对身体的研究 35、关于野外联合实践教学与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36、冲突与协商:西方儿童地理学的发展及启示 37、宗教世俗化及其理论在西方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 38、空间句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评述 39、地理学学科融合与学科交叉研究综述 40、论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南海传统文化的生成 41、近代区域地理学被中译为“方志学”现象的探析 42、西方情绪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 43、“史地学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44、南海诸岛地名的权力关系及地方反馈 45、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战略 46、创新地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47、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构想及其价值与意义 48、三峡库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制--以重庆万州区为例 49、民国时期地图绘制及南海诸岛指称的历史演变 50、地理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51、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2、古易水:孕育华夏文明的文化长河 53、城乡文化信息流时空整合的理论体系构建 54、国外人文地理学男性气质研究回顾与启示 55、后现代批判地理学:谱系、问题域与未来走向 56、地理学中人的基本假设刍议 57、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特点与内涵论析 58、论研究历史地理学典籍的一些方法 59、地理科学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过程性考核体系设计及教改研究 60、高等地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问题 61、人文地理探究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62、西方经济地理学文化转向的哲学思考 63、近年来大连市围填海区域动态演化研究 64、历史文化名城地名的文化分析及保护策略--以喀什市和北京市为例 65、浅析西域历史地名的发展与传承 66、论盐城历史地名的挖掘与保护 67、中国地名命名的地理文化特征 68、容美土司对外交通路线及其价值研究 69、人文教育专业地理野外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70、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及相关进展 71、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居民感知特征及影响因素 72、新时期如何有效开展旅游地理课堂教学 73、地理环境对淮北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 74、文学地理学人才队伍培养模式初探 75、山西省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76、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环境教育特征探析 77、地域文化基因再现及人本观转基因空间控制理念 78、人文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 7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体系构建新路径 80、课程、专业设置与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 81、开放性视角下内蒙古城市腹地的界定 82、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发展态度的影响因素 83、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84、客家民居建筑的人文魅力探微 85、基于聚落地名的盐池县人地关系状况研究 86、湖南洪江市古村落群空间分析与开发对策 87、基于旅游影响下的历史文化名镇去商业化研究 88、地理科学专业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89、高校地理实验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对策 90、空间生产语境下的城市文化景观失忆与重构 91、地缘政治在“世界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安排 92、浅议高校旅游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93、浅谈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 94、新文化地理及其通俗化路径 95、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教学实习的优化设计 96、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边界--研究综述与启示 97、我国地理科学类本科专业设置与学生培养的变化 98、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99、农业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100、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温瑞塘河的文化积淀和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赠送论文
选题思路:
毕业论文选题思路 一、毕业论文选题思路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工作。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一个初学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确定好选题,更是论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除了要考虑有无社会价值(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来做选题)、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资料来源的难易程度、时间上的保证等因素外,一个论文选题的确定有它的思路:
1、热门与冷门的选择 热门选题的好处:一是资料容易搜集,一段时间内各种媒体会有较多的相关资料信息出现;二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对于这类问题,你有切身的感受;三是一旦你写得好就有机会被有关报纸、杂志采纳。其缺点是,一个选题有许多学生选,大家搜集资料的来源差不多,写出来的文章七拼八凑,从内容到结构都差不多,难出新意。指导老师看到这类文章自然不可能给出好成绩。如笔者去年指导的高职市场营销毕业班的11篇论文,有415篇,就是一个选题,从品牌到名牌。从中可以看出来,学生搜集资料的来源有网络、杂志,文章中使用的案例也差不多,照搬照抄的为多数,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品牌研究是前几年最热门的话题,这方面的研究太多,你就很难有自己新的观点。当然,在这个选题下,你从另一个角度(不要与多数论文的角度一样),对标题重新设计,内容突出现在企业最关心品牌的问题作更深人的探讨,穿插具说服力的案例,也许会是一篇好文章。 冷门选题也是相对而言的,对学生来说,也就是选得少或不选,资料搜集较难的选题,但也必须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而不是指脱离经济生活,太陈旧的选题。如笔者去年出版了《招商学》一书。2002年我们在做这么一个选题时,就发现几年来全国招商引资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市场上描写招商引资工作的书也有,但极少,各地招商引资以各部门为主都编辑了手册,但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的尚没有;同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各招商引资机构缺的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指导他们具体工作的工具类性质的书。招商引资机构有许多的实例,但很少有人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一年中,搜集资料的困难太多了,似无资料可搜集,只能从边缘学科中去参考和借鉴。因此,选择这一类“冷门”的选题更容易获得写作上的成功。
是选“热门”选题,还是选“冷门”选题,这要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来定。“冷门”选题搜集资料难,你会付出比别人多的劳动,但往往会有好的收获,即论文成绩高于别的同学。
2、大题与小题的选择 大题涉及面广,可写的东西多,但不容易写深,四面出击,面面俱到,只能是泛泛而谈,也容易出现漏洞。如论中国的企业文化,题目太大,这个题目应该是可以写出一本书的题目,一篇5,000字左右的论文如何论述得清楚,只能是一些条条框框,文章不容易写深。如在这个大选题下选一个小选题:中国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构想等就可将文章写得深入了。
小题虽然可集中精力,但也不能太小,没有足够的拓展空间,又可能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5,000字左右),从而把自己限制得太死,搜集起来的资料也没办法安排到文章中去。
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宜限定不宜宽泛。如“论企业改革”、“论国有企业改革”、“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由某某公司股份制改革谈起”.这四个题目,一个比一个小,一个比一个具体。相对而言,写作难易程度也一个比一个容易。
3、选题与实践的结合 选题无非有二种情况:一是确定选题后搜集资料,有局限性(一般学校都这样要求);二是围绕某一方面,在占有资料基础上或有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小的选题(这种较科学和合理)。如果你遵循正确的选题思路,确定好选题以后,开始搜集资料,撰写提纲,按要求写出论文固然最好,但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你们的毕业论文实际上是在你们下个学期参与实习或实践,或就业一段时间后再完成,毕业前夕再交回学校。这样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有的学生受到实际工作的启示,或受实习环境的影响,觉得原来在学校的选题太大难于写好,不如换一个小一点的题目,比较容易把握。这就结合实际工作对选题作了变动,更具现实意义。这时,学生应该主动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指导老师同意后再作变动。作为指导老师,对于情况属实的,应鼓励学生,让学生写出更好的毕业论文。如,有一位学生在一家外资企业实习,发现做好吸引外商投资工作对企业发展影响大,而当前这方面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探讨。这就对自己原先的选题作了变动。该学生对新的选题不仅感兴趣,而且搜集了许多相关资料,还得到企业老总的支持。最后,该生的毕业论文既为企业老总出谋划策,又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