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开题报告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开题报告

XXXX大学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系 别 会计系 专 业 国际会计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4355 指导教师 XXX 题 目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探讨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研究的目的 从20世界70年代开始,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把公允价值列入会计重要规则,我国从实行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就一路春风,高速增长,有一些准则也有涉及到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因为体制尚未完善,受到一些上市公司的操纵,沦为其牟利的手段。到了2007年1月1日,财政部首先规定在上市公司实施,之后的新会计准则也有新的突破。有关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都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起来的。从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整体发展形势都很好,通过不断地竞争,新生企业与旧企业优胜略汰,物竞天择,很好地刺激经济发展的活力,所以,新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也成了形势所需,在我国,传统的会计方法是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首选,自从20世界后期,因为各种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传统计量模式也越来越不受使用者信任,各界普遍要求改革,以FASB为首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模式,并随之逐步应用和推广至会计准则中。 研究的意义 从国外来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目前很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研究这个方面有助于企业了解自己,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多一些会计计量理论帮助自己,同时这方面的发展也填补了会计经济理论的发展,对于研究一个企业的计量方法很深的意义。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使用历史成本来据以入账的,以此作为原始交易价,虽然这里面体现了会计的可靠性及谨慎性,但是后来,因为经济发展加快,原来的老方法也不适应新的环境,大量的业务是企业公司资产不断地改变,这点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而且近几年,我们国际的通货膨胀率影响,货币的价值也不断变化,始终坚持历史成本也不可行,这些东西都对历史成本的使用产生阻碍。相关的专家表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引起国家政府的关注,同时有关的针对性的政策也会陆续出台,指导企业使用新的会计计量方法。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越来越深入人心,公允价值再次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方法的传统会计程序因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被放弃,各界普遍将公允价值放在新的研究热点上了。 White,在《储机构瓦解:银行及储蓄机构公共政策教训》(1991)一书中指出,历史成本模式由于其固有的后顾式缺陷,应尽快改革。而银行及储蓄机构应采用前瞻式的现值会计。莫里斯等人在《银行的市场价值会计支持与反对》一文中指出,尽管市场价值会计会导致盈余和资本的波动,并且存在精确性问题,但是由于反映了银行的真实风险,因此优于精确但相关性不大的历史成本数据。 White(1991)认为财务报表有一些不必要的缺陷,银行等储蓄机构应采用现值。Gates(1997)认为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报表难以披露真实业绩的会计目标。 William (1997)认为,历史成本是一种“平滑”本年现金收益的方法,它使这些现金流量所代表的收入与费用在一个长期持续的期间内得到均衡的计量,人们可能喜欢阅读这种收益“平滑”的财务报表。但是,企业的收益变动是客观存在的,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在收益计量中推行公允价值,使财务报表反映这种变动。 William (2001)提出财务报告中有很多采用公允价值,它带来的相关性的效益增加超过了可靠性降低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FASB在2005年11月21日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告工作草案”,提供了一个指导公允价值会计实务的框架,分别阐明了计量的目标、范围、披露等,并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初始确认和后续期间的公允价值估价、估价技术、市场投入、公允价值等级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公允价值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略图。首次提出公允价值的目的,对定义做更合理的修订,建立计量评估登记系统,还有披露登记系统。 FASB于2006年9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 )——公允价值计量。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CAAP)中有超过40个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报告主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但在SFAS NO.157发布之前,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是散乱且缺乏一致性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活跃交易的事项来说尤为明显,该准则的发布结束了这种局面。 2010年1月18日,IASB和FASB在伦敦举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定义了公允价值,还有在市场低迷时的计量,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进一步缩小双方的分歧。2月FASB放宽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 1.3.2国内研究现状 葛家澍教授,在《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2001)指出“公允价值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在市场经济中,是可以观察到的、由价格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历史成本就是过去的市场价格,现行成本是当前的市场价格,它们都是用于会计计量,是市场价格转化的形式。因此,为了真实公允地进行计量,市场价格应是会计计量中的基本计量属性。”他认为“公允价值只有在真实发生时(即它与历史成本相等时)才是确定的,其余时候都是估计数。公允价值的估计不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而是假设的交易,其估计目标是模仿市场交易的价格,如果这样的市场存在的话。’’ 谢诗芬教授,在其博士后出站报告《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2001)中独创性地研究了公允价值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概念及概念框架,方法篇系统归纳了最新的国际趋同的公允价值会计与审计方法体系,即公允价值确认、计量、报告和审计方法体系,其中重点阐述了现值计量方法体系;应用篇总结比较了中外公允价值研究应用的简史、环境、特征和经验教训,提出了在我国会计计量中正确应用公允价值的政策建议。 葛家澍、杜兴强,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2003)一书中,分析了运用现值的一般原则,并介绍了计算现值的方法及现值技术在负债计量中的使用。 常勋,在《公允价值计量研究》(2004)一文中讨论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他认为,公允价值可以与现时成本相联系,也可以与历史成本相联系。他认为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了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其最大的亮点是全面介绍公允价值会计要素在30在一个特定的计量标准器具和17不同程度的使用公允价值,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收敛的速度,同时也为我国的公允价值的一个完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10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及应用情况等。 徐培红(2006)认为,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越性体现在符合会计的相关性、配比原则、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国新会计准则(2006)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资产,交换或债务的金额。 李世新、谢丽娜(2009)对国内大部分学者的会计研究进行整理,经过归类指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程度会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的有效性、企业规模、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程度、企业的财务状况、审计质量、信息成本和管理者意图。因此不能不考虑环境因素,而单纯考虑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该论题的发展趋势 公允价值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和国外看,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更为丰富,在中国相对缺乏的研究结果。从大量的经验证据来看,20世界70年代的公允价值实证研究较少,这期间主要分析公允价值信息优于历史成本的论断,结论是支持公允价值的。80年代实证研究就多了很多,大部分是分析资产现行成本信息披露对股票价格是否具有解释力,结果存在很多的不同。90年代也在大幅度增加,这些年来,公允价值的影响力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得到国际的公认。 这几年,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实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指市场价值或按现值计算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观点的多样性,经济后果的公允价值的只是一般的陈述,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和严格的概念体系。在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数的文件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很少。从理论渊源上看,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学说”说起,本文认为在这个结果里,使用公允价值的最终分析结果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便是会计政策的选择的一个方面,所以会产生必然的经济后果。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学者对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后,我国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的研究,是以经济和国内市场条件为背景,毕竟,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时间很短,它的使用也需要等待成熟。该研究结果不是一般意义和经济后果,提出建议和对策,对国内企业也只有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研究内容 本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应如何应用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实质研究 论文初步框架 第一层: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并简要介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第二层:关于国内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的现状 第三层:重点说明我对目前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存在的一些见解,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四层:讨论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第五层:结论。

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是通过在本校图书馆或者其他地方的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参考相关期刊的文章,对国内国外的一些知名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主要方法有: (1)规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2)文献考证方法:将锁借阅的文献整理研究,得出结论. (3)案例分析法:将一些有关的案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手段

(1)在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相关网站查找信息。 (2)在图书馆查阅并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