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3期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v0l 1№.3
199'7年5月 JOURNAL OF SICHUAN UNION uNIvE圈州ENGINEERING SCIENC ̄EDmON) May.1997
甘氨酸合成工艺研究
迟永祥 (四川联合大每应用化学系r成都610065)
摘要本文升坷了一种先进的甘氮酸合成工艺,产品产率选85%.纯度大于98%. 井采用正交设计优牝实验方案。实验证明,车工艺与国内现行工艺相比.具有收率 高.生产周期短,后处理简单等优点,有较高的工业价值。
关巷词_甘要墅 成 r葛 分类号0623 ’ J
甘氨酸.学名氨基乙酸,是结构最简单的a一氨基酸.易溶于水,微溶于醇。甘氨酸是
医药工业、农药工业、有机合成和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食品工业中的调味 添加剂、糖精去苦剂、抗氧化剂;化肥工业中的二氧化碳脱除剂;纺织工业中的织物染色用
表面活性剂等。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甘氨酸生产路线,主要有水解法和合成法,以合成法为主。 l水解法:由明胶经水解、精制、过滤、干燥制得。因为这种方法原料消耗大,限制了
这种方法的发展,现已基本被合成法所取代。 2合成法:主要有—一氨基酸酰胺水解法、卤代酸法、乙内酰脲氨制各法、乙酸法、羟
基乙腈法等,现在主要为 一卤代酸法。60年代以前,基本采用在缓慢搅拌下.往氨贮罐
中加入氯乙酸,室温下反应48小时以上,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后处理,才得到粗产品,收
率很低。70年代后.各地大致采用乌洛托品水溶液为介质,由氯乙酸与液氨或氨水作用, 经醇析、过滤、精制、干燥制得。氨解剂若采用25%氨水,收率只有60%;即使采用液氨,
也只达到70%【 。生产周期长达40小时,产品醇析后,还得经过洗涤、浓缩、重结晶等操 作.才得到纯度>90%产品。近年来,有采用醇、水混合溶剂…或单纯醇溶剂【2]的新工艺
发表。这类工艺使甘氨酸一经反应,就析出分层。经简单过滤,便可得粗产品,产率可达
8O%。但若需得到纯度90%以上精产品.则仍需在酒精中重结晶“ 或离子交换法提
纯_2 J。生产周期仍需1O小时以上。 根据上述情况,借鉴有关文献口】,采用乌洛托品水溶液为介质,以碳酸氢铵代替液
氨,并以固、液两相存在于介质之中,滴加氯乙酸进行反应。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合成的因
收稿日期1996—07—08 一 一 一 ^, ,
h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迟永祥 甘氪酸合成工艺研究 39
索。
1实验部分
1.化学反应式:主要反应如下: (C}I2)6N4+6HzO——= 6HzCO+4NH3
CH2C1COOH+2N HCO 一CH2NHzCOOH+Nt-h(31+2H1O+2C 十
副反应:
CH2NHzCOOH 4-ClCHzCOOH——一NH(CH2coOH)2+HQ
NH(CH2co0H)2+CICH2COOH—N(CH2COOH)]4-HC1
2原料及试剂:氯乙酸、碳酸氢铵、乌洛托品,95%乙醇,均为化学纯 3工艺流程示意图
工艺流程图l
乌洛托品
碳酸氡铵 氯乙酸 i滴加
亟匝 ——匿回一
呼 _晖 亟 j !滤液 l
95%乙醇 回收乙醇 95%乙醇
1.1操作方法 图1甘氨酸台成流程图
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温度计的反应瓶中投入计量的鸟洛托品和水,搅拌使其溶
解。然后.分批加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在搅拌下控温滴加氯乙酸水溶液.于l_O~1 5小
时内滴完,应始终保持反应体系中有碳酸氢铵固体存在。然后升温到6O~7O℃.恒温1.O
1.5小时,反应完后.冷却过滤,将滤液于搅拌条件下加入95%乙醇进行醇析.静置后抽
滤.并用95%乙醇洗涤滤饼两次.于100~110℃下干燥2~3小时,便可得到纯度>98%
产品甘氨酸。简单蒸馏回收滤液中的酒精,便可得到95%乙醇。
2结果与讨论
在甘氨酸合成反应研究中,通过初步实验确定了氯乙酸水溶液的最佳浓度 其余的
影响因素除反应温度、恒温时间,碳酸氢铵与氯乙酸的配比外,从反应式中还可看出,乌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第1卷第3期
托品可引发氯乙酸的氨解反应,并通过可逆过程控制反应进行程度。因此鸟洛托品浓度
对产率有影响。在初步实验基础上,确定以上四个因素适当的三个水平,并以甘氨酸产率
作为质量指标,而甘氨酸的纯度在进行同样后处理后均可大于98%,因此不用作质量指
标。这样设计了 (3 )的正交实验 .考察结果见表1。
衰i L日l3‘)正变试验衰
注 A因素中三水平I、Ⅱ、Ⅲ分别为碳酸氢铵与氯乙酸物质量配比1~4范国内适当的三十值.I <Ⅱ<13。 表1中,K值表示了某因素某水平的产率之和.由于一个水平重复了三次,取平均值
记做k,它表示了某水平的平均收率。R为同一因素中三个水平的k值中最大与最小的
差,称为极差。极差的大小反映了因素影响产率的主次关系。各因素与产率的关系见图
2。 1碳酸氢铵与氯乙酸配比
从表1中可看出,A因素的极差为34.比其余因素的极差大得多,由此可见碳酸氢铵
与氯乙酸的配比是影响甘氨酸产率最重要因素。从图2中可看出水平Ⅱ的平均产率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迟隶祥 甘氨酸合成工艺研究 41
圈2备因素与关系产牢圈 高。碳酸氢铵与氯乙酸配比过低,氯乙酸氨解反应进行不完全,产率较低。但若配比过
高,副反应加剧,副产品氨基二乙酸、氨基三乙酸增加,使醇析时油状物增加,降低产率。
较为适宜的碳酸氢铵与氯乙酸的摩尔配比为2--3。 2恒温时间
恒温时间这一因素极差为5.3,为较次要因素,对甘氨酸产率影响不大。从图2中可 看出,恒温反应0.5小时,反应进行不完全。而恒温1小时后反应已基本完全。恒温1.5
小时,其产率提高已经很小了。从缩短生产周期和节约能源考虑,选择恒温1小时。 3反应温度
这个因素极差为l1.3,为较重要因素。从图2中看出,4O℃时反应进行不完全,80℃
时副反应加剧,导致油状物增多,降低产率。反应温度选择60"(2为佳。
4乌洛托品浓度
这个因素极差为3,为次要因素,对甘氨酸产率影响较小。如前所述,在这个合成中,
乌洛托品起到引发并控制反应的作用,只有有一定浓度的乌洛托品存在,便可起到上述作
用。从图2可直观看出,乌洛托品浓度选择0.8g/g水为最佳。 综合上述各因素的分析,选择正交表中A2 中条件为甘氨酸合成的最优试验
方案。与图2中各因素最高产率对应的各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所选最优试验方案只缩 短了生产周期,将反应时间选择为1.O小时。通过实验表明,最优实验方案所得产率为
84.8%,与正交表中最高产率相差无几,这就证明了最优实验方案选择是正确的。
4结论
1以固、液两相存在于反应体系中的碳酸氢铵取代液氨的合成工艺,产率高,可达 85%。产品经简单后处理后,纯度大于98%。
2工艺周期短,只需6小时左右。后处理简单,乙醇按常规方法回收可重复使用,节
约成本。
3碳酸氢铵与氯乙酸配比及反应温度是影响产率最重要因素,并通过正交设计,确
定了正交表中 合成方案为最优试验方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第1卷第3期
4该合成工艺具有较高的工业价值。采用工业品原料,以最优实验方案合成,产率
为83.4%。
参考文献
朱世英.郎建平.甘氨酸合成工艺研究.浙江化工.1990.(3):40~43 陈喜豪.张萍甘氨酸台成工艺氨基酸和生绚资源.1996,t8(1):9~10 江苏海水综台利用研究所.甘氪陵的制造方法.91 9.14 91108179.8 白新桂数据分析也试验优化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51~154 f编辑黄小J
The Research of Glycine Synthetic Technology
Chi Yongxiang
ABSTRA●
An advanced method of Glyeine synthesis had been introduced jn this artieal Yield of
the product was 85%.purity was higher than 9S%.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in optimiza—
tion of experimental plan.Testified by the experiments,this technology had many advan—
rages:high yield、short production cycle、sample later—pro irlg.In a w。rd。it was a indus—
tri ̄l synthetic method.
Key Words:Glycine-Synthesi
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