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代医家对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认识

历代医家对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认识

未16卷第6期 1992鼻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嘲 

 ̄OURNAL OF SHANDONG COLLEGE 0F TRADITIONAL CHINESE ̄EDICINE 

Vo1.16,No.6 

1992 1·医史文献与考证· ; 历代医家对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认识 

刘艳骑 Rl王l}7.卯; (中国中医研究阮基础理论研究所脏象研究室100700) 指导王琦 内窖撮薹通过对古今医家有关肥胖人痰湿体质的文献整理,归纳研究,论证了中医学“肥 人多痰湿 的理论渊源,初步阐述了肥胖人脉象与体型的关系,肥胖人痰温俸质与气虚证,阳 虚证,癣血证,痰湿证的关系,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行为表现,痰湿体质发生与饮设因素的相关 性,以及补胂益气化痰之怯改善痰湿俸质的意义,补述了近年来痰湿体质在人群中的分布,丰富 了中医文献学研究,为肥胖^痰湿体质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 ,;二 关麓词肥胖人I痰湿俸质,气虚证 阳虚证 癣血证 疫龌证 理论韧究 辛撕. 

肥胖自古就有之,中国古代文献对此多 丽记述。 “札记*日; “肤革充盈,人之肥 也”。春秋战国时期的 黄帝内经 最早把 肥胖体型与体质联系起来,成为当初体质分 类的组成部分。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 就有三种体质类型与肥胖有关,即火形人、 土形人、水形人。“灵枢·卫气失常》进一 步把肥胖人分为膏型,脂型、肉型 直到宋 代杨仁斋在“仁斋指方·火湿分治论》中才 正式指出肥胖人的病理体质是: “肥人气虚 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 元代·朱丹溪在 丹溪治法心要 中首次提 出了 肥自人多痰湿”的观点,以后许多医 家对此多加引证、发挥,形成了在中医学中 特有的理论t“肥人多痰湿”,“善病中 风”。为痰湿体质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代 医学入门 ,不仅赞同地记述了 朱丹溪的观点,而且还对肥人的脉象与体型 的关系进行了描述t “肥人肉厚,脉宜沉 结 ,“人形矮则脉宜短促,人形长则脉宜 疏长 。清代Ⅸ石窒秘录 中谈及了肥胖人 痰湿体质与气的关系t“肥人多痰,乃气虚 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 。强调肥胖人 痰湿体质的形成与气虚的关系。清代叶天士 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地应用了 体 质”一词,并对肥胖人的体质特点加以阐 述,其“呕吐”篇中在对一肥胖妇女干呕脚 痞的论治中指出: “凡论病,先论体质,形 象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夫肌肤柔白属 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 痰多湿……”叶氏从肥胖体型特征出发, 阐明肥胖人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 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说明痰湿是肥胖人的 基本病理特征。至于肥胖人的体质特点,陈 修园说, “大抵素禀之盛,从无所苦,惟是 痰湿颇多。”章虚谷在 医门棒喝》中云: “如体丰色白,皮嫩肌松,脉大而软,食唛 虽多,每日痰涎,此阴盛阳虚之质。 说明肥 人多痰多湿多气虚。清代医家张聿青所著的 好 聿青医案》中更是明确招出: 第体丰者 多湿多痰”。清末民初著名医家金子久说t “体肥丰腴,肌肤柔白,阳虚禀质显然,体质 魁梧,似属阳虚,素嗜茶酒,必有内湿,湿 痰偏多,无有不亏也。 (《医林荟萃*) 认为肥胖人有阳虚质和痰湿质的存在。强诃 形体肥胖之人,其体质类型多偏于痍湿. 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行为表现,清代医家 张石顽指出; “终日劳动,及静息反困倦身 

(总4O9)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i6卷 痛者 是劳动之时气鼓痰行,静息时痰凝阻 其气也。 (《读医随笔 )这是由于痰湿 过盛或脾虚生痰,阻遏脾阳的结果。Ⅸ诸病 源侯论 中也记载: “气短好眠,为诸痰之 候。”可见困倦和身重不爽是痰湿体质的特 征性表现。 痰湿体质的一些特征性表现,与痰浊的 积聚有着密切的关系。痰浊是津液运化过程 中所产生的病理产物,若血脉壅塞或血积既 久亦可成为痰。《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中 说;“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 不消散,故成痰也。”明代 医学入门·痰 分新久》日t “痰乃津血所成,随气升 降,气血调和则流行不聚,内外伤则壅逆为 患”。说明气的运动对痰的形成有很大的影 响。《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 说:“痰 即人之津液……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 营卫充,而痰涎皆本身气,若化失其正,则 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皆成痰涎……”痰 湿肥胖人尚表现出兼气虚,血瘀,阳虚之不 同,一般以挟气虚为多。朱丹溪说;“肥白 之人,祝困怠情是气虚。”( 丹溪治法心 要》)“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如肥自人气 虚而挟痰者,四君子汤,倍蜜炙黄芪加半 夏、橘红,或加川芎,荆芥穗,以清利关耳 也。”(《丹溪治法心要》)张景岳对肥人兼 气虚之证解释到r‘ 何以肥人反多气虚?盖 人之形体,骨为君,肉为臣也。肥人者,柔 胜于剐,阴胜于阳也。且肉以血成,总属阴 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景岳垒书 非风诸症治法 )陈士铎亦说: “肥人多 疲,乃气虚也……”(《辨1正录》)沈金 螯、珏昂等人也有相同的认识。由此可以看 出,。肥胖人的体质特点,有痰湿体质和痰湿 挟气虚体质的不同。 痰湿体质之人还常兼有瘀血证。“灵枢 逆顺肥瘦》说t 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 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 气涩以迟。”明确指出肥胖人“血浊”,浊 有瘀的含义,这与现代研究发现肥胖人血液 粘稠度增高,微循环异常相吻合。另一方 面,痰瘀又可相互影响, 《景岳全书 中有 

日:“津液者血之余,行乎脉外,流通全身, 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浊则凝聚而为痰-一 ”说明瘀血可以碍气,气不布津而成痰, 形成痰湿兼瘀血之汪。 痰湿体质亦可兼阳虚证。阳虚主要是脾 阳不足,运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 运化,则聚而为痰。朱丹溪曾明确地指出: 脾气者,人身健运之阳气,如天之有日也, 明凝四塞者,日失其所,理脾则如烈日当 空,痰浊明凝自散。”(“丹溪治法心要》) 如果脾阳虚日久不复,则使形盛而气不足阳 继虚,阳虚则寒生,加重畏寒肢冷,进一步 发展则会出现腰膝酸软,遗精阳痿等肾阳不 足的表现,形成脾肾阳虚证。“鞠塘医话 中 就有“肥人之病,虑虚其阳”的训教,说明肥 人痰湿体质的形成与阳虚有着密切的关系。 痰湿体质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有关。多饮 多食,导致脾的运化功能下降,而“饮食目 倍,肠胃乃伤”(Ⅸ素问·痹论 ),另一 方面,水谷精微超过了机体生哩自身需求, 滞留体内凝结成痰。明·李梃说: “饮水及 茶酒停蓄不散,再加外邪生冷,七情相搏 成痰。”(《医学入门 )清·张璐亦说: “膏粱过厚之人,每多痰”。( 张氏医 通 )清·沈金鳌也有“饮啖过度,好食油 麦猪脂,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痰”( 杂病 源流犀烛 )之论。 脾主运化,包括了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 两个方面,肥胖人痰湿体质的形成与脾胃功 能有着重要的关系。影响脾胃运化功能,除 了上述饮食因素外,脾胃本身的虚弱也是形 成痰湿体质的重要方面。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虚劳痰饮候》中载t “劳狎之人脾 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有痰饮也。”元 朱丹溪对此多有阐述: “痰之为物,随气 升降,无处不到,脾虚者宜补脾气以运痰降 下。”( 丹溪治法心要 )张景岳对脾虚生 痰的论述更为精详: “夫人之多痰,悉由中 虚而然……不观之强壮之人,任其多饮多 食,则随食随化,未见其为痰也’惟是不能 食者,反能生痰。此以脾虚不能化食,而食 即为痰也。……正以脾气愈虚,则全不能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期 刘艳骄:历代医家对肥胖人痰湿体质的认识 化。而水液尽为痰也……”“惟脾虚饮食不 能消化而作痰者,其变最多,但当词理脾 

胃,使其气强,则自无食积之虑,而痰饮即 皆血气矣。若脾气微虚,不能制湿,或不能 运化而为痰者,其证必食减、神倦,或兼痞 闷等证”。关于补脾与化痰的关系,明·王 肯堂说; “痰之生由于脾气不足,不能致精 于肺,而瘀以成焉者也。故治痰先补脾,脾 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证治准 绳 )至于补脾化痰的结果如何呢?清·沈 金鳌说t“然而痰之多者,多由脾气之湿, 今健其脾气,则水湿之气下行,水湿既不留 于脾中,又何从上而出,况又加之消痰之圣 药,则痰有不安静速之者乎。”由此看出, 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减弱,致使痰湿内生, 是形成痰湿体质的内在根源。补脾益气化痰 之法是改善肥胖人痰湿体质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对肥胖人多痰湿的 体质论述最多,运用也最多,同时也认为痰 湿证.气虚证、瘀血证、阳虚证是肥胖人痰 湿体质常见的兼捷证候,这为中医痰湿体质 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1 0年来,随着中医体质研究的深入及 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应用, 许多学者分别对肥胖人体质状况进行了调 研,发现痰湿体质的人较多。申屠瑾对800 例肥胖人的调研结果表明:肥胖人群中脾虚 痰湿型占44.22和,胃热湿阻型占26和,肝 气郁结型占l7.13珈,脾肾两虚型为12.62和 cI }张超群对中医 肥人多疲湿 的论点进 行了配对调研,结果表明;以痰为突出表现 的占肥胖人的67.69%,远高于非肥胖人的 比例(33.85嘶)[2 ;何裕民调研结果表 明:肥胖人群中,除正常体质外,阳虚体质 约占22.5哆,痰湿体质和兼挟痰湿体质分别 占l4.7和和35.9嘶∞ ;朱秉匡对老年肥胖 人群的调研表明:痰湿体质占76.55哆,瘀滞 

型体质占63.27哆,阳虚体质多达81.64和 “]这些结果均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是肥 

胖人体质的重要类型,研究肥胖人费稀体质 的特征及内涵很有必要。 通过历代医家(包括现代医家)有关肥胖 人体质的文献整理、归纳研究,使我们清楚地 看到 肥胖人多痰湿 的理论,是历代医家长 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着丰富的理论依 据和实践基础;研究肥胖人痰湿体质的文献 资料,不仅丰富了中医文献学的研究,也为肥 胖人痰湿体质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是肥胖人痰湿体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申屠强.B0O倒 纯性肥群患者与中医好量妁美幕. 中国医药学摄.199OI5(e)-22 C2]张超群.从流行病学辑l讨肥人多痰.北京中医学院学 拉,199DIl3(d).9 [3]何裙民,等.论肥凡多鼠也簌韫、痉人多田盘虫旺.中 西医结合杂志,l995,5(11) 674 F43朱秉匡,辱.1075帝I老年^体型与体质差景的分析.中 苴医药学报,l9虬,3(S)I 57 

(收稿目期 1992—08—11) 

信息之亩· 大黄治慢性肾功能不全须选择适应证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992年第2期“慢性肾功 能不全(CRF)巾医辨活的几点认识 一文指出; 大黄是目前被认为治疗CRF的一种有前途的中药, 但橘床实践证目,大黄对CRF并非备期都有效, 而是有一定适应证。目前认为大黄对CRF的部分 早、中期病例育效,对终末期患者无明显效果。早期 应用是关键,并要辨证施用。应根据病情、体质, 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情况,血压高低、电解质 情况、排便次数,掌握好剂量、配伍、用药时间及 间隔时间,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