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工会工作*
张 宝 刚#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北京 100054)
摘要: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虽然不是《劳动合同法》的执法主体,但《劳动合同法》在许多条款中赋予了工会代表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因此,一方面要发挥好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指导、表达、维护、制约和协助作用,加强和完善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职责;另一方面要努力创造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和作用实现的条件。同时更要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到有关违约金、补偿金和赔偿金的给付过程中,为职工提供法律、政策等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40(2008)01-0004-05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正式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劳动法》实施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新型用人机制基本形成,劳动力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律得以合理配置,为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劳动合同法》既坚持了《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时又对《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做出了较大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虽然不是《劳动合同法》的执法主体,但《劳动合同法》在许多条款中赋予了工会参与权、监督权,如企业制定规章制度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并与工会协商;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要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企业裁员要听取工会意见;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等等。同时,《劳动合同法》还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强调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明确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地位,加强和完善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实现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工会在劳动合同中的基本作用
由于《劳动合同法》明确了工会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利,为发挥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监督作用提供了依据。工会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益认定,工会发挥着指导作用
劳动合同关系的产生,以劳动者进入用人单位为前提。劳动者在进入用人单位之时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对自身权益的明确认定。为此,《劳动合同法》第六条要求“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通过工会组织的帮助、指导,避免劳动者个人在无法明确认定自身合法权益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
2.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利益诉求,工会发挥着表达作用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对于职工在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全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应通过合法的组织渠道充分地表达出来,反映职工的意愿和呼声,尤其是在用人单位采取某些方式处理劳动合同,可能危害到劳动者利益时,应坚持依法办事。如《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
*收稿日期:2007-12-24
#作者简介:张宝刚(1949-),男,北京人,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工会理论研究所教授。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College 第23卷第3期2008年3月出版
张宝刚:《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工会工作
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3.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利益实现,工会发挥的是维护作用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在劳动合同法的工会条款中,处处体现了这一点。如第七十八条中规定,“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4. 对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工会发挥的是制约作用
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大于求,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强化管理权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的改革思路确立了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如果不能发挥工会的制约作用,劳动关系的失衡就会更加严重。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权益,仅凭劳动者个人的力量无法得到保障。劳动合同法据此强化了工会通过“三方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发挥制约作用。
5. 对于政府部门在劳动合同关系中的执法监督,工会发挥的是协助作用
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的执法权。但是,单靠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执法,显然无法有效制止用人单位的违法侵权行为。因此,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覆盖面广,直接接触劳动者多的优势,加强工会的群众性执法监督,是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要求。
二、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和作用实现的条件
劳动合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我国工会推到了调整和平衡劳动关系的前沿,工会的权利和作用能否充分实现,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能否充分贯彻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和作用的实现条件,既有工会自身的,也有工会外部的,但无论如何在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中,都加重了对工会组织的责任要求。
1. 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
我国的工会组织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自上而下包括全国总工会、地方工会组织、产业工会组织和基层工会组织。其中尤以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为重要,因为它是中国工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在《工会法》中对完善基层工会组织有着特别规定,《工会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
根据这一规定,工会基层组织的建立有四种形式:第一,工会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独建立的基层工会委员会;第二,工会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独建立的基层工会委员会;第三,工会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建立的基层工会委员会;第四,工会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选举组织员一名。上述规定体现了基层工会组织建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有了这样一整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完善的工会组织体系,为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权利和作用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2. 要有敢于对劳动者承担责任的工会干部
要发挥工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作用,就要有一支敢于对劳动者承担责任的工会干部队伍。而要成为敢于对劳动者承担责任的工会干部,第一,要具有整体意识观念。“组织起来”是维护职工权益的有效方法,工会干部要借助各部门的力量进行维权,要坚信党和政府积极支持工会依法维护职工权益。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就是维护稳定,就是推进社会和谐,因此要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维权动态,代表职工向行政方反映职工诉求。 第二,要注重双向维护。工会主席要坚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密切与职工的联系,准确反映职工心声,帮助职工解决保险、大病援助、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切实维护职工权益。要处理好与行政方的关系,在事关企业发展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注重维权、注重协调,正确处理好企业整体利益与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做到双向维护。第三,要提高沟通能力。企业工会主席要推动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感情的沟通、交流,增强相互理解和信任。主动向行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