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论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30 信息科学 科201技0拳螽蟊 L 年第3期 
论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魏强 
(绥化市博物馆,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要信息化、数字化是现阶段博物馆的主要发展发展方向,本文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出发,提出现阶段博物馆信息 
化建设中所需关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一(2010)021—0030—01 

20世纪7O年代以来,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也是全世界关 
注和竞争的焦点。因此,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中明确地把信息 
资源建设列为当前和今后国家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 
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表明,现 
代博物馆不再是简单的藏品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机构,而是应该成 
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随着博 
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贴近,人们在工作 
中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的契合点以提高业务管理 
水平。信息化建设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博物馆信息 
化建设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博物馆在这方面的建设长 
期处于空白,需要解决的问题头绪纷繁,加之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 
发展,使得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交织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博 
物馆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发展。本文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出 
发,提出现阶段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所需关注的一些问题。 
1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产生的各类有 
用符号(资源)所进行的收集、整理、加工、保存、传播、利用,目前而 
言主要利用的技术为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着眼点在于信息本身,信息 
的利用是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因此,信息化不等于电脑化。“数字化” 


词是直接从英文意译过来的,揭示了计算机这一工具的本质,是指直 
接利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处理技术来完成的工作,如利用计算机键 
盘输入得到文字、利用扫描仪得到图像、利用数字照像机(摄像机)得 
到静态(动态)的图像,都可以认为是处理对象的数字化过程。简单的 
说数字化就是一种信息记录技术。博物馆信息化工作是指利用计算机技 
术,从博物馆的资源到服务以及各项工作之间充分交互的处理过程,是 
对博物馆利用资源实现服务以及使服务更加深入、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的总体方法的称谓;在博物馆中,数字化是指在博物馆一些单项具体工 
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是对博物馆资源利用的具体手 
段的称谓。 

2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博物馆信息化有四大特点: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 
和管理电脑化。根据这些特点,我国博物馆需要加强以下四方面内容的 
建设:信息化规划、建筑智能化、文物信息化、人员现代化。 

2.1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规划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向,是信息系 
统设计和实施的前提与依据。博物馆的性质、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事业 
运行发展都具有与其他领域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 
将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直接应用于博物馆,求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盘 
考虑各个应用层面的不同需求和发展目标,制订出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 
战略和远景规划,按层次、分步骤稳步推进博物馆信息化的整体进程。 
制订博物馆 息化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我们首先要关注其“全局性”。 
要通盘考虑博物馆的运行规律和自身特点,立足于博物馆运营和未来发 
展的各项要求,通过对博物馆现有资源的分析和整合,制订出博物馆的 
具体战略发展规划和阶段行动计划,以避免博物馆信息化进程中因发展 
方向和阶段性目标的错位,或者重复建设所出现的资。金、人力和时间 
等方面的浪费。 

2.2建筑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高科技产品的结 
晶。发展到今天,其类型是非常广泛的,智能型博物馆建设就是众多类 
型智能建筑中的一种。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需综合考虑博物馆 
建筑的功能,如文物收藏、陈列展出、学术研究、科学普及等。 

2.3文物信息化 
文物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出发点,因 
此,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在其业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入信 
息技术不仅能对藏品保护、藏品研究、藏品信息传播等方面有极大的帮 
助,还将使文博单位实现从传统手工管理到现代的科学自动化管理的转 
变。实现文物信息的管理主要通过藏品的数字化保存,即将藏品的信息 
通过数字化方式予以保存,经过整理编目,以数据库的形式呈现在研究 
者面前。其优势主要在于:资源保存的长久化,资源利用的便捷和无损 
复制等;馆藏资源的网络共享化,即网络博物馆的建立无疑是博物馆资 
源实现网络化和共享化最直接的方式,它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合成文物 
图像显示在国内、国际互联网上,向公众直接展示其网络形象。网络博 
物馆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资源优势,跨越了传统的建筑藩篱。没有了空 
间和数量上的限制,是博物馆在型态方面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成为人文 
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一个良好范例。 

2.4人员现代化 
所谓人员现代化,主要包括人员的观念现代化和专业能力现代化。 
我国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老化、知识结构也过于单一。应当 
从全局范围考虑、统一规划、逐步调整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组成,形成 
可接续的年龄阶梯;人员知识结构也要作相应调整,在专业范围选择上 
加大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人员的比例,以利于系统的开发、建设以及系统 
投入使用后的维护。同时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加大对现有职工的培训 
力度,从而实现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3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已不同程度地开始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但各 
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可谓正处于信息化管理的转型期。因 
此,我们有必要对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与分析。 
1)人员思想未转变。我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现阶段还处在经验管 
理的模式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知识更新和科学训练。在思想认识、知识 
技能上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资金缺口大。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资金投入的问 
题,博物馆信息化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完成 
它可能只是句空话。现阶段,博物馆普遍反映经费紧张.应付日常工作 
开支已感到捉襟见肘,更无力考虑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3)整体运行不理想。我国博物馆各类技术局限性明显,无论是信 
息传递、数字展示,还是办公自动化系统,都是以实现自身技术目标为 
目的,相互的兼容性有限,无法涵盖博物馆的整体运行状态。当然一些 
博物馆信息化发展的片面性,也使博物馆的整体运行难上加难。如一些 
博物馆片面重视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而忽视了业务管理的软件系统 
的开发;有的片面注重内部业务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却忽视了信息的开 
放性管理。以上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行程,我们有必 
要加以关注与修正。 

4结语 
虽然目前博物馆的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 
视,但我国现还处在确定模型和实验建设的基础阶段,博物馆的的信 
息化、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味地追求信息 
化,只能是拔苗助长。我们需要有远景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完成博物馆 
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1罗宁,孙成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转型期运行模式之我见【JJ_中国博物馆,2005,1. 
[2】曾智德.博物馆的图片资料与数字化fJ】.中国博物馆.2005,4. 
[3】李洪光.对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J.博物馆研究,2007,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