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申领办事指南

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申领办事指南

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申领办事指南

一、受理范围

在市本级参保,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但用人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农民工。

二、申领条件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用人单位和本人已履行缴费义务累计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三、受理地点和办事窗口

受理地点:丽江市雪山路200号丽江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

办事窗口:一楼丽江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大厅失业保险窗口。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00

乘车方式:市内可乘5路公交车到市法院站下车往南走50米即到。

网上申领渠道: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略)。

四、申请材料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心得体会:培养高素质农民需迈过三道坎儿(最新)

心得体会:培养高素质农民需迈过三道坎儿(最新)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毋庸置疑,此举对于逐步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对于解决农村谁来种田、如何种田问题,以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要出色地完成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任务,对于多数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好谁来培养、培养什么、如何培养这三大难题。 其一,应尽快解决谁来培养的问题。从《通知》提出的培养目标来看,高职院校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先进知识、先进技术,能从事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但事实上,众所周知,除了那些直接从事涉农专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以外,对于多数非直接从事涉农专业教育的高职院校而言,其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涉农“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不充足的,甚至有的院校是严重短缺的。即使是一些直接

从事涉农专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其师资队伍也将面临如何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问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整体而言,首要的任务是解决好师资队伍问题,尤其是涉农“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短缺问题,或者聘请兼职教师,或者组建教育集团实现多所院校师资共享,或者与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者抓紧培养各自院校自己的涉农师资队伍。如此,才能确保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课程能开得出来并取得应有成效。 其二,应尽快解决培养什么的问题。即应尽快解决给这些未来的高素质农民上什么课的问题。从已有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来看,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占多数,而基于生产实际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不多。面对培养高素质农民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联合相关本科院校、农业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带头人,甚至国外的农业专家、学者,切实加大新课程的开发研制力度,使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能够满足培养高素质农民的需要。如此,才能确保这些“新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农民的目标。 其三,应尽快解决如何培养的问题。从《通知》中提出的培养对象来看,主要培养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成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优先招录具有培训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农民职称的农民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员在内的中职毕业生。很显然,《通知》中提出的培养对象,与以往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相比,

农民现实表现

农民现实表现 **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男,汉族,1975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1997年参加工作,1999年调入市政府办公室至今,现任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该同志政治、工作表现如下:一、思想进步,政治可靠。多年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党新时期的理论武装头脑,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基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重大决定,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积极参加“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注意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党的形象,思想进步,具有牢固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工作扎实,业务过硬。多年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一是在工作中注重学习,虚心向新老同志请教,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加强对环保、卫生、金融等多项分管工作政策及业务知识的学习,促进了工作方式向依法行政转变,达到了业务熟练,胜任本职工作。二是主动克服主管科室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性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仅今年上半年就带领科室人员起草各类讲话、文件、总结、报告等公文近100余件,约5万字,起到了领导参谋助手作用,并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和表彰。尤其是在去年的抗击非典的斗争中,

作为主管卫生工作的副主任,加班加点,配合市防治办及时起草疫情通报、阶段总结、防治动态等各类文稿近100件,下达各类通知50余次,有力推动了市防治办的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市抗击典工作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是积极承担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协调和组织能力。 三、廉洁奉公,群众基础扎实。多年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认真遵守组织纪律和干部廉政条例,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不吃、不拿、不贪、不占,做到了防微杜渐和自重、自省、张思泉同志现实表现 张思泉,男,汉族,非党,1986年3月出生,系甘肃永登县人,201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所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4年11月参加工作。一年来,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该同志坚定不移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中该同志以“服务群众、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该同志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表现良好。具体表现如下: 一、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浅析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村发展

浅析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村发展 调研背景: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与农民素质教育的思路,其中我国农民六大核心素质状况是重要考察内容,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理解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分析并理解我国现行农民科技培训的方式和存在问题,掌握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培训的对策。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法,参与式调查 主要内容:农民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农民素质教育的思路;农民基础教育与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科技培训与农民素质提高 第一节—农民素质提高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农民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农民素质提高 一.农民素质提高对于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民素质的基本构成,农民素质是指农民在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一般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农民的身体素质是指农民的健康水平,身体机能,卫生习惯,营养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从事农业或非农业生产的劳动技能以及职业转换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是指农民在农业或非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所具备的经营能力,主要包括市场调查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产品销售能力以及集团化管理能力: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农民的思想意识状态。农民由于深受农村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和熏陶,其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质,法制观念,婚育观念,环境观念,宗族观念等于城市居民相异。这四个素质之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其中农民的身体素质是基础,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前提条件,经营管理素质是关键,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民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 新型农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文化,指拥有一定的知识,能写会算,具有辨别是非能力;懂技术,指农民掌握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掌握至

略谈农民素质现状及解决方法

略谈农民素质现状及解决方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勤劳、善良、纯朴是农民思想素质的主旋律,但是小富即安和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习惯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严重等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对腐朽落后的东西认识不清,甚至沉溺于封建迷信活动;部分青年农民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有所膨胀。在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普遍,讲文明、讲卫生的风气尚未形成。很多地区的农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差,乱砍乱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农民素质不高,农民素质高又增加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正以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强调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1、农民素质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科学的支撑和推动,现代农业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本。但科学技术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才能实现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而这一转化能否顺利实施是与农民素质直接相关的。农民是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主体,如果农民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农业技术,较快地接纳、消化和吸收农业新成果、新技术、从而充分实现新成果、新技术的效益。 2、农民素质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摆脱了短缺的局面,农业生产由受资源约束变成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时而出现了价格走低的“卖难”现象。因此,必须按照优质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此相适应,农民应改变过去单纯种植、养殖而向农、牧、副、渔、工、商、服务等产业多方面发展。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民素质的作用被充分地展示出来。素质越高,对农业生产的调整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不是农民把握市场,而是市场主宰农民,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也就难以优化,结构调整可能变为盲目调整,结果

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知识考试题(精)

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知识考试题姓名 1,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A 农民 B 政府 C 工人 D 国家 2,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其中年龄应该在( A 16-60岁 B 18-55岁 C 18-65岁 D 15-70岁 3,农民老张从电视上看到玉米价格最近上涨了, 这属于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的(能力。 A 决策能力 B 管理能力 C 技术能力 D 信息能力 4,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相关的农业产业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 A 一个 B 多个 C 三个以上 5,下列属于农业标准化生产中三品的是( A 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B 无污染、无添加剂、无农药残留 6,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7年(在北京举行。 A 10月 18日 B 10月 20日 C 9月 18日 7,无公害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农药 ( A 错误 B 正确 8,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控制为核心。 A 环境质量标准 B 生产技术标准 C 产品标准 D 质量 9,名牌农产品的申请人,其产品要有固定的生产基地,批量生产已满(年。 A 五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10,下列不属于商业秘密的是( A 生产配方 B 客户名单 C 工艺流程 D 产品产地 11, 法律是依靠 ( 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 A 国家强制力 B 社会舆论 C 公共道德

12, (是新型职业农民道德素质的显著标志。 A 集体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社会公德 D 家庭美德 13,下列不属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是( A 曾子杀猪 B 烽火戏诸侯 C 岳母刺字 14,内蒙古有一位牧民,最近利用北斗卫星进行放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牧民具有(素养。 A 文化素养 B 科学素养 C 道德素养 D 信息素养 15,许多农民兄弟被电信诈骗,说明他们的( 素养有待提高。 A 科学素养 B 信息素养 C 法律素养 16,生态农业最早兴起于 1924年的(洲。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17,我国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 个左右美丽乡村。 A 一万 B 六千 C 八千 D 三万 18,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时间节点是 ( A 2019年底 B 2035年底 C 2020年 D 2050年 19,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理论,其核心是( A 产业经济 B 社会文化 C 空间环境 D 三位一体20, “人无礼则不立,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这是下列(思想家的名言。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老子

新时期加强农民素质教育

关于新时期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探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全局的大问题。现在,农民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素质的高低将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我国的社会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的支撑。可见,农民的素质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集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因素,并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 1.新时期加强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生产发展靠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搞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靠农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创业。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要求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屏弃陈规陋习,农村面貌的改善终究要靠农民。民主管理村级事务更是要依赖农民觉悟和素质的提高。 1.2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需要努力适应市场竞争,满足市场需求,以期获得良好的市场收益,这使农民必须面对

市场、容入市场、应对市场。随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深入,农民的政治意识、权利意识逐渐得到加强。文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的服务。所有这些,对农民素质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农民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素质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3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呼唤高文化素质的新农民,培育和造就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必须着眼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面对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农民开阔视野,开拓思想,敢于创新,改变知识结构,学习掌握生产所需的新技术,发展农村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相协调。 2.当前农民总体素质偏低的表现 2.1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学费减免的制度,但农村的辍学现象并没有大程度的减少。在农村,农民家长和学生本身对文化基础教育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2.2农民科技知识贫乏 在我国农村,部分农民不太注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没有掌握好

论提高农民素质

论提高农民素质 一、农民素质的含义 农民素质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而知识则是指农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技术和能力,而品德则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知识技能应包括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从一些农村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年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一大批农民经过市场经济的锻炼,逐渐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高素质农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市场意识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具有信息意识,能充分搜集和利用信息,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二)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新科技及时应用到生产经营实践中去。能够不断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质量,讲信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行事。 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素质决定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人类社会日益走近知识经济时代之际,则更是如此。(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高素质的农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了价格方面的竞争外,质量、花色品种、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也会加剧,这些都对生产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我国的的农业和农村,正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领域。要进行这

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周训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又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工作、建设文明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紧迫性 从目前农村的实际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埋头经济工作,不注重研究社会思想政治动向,一些基层党组织处于软弱涣散状态,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存在着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以及方法手段滞后的问题,致使农村局部地方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新情况:一些地方农民文化生活缺乏,思想空虚,信念动摇,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族、宗派势力死灰复燃;一些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把集体财产据为己有,只讲权利,不行义务现象经常发生;少数农民政策法纪意识薄弱,聚众闹事,越级上访,甚至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农民排外、挤外、卡外思想严重,狭隘自私、保守落后的小农意识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攀比摆阔,逞强斗富,厚葬薄养,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并非个别;特别是一些农民的道德标准扭曲,在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各个层面均有越轨现象,“耍钱赌博”曾被视为“伤风败俗”的罪孽,如今却在一部分农民中大行其道;架桥修路一向为世风所崇尚,但现在不少农民门前的路烂得一踏糊涂也熟视无睹;过去农民是“老实纯朴”、“勤劳苦干”的代名词,而今天某些农民搞的掺杂使假、坑蒙拐骗活动却频频发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点低、基础差,但是,我国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人口是农民,这又决定了农村、农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必须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倘若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继续下滑,其后果不仅仅是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会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困难。因此,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需要,也是有效协调和正确处理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有效防止封建迷信、黄赌毒、邪教在农村传播蔓延,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需要,同时,还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深化和拓展。

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摘要】人类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国民素质的高低,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们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本文着重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首先论述了提高农民素质对促进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对当前农民素质中存在的不和谐表现与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思路。编辑。和谐社会是自然、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对立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正确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出的全面部署,坚持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合乎时宜。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体现在农村就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的进程。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1 提高农民素质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按户籍算,72%的人口是农村户籍,按居住地来算,也有58.5%居在乡村)。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我们事业胜利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1.1 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这些年来,我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对农业农村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关注和重视得还不够。而事实上,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自身发展能力建设,对农业、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才是更为根本、更为有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专著《改造传统农业》中也大力倡导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入,他明确指出,“各种历史资料都表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有力的正相关关系”;有了新技术,还必须有能够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才能真正推动农业的发展。 1. 2 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民素质与其收入密切相关。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1. 3 提高农民素质,是广大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融入现代社会文明的客观需要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又无一不对提高农民素质提出了要求。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等24个大中城市的调查,目前企业大都对民工的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水平方面,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其中20%以上的岗位需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技术水平方面,80%的岗位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水平,81%的岗位需要熟练工人。低素质的农民很难适应现代工业、现代城市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当前农民素质影响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现象与原因分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在“三农”问题上,有两个不和谐的事实:一个是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题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从200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04、2005年连续两个中央1号文件,到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到关注农民工利益,等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一个是“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三农”及由“三农”引发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从粮食增产难、农民增收难到城乡差距继续拉大、地区差距继续扩大,从部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到较为普遍的上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问题,从一些失地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到农民工受歧视、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等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我认为,我们必须

心得体会: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最新) 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是农村基本生活单元,同时也是农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症结所在,可以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关键看2.3亿承包耕地的小农户能不能融入现代化,中国的乡村振兴,重点在于2.6亿小农户能不能振兴。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和国家层面全面部署这项战略任务。最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有关同志赴浙江安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到宋茗白茶和中南百草园等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调研,感受了高素质农民带动小农户的实际效果,深受启发。 把握高素质农民与小农户的关系 据统计,当前,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向非农产业提供劳动力、维系农村社区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存在老龄化、兼业化严重,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资金、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占有不足,以及市场和效率缺乏等发展难题。 高素质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包括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各类带头人,是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超过1500万人。高素质农民的基本特征是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善经营、会管理,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各领域,已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 我国的人地关系、城乡结构、农村社会形态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会共同存在。二者的利益并不存在结构性矛盾,是共存、互补的,而且,从长远来看,要想提升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拓展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空间,需要依靠高素质农民来带动。因此,高素质农民与小农户是点与面、先驱与带动的关系。 高素质农民带动小农户的途径方式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素养建设的具体意见

加强农民政治素质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当前农村的思想道德状况怎样?如何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便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亟 待严肃思考和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应当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思想道德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思想道德建设又可以帮助人们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 展的思想保证。 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农民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交替、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的冲撞,势必带来农民思想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和观念的多样化,带来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农村社会道德秩序的调整。加强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已刻不容缓。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在确立。但同时,在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关系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意识逐步确立,但小农经济思想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想富、快富的要求十分强烈,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平等、竞争、效益等观念被普遍接受。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农民缺乏大发展、大市场、大开放的胆识和气魄,小富即安、小亏即瘫、守土安生的小农意识仍然存在。二是利益观念得到强化,但政治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退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重新认识到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重利不轻义成为共识,勤劳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追求。但也有部分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对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表示怀疑,集体主义观念淡漠,无政府主义思想抬头,片面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多挣钞票,一切向钱看成为不少农民的行为准则。有的为了获取钱财,甚至坑蒙拐骗、违法犯罪。三是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但封建迷信活动等陈规陋习有所抬头。近年来,城郊或较富裕的乡村,电视已相当普及,农村文娱、文化生活也逐渐提高了档次。但同时,有些地方封建迷信、黄赌毒沉渣泛起。供神拜佛、算命占卜等现象屡见不鲜。婚丧喜事比富斗阔愈演愈烈。四是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有了普遍提高,但法制观念仍旧淡薄,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拐卖妇女儿童、设娼聚赌、车匪路霸等刑事案件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常进行。 为了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着 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尤其是乡村自办广播和墙报、板报等阵地的作用,简明扼要地对农民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民的头脑,向农民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常识、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促进农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广大农民顺利地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 第二、通过生动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引导农民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树立起爱国家、爱集体、爱家乡的思想观念,从而为发展集体经济、 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实施普法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组织农民学习法律知识,使农民知法、懂法、守法,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制定并实行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易懂、易记、易做到的乡规民约、村民守则等,把广大农民的思想引导到我们所提倡的道德风尚、思想观念上来。 第四、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活动。从各地实际出发,确定不同的标准,开展“三户一村”的评选活动,创建融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治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村建设为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范文,网,素质,综合,农民,大力提高,,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调研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发展农村生产、还是增加农民收入,无论是建设整洁文明的新农村、还是实现民主管理、推进农村管理的变革,都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一、我国农民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民素质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而知识则是指农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技术和能力,而品德则是指劳

动者所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知识技能应包括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高素质农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熟悉党和国家有关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新的就业观念,为人正直,积极向上,富有事业心,热爱祖国与人民。(二)具有一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先进农业生产、储运保鲜加工、农业机械、农村能源环保等方面现代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三)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了解与掌握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知识等,能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创业。(四)形成较强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创办的产业(企业)科技含量高,产品新、质量好、销路畅、效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农业科技在应用领域的先进性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坚农户和科技示范户。同时,乐于带领周围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共同富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素质总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由于目前这一代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现代田园生活

田园综合体构建的三要素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城市问题的核心是房屋,城乡协调发展必须协调好土地与房屋的关系,农村过去主要是土地的问题,现在主要是房屋的问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党的十九大又提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指明了未来农村改革的方向,也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现代田园生活的向往。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农民自住房,有了房才能留住人,有了人田地才能有产出。农民自住房近年有很大的改善,但是经济价值仍不高,真正实现农村房产自由交易时能满足城市居民购买意愿的农民自住房屋很少,主要原因不是房屋本身的问题,而是周边田与园的问题。可以想象,未来中国农村应当是以房屋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按现代田园生活标准建设农民自住房将是未来“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现代田园生活标准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现代田园生活离不开三要素,即房、人、田。 1房的问题 农民自住房主要是美化问题,其次是产权问题。城乡最大的差别是城市居民的住房经济价值高,而农民的住房经济价值较低。城市居民最大的资产是住房,中央一再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但没有房产权等于空谈,必须突破农村住房产权交易的障碍,小产权也是产权,即使是乡镇城建办发的产权证也是一种依据,应做到有据可依、有证可查,同时在法律上应当可以交易。农民自住房屋面积不宜过大,因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将来都是以小家庭为主,房屋设计既要考虑农民的习惯又要兼顾城市居民的习惯,要为上市交易作准备。房屋面积较大时可以进行产权拆分,一房一权、一套一权、一间一权均可,一切为了便于交易。目前的农民自住房质量尚可,主要是美观性、协调性不足,应当有统一的标准弥补这些不足。2人的问题 解决人的问题,提高素质是关键。有人说农村的出路在于减少农民数量,但也不能无限度地减少,如何保留合理的农民数量应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来确定,每 6.67 hm=耕地至少要保留1户农民。如果从城乡居民休闲农业、田园生活的需求来确定,那就是现有农居全部改造后的承载量。保留适量的农民意义很大.有利于维护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有利于粮食安全,同时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民素质呈下降状态,因而农民素质需要提高。要提高农民素质,首先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特别是居住质量。应让农村人口流动起来,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城乡居民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人文素养。3田的问题

浅谈农民素质

浅谈农民素质与收入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不断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提高劳动力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培养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就缺乏根本的支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就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造成当前农民收入增速不快的原因既有一些外部因素,也有一些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有关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观念更新不快,行为跟进力度不够,制度创新的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措施未完全到位等。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不快,农民心理品质一般,农民文化素质缺乏“后继补氧”,与现代生产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影响文化补氧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取决于当地的村风和民风。村风和民风就是指当地农民做事的意识和方式,实际上这就是文化。

当前,由于各镇、村文化建设水平的不均衡也导致了部分中青年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水平的差异。比如,有些村打麻将、打牌之风盛行,无业青年整天沉溺于赌博,上班职工下班后的主要业余生活也是在麻桌、牌桌上度过,他们根本无心、无暇来读读书,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其次,发达的网络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虽然每个镇都有数量不等的网吧,但都是作为赢利实体,网络技术没有和现代生产很好地结合起来,不少农村青年成为新一代的“文盲”。再次,我市的文化教育机构对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的开放力度还不够,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农民心理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农民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心态。心态是一个人综合的心理品质的体现,它融一个人的知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价值观、性格、能力于一体。当代大部分农民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普遍。再次是缺乏“危机感”。这部分人往往对自己的工作缺乏一个长远的计划,工作做到那儿就算那儿,认为现在学不学新知识并不重要,三是缺乏工作的“耐挫力”。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挫折,就会打退堂鼓,不愿吃苦,四是盲目的“攀比心理”在部分人身上体现得很明显。其实质是一种虚荣心,反映了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不能以正确的参照点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最终形成了一种迷茫的人生态度,无所事事,甚至是惹是生非,制造事端。 当前及以后增加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

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知识考试题

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知识考试题姓名1,()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 A农民B政府C工人D国家 2,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其中年龄应该在()A 16-60岁B 18-55岁 C 18-65岁D 15-70岁3,农民老张从电视上看到玉米价格最近上涨了,这属于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的()能力。 A决策能力B管理能力C技术能力D信息能力4,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相关的农业产业项目,组织众多主体参与进行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 A一个B多个C三个以上 5,下列属于农业标准化生产中三品的是()A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B无污染、无添加剂、无农药残留 6,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在北京举行。 A 10月18日 B 10月20日 C 9月18日7,无公害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农药() A 错误B正确 8,绿色食品标准以全程()控制为核心。

A环境质量标准B生产技术标准C产品标准D质量9,名牌农产品的申请人,其产品要有固定的生产基地,批量生产已满()年。 A 五年B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10,下列不属于商业秘密的是() A生产配方B客户名单C工艺流程D产品产地11,法律是依靠()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A国家强制力B社会舆论C公共道德 12,()是新型职业农民道德素质的显著标志。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社会公德D家庭美德13,下列不属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是() A曾子杀猪B烽火戏诸侯C岳母刺字 14,内蒙古有一位牧民,最近利用北斗卫星进行放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牧民具有()素养。A文化素养B科学素养C道德素养D信息素养15,许多农民兄弟被电信诈骗,说明他们的()素养有待提高。 A科学素养B信息素养C法律素养 16,生态农业最早兴起于1924年的()洲。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17,我国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个左右美丽乡村。

浅谈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这种差别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扩大的趋势。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不及时解决不仅使城乡差距这条鸿沟更大,而且还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农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所以,近两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民进行扶持,包括粮食生产与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政策,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农村又开始有了生机。 但在“三农”问题上仍有不少地方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国家花大力气投入,下面农村老百姓喜欢,而地方上却有人认为:农民学不学技术照样可以种庄稼,农民工不经过培训同样能够挣到钱,政府没有必要为农民操那么多心。 好象农民的问题跟经济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同农民打交道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者对“三农”情有独钟,则以为:地方和部门在“三农”问题上有这种认识,势必会影响到对农村的投入和农民的扶持,影响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切实贯彻与落实,进而影响到农村的发展。 为此,特用平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以餐读者。

一、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决定着农民收入的高低,也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笔者用20xx年和20xx年先后调查的安县黄土镇石鸭村不同文化层次农民收入情况和游仙区玉河镇农民外出务工所得,以及20xx年我市各县市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经济发展指标有关数据来说明这个结论。 我市安县黄土镇石鸭村四、六、七社共有16—60岁劳动力322人,其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214人、初中文化101人、高中文化7人。 在家庭收入上,小学及其以下文化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要比初中文化农户低60-200元,比高中文化农户低290-450元,最低者与最高者相差2.5倍之多;在农民文化素质与外出务工收入的关系方面,我们调查了游仙区玉河镇20xx年农民外出务工情况,全镇有7485人常年在外务工,小学及其以下文化者年平均收入为4500元、初中文化者为6000元、高中文化者为8000元、中专以上为8400—10100元,最高者是最低者的2.24倍!所以,农民个体文化素质的差异,最终会在他们的劳动所得上体现出来,其文化程度高,劳动所得也就高。 这种差别同样反映在县域经济上面,20xx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369.58亿元,人均7518元,超过平均水平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处于前两位的经济最好的涪城区和江油市,分别为26097元和10021元,而居于后面两位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农村人口最多的三台县和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北川县,分别是3965元和3626元,其它文化素质一般的县皆在平均数之下。

论提高农民素质

论提高农民素质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民素质的含义,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政策和措施。并详细描述了我国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当今社会科学对农民素质的影响及意义,同时阐述了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农民增收和农民奔小康的关键。 关键词:农民素质知识技能经济 一、农民素质的含义 农民素质主要包括农民的体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体质主要指劳动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而知识则是指农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技术和能力,而品德则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知识技能应包括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应用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市场经济中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从一些农村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几年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一大批农民经过市场经济的锻炼,逐渐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高素质农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市场意识强,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具有信息意识,能充分搜集和利用信息,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二)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把新科技及时应用到生产经营实践中去。能够不断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质量,讲信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行事。 二、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素质决定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人类社会日益走近知识经济时代之际,则更是如此。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高素质的农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了价格方面的竞争外,质量、花色品种、品牌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也会加剧,这些都对生产经营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 我国的的农业和农村,正面临着重大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领域。要进行这些工作,就需要提高农民的素质。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知识化,需要高素质的农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