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

・ 目前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大多采用的计划检修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如 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这使世界各国每年在设 备维修方面耗资巨大。怎样合理安排电力设备的检修,节省检修费用、降低检 修成本,同时保证系统有较高的可靠性,对系统运行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课 题。随着传感技术、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人工神经网 络、专家系统、模糊集理论等综合智能系统在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中应用,使 基于设备状态监测和先进诊断技术的状态检修研究得到发展,成为电力系统中 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电力系统中推行状态检修的直接效益有:①节省大量 维修费用;②提高电厂可用系数;③延长设备使用寿命;④增加发电能力;⑤ 确保发供电可靠性;⑥降低检修成本、减少检修风险。本文主要介绍检修体制 的演变、状态检修的发展概况及状态检修面临的问题。 2检修体制的演变 维修观念的演变经过 2个阶段:事后维修/故障维修(18世纪第一次产业 革命)和预防性维修(19世纪第二次产业革命)。 事后检修,也称故障检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 功能性故障为判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进行维修。显然,这 种应急维修需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维修费用,不但严重威胁着设备或人身安全, 而且维修不足。 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推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经过多年的发 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以下 7种检修方式。 (1) 定期检修,期。定期检修制度直到二战后,才被各国陆续地从军事 工业移植到民用工业。中国电力工业的定期检修制度是 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 引入的。直到80年代,TBM仍是主流的维修制度。定期检修在保证重大机械设 备正常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直接防止或延迟故障的作用,但这种不根据设备的实 际状况,单纯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相当程度解体的维修方法,不可避 免地会产生“过剩维修”,不但造成设备有效利用时间的损失和人力、物力、 财力的浪费,甚至会引发维修故障。据统计, 1996年我国的100 MW 125 MW 200 MW火电机组非计划停运与出力降低的责任原因,分别有 36%、31% 和41%是由于这种过剩检修造成的[1]。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 RCM RCMH一种以用最低的费用来实现机械 设备固有可靠性水平为目标的检修方式。该检修方式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大修间 隔,有效预防严重故障的发生。 RCM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电力工 业则是从1983年开始研究,并于1984年由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将其用于 核电厂的检修。到1997年,在美国排名前1000家的大公司中,已有 68%的公 司采用RCM的检修方法。 (3) 状态检修。这种维修方式以机械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 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 及发展 趋势作出判断,从而确定各机件的最佳维修时机。状态检修始于 1970 年,由美国杜邦公司I • D. Quinn首先倡议]2]。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 低、技术最先进的维修制度,它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 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但由于状态检修需要监测的内容多,投资 大,并存在一定的风险,要能熟练地运用于设备维修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 累。 (4) 故障查找。这种维修方式主要针对紧急备用设备,在固定的时间后 启动这些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提高备用设备的可用率。 (5) 使用至损坏再修。采用该方式进行修理的设备不控制送修,通常用 于对安全无直接危害的 3类故障:①偶然故障;②无规律性故障;③故障损失 小于维修费用的耗损故障。 (6) 以寿命评估为基础的检修。文献[ 3]认为状态检修应根据分析监控 诊断资料先估计设备寿命,再确定检修项目、频度与检修内容。 (7) 主动维修]4]。从经济、寿命等多种因素考虑,重点在机械故障的 识别和消除、故障原因的分析,通过延长发电厂机器寿命来获得最大的效益。 3状态检修技术发展概况 状态检修随着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进入实用化,并由于其巨大的效 益而在工业界引起广泛重视,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都在进一步深入。国外在状 态检修技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都已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美国、德国、日 本、法国都有应用这项技术的报道。与状态检修密切相关、能直接提高状态检 修工作质量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即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 术、设备可靠性分析技术、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和信息管理与决策技 术。 3. 1设备寿命管理与预测技术 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在 20世纪60与70年代间得到极大扩 充,因此,多数电力主设备的在役时间在 25〜30年左右,且进入老化阶段的 设备所占份额愈来愈大。这种情况迫使各电力公司考虑如何延长机组寿命并保 证效益。状态检修中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检修 和提高设备的可用率。但电力公司可能获得的效益大部分来自于电厂主设备, 因此,各国都把寿命预测和评估研究的重点放在对锅炉、汽机、发电机、变压 器及高压开关等重要设备上。 (1) 锅炉方面 日本是近10年来对火电厂锅炉部件剩余寿命研究最多的国家。他们采用 了 3种有代表性的寿命诊断技术:应力解析法、破坏试验法、非破坏损伤计测 法[5]。其中,应力解析法能评价任意部位的材料,但若运行历史或材料数 据不准确,将会导致计算误差,且没有考虑材料老化这一因素。破坏试验法比 其它方法计测损伤的精度高,但对不能取样的部位不适用;为此,日本研究出 微小试样法、复型金相法、巴克 好森噪声法、超声波噪声分析法等非破坏性损 伤计测法。这些方法可以在部件材料损伤进展的同时,非破坏性地检验材料的 金属组织物理性能的变化。美国电力研究监测诊断中心也研究出用于锅炉诊断 系统的寿命管理分析软件。 (2) 汽轮机一发电机方面 对汽轮机-发电机进行状态检修时必须重点考虑汽轮机轴瓦、叶片,发电 机定子、转子、轴系等部件。目前,美国电力研究院监测诊断中心已研制出用 于汽轮机诊断系统的叶片寿命动态分析系统和用于发电机诊断系统的转子裂纹 评价系统,可以计算、推测叶片何处可能出现裂纹,以及产生裂纹后的寿命; 并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评估汽机、发电机转子的剩余寿命及随运行时间的故障发 生概率。华中理工大学也提出了汽轮机转子的在线寿命管理系统框架[ 7], 并研制了 200 MW汽轮发电机寿命管理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6]。对于转子寿 命评估的方法,国内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 对于汽轮发电机的定子,俄罗斯的科研工作者在总结了俄罗斯 11个不同 电厂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延长汽轮发电机定子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则和依据 :6]。罗马尼亚则成功研制了一套用于 75 MVA汽轮发电机监视诊断、数据记 录及在线预测系统,其中在线预测部分,主要完成对定子绕组绝缘剩余寿命和 轴系剩余寿命的评估[7]。 在轴系方面,我国的寿命预测与评估技术有一定成果。上海交大电力系采 用自己开发的MANbDISP程序]8],对电气扰动下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进行 仿真并得出轴系的动态扭转力矩,成功地评价了电网扰动对 300MW汽轮发电机 组轴系疲劳寿命的影响]9]。同样,华北电力大学也对国产运行近 30年的 50MW汽轮机-发电机进行了扭振特性及其疲劳寿命研究,采用了集中参数的机 组轴系扭振分析模型,以现场事故情况为依据,模拟计算了几种典型事故大轴 联轴结处轴颈和螺栓的应力应变历程及疲劳寿命损耗,对该机组的剩余寿命能 够较恰当地进行评估[11]。 (3) 变压器方面 变压器剩余寿命的评估是当今监测与诊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的大 多数估计变压器寿命方法,仅简单考虑负荷、温度、绝缘材料的现状,由于变 压器遭受到的短路次数、过电压次数、设计弱点、修理和现场运输等因素都会 影响变压器发挥功能的能力。要正确估算变压器的寿命,必须获得有关运行状 况和历史信息,需要对变压器技术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研究及实验表明,变 压器很少由于技术性或使用寿命的原因退出运行,而主要受经济寿命的限制。 因此,ABB公司和欧洲一些重要电业部门为避免对剩余寿命进行定量评估,开 发了一种变压器排列等级方法,为变压器的寿命评估作了大量工作] 12]。 (4) 开关方面 高压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双重任务,由于它关系着系 统的安 全运行以及检修工作量的大小,其电寿命始终为用户所关心。目前,国 内已经提出根据触头和喷口在开断时的质量损耗及根据具有线性上升弧压降特 性的电弧能量计算电寿命的 2种方法[14]。但由于开关动作分散性很大,开 关开断电流的大小与电磨损量是非线性关系的,因而在寿命累计时需进行加权 处理。 3. 2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技术 可靠性技术是一门在40年代开始于美国的专业技术,其后苏联提出了可 靠性与维修性理论和统计方法。所谓可靠性,一般认为是:机械设备和元件等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5]。系统的可靠性 数学模型在很多文献中均有介绍,一般把可修系统归为马尔科夫模型和非马尔 科夫模型。设备可靠性通常用可靠度函数 R(t)来定 量描述。定义F (t )为不可靠度函数,它是产品在时

间f内发生故障的槪舉屮")=[/2)血■哑端度曲 文为 血)・1一皿)=[/(J)血其中 /gj 密度函

传统的电力设备可靠性评估基于威布尔得出的浴盆曲线( bathtub curve )法。由于可靠性特征曲线形似浴盆而得名,如图 1所示,但此法只适 用于对有支配性耗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且精确度不高。为此,华北电力大 学将可靠性预测理论和强度及寿命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影响锅炉部件故障 的各种因素,对预测锅炉部件的可靠性做了有益的尝试] 16]。另外,它还运 用多元统计方法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反映火电大机组运行可靠性的指标 体系出发,对我国火电100MW及以上机组的运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 业综合可靠性水平的评估方法]17]。用它可以简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火电大 机组运行的可靠性水平。 3. 3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状态监测是故障在线诊断和离线分析的基础。从国内情况看,汽轮机 等大型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科技工作者已开 发出了一系列状态监测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另外,发电机状态监 测的技术手段也已很成熟,只是在实际应用时,如何准确判断电机状态,还需 进一步工作经验积累。从国外来看,美国电力研究院( EPRI)下属的监测诊断 中心(D)利用40多项先进的测量技术和分析软件,对美国 50家最大的电 力公司的电厂、电网中 80%的设备进行了在线监测和故障分析,了解设备的运 行状况和健康水平,并据此制定设备维护和检修计划。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 也开发了一种在线状态监视系统,使机组维修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停机就能了解 水电机组的状态。关于开关的状态检修及故障诊断,由于其故障机理较为清 楚,故障诊断原理与方法比较成熟,国内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