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卫生资源匮乏(新)

农村卫生资源匮乏(新)

我国东西部农村公共卫生资源供给差异研究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普遍。同东、中部地区相比,西

部地区的贫困家庭收入低,受支付能力限制,最迫切的需求是获得政府支持,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摘要:

中国农村中的医疗卫生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国家就特别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先后多次对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农村的医疗卫生供给和需求现状,根据现状提出现阶段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 医疗资源 匮乏 政府 医务人员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十四亿人,其中就有九亿多是农民,中国的农民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二,所以中国的农民问题是国家建设中的重点。而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更是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称之为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医疗服务机构难以适应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农村的医疗资源仍然处于匮乏状态。 一、农村医疗资源供给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显著,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在提高,而农民对农村医疗资源供给状况的要求也在提高。先来看两组数据:1991年中国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33.73%,到2000年,所占比例下降为32.07%。我国平均每1000人拥有卫生服务人员3.63人,而农村不足2人。 现阶段农村医疗资源的供给现状是: 1.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减少,导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匮乏 政府政策对农村医疗资源的供给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上个世纪到现在,国家对农村医疗补助的在逐渐的减少,199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是3776亿元,其中财政投入为587.2亿元,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5.6%,而在政府投入的大部分在城市,用于农村卫生资源建设的只有92.5亿元,占政府投入的15.9%。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国家财政对农村卫生投入就更少,给予农村卫生的补贴也在减少,造成村卫生所经营困难,甚至有许多都已经放弃经营,导致农村医疗资源匮乏加剧。同时也导致乡卫生院的房屋、医疗设施得不到改善,服务功能日趋减弱,前往就医的人数就越来越少,大部分资源流向城市,造成恶性循环。 2.农村从医人员业务水平低。 从文化程度来看,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医生中,初中和小学学历的合计占30%,高中及以下从医者的比例合计为43.3%,医生的文化素质明显低于80年以后从业者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医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中专和大专层次,这两者的比例达到了88.6%,极少有从医者具有本科学历。而这些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大多是家族企业,都是由老一辈的赤脚医生所留传的,他们大多都是中专毕业,并没有受过严格的学习和训练,都是边工作边实践,这给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很大的隐患。 3.案例(图表一) 就陕西省洛南县石门镇为例,石门镇是洛南县的一个小镇,镇上有近三万人,石门镇距离洛南县有近三十里路,而石门镇却只有一个卫生院,两个相对大点的卫生所。相比陕西来说,广东省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会好很多。 表1,陕西与广州医疗资源比较 洛南县石门镇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陕西省 广东省花都区花山镇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广东省

面积(平方公里) 180.00 1578.00 205800.00 116.00 970.04 179800

.00

人口(人) 23998 980803 37327378 76000 800000 104303132 人均占地面积(人) 133.32 621.55 181.38 655.17 824.71 580.11

卫生院(个) 1 17 295 3 22 2178 人均享受% 0.0417 0.0173 0.0079 0.0395 0.0275 0.0209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处西部的陕西省和东部沿海的广东省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陕西省平均每人所能占得医疗资源仅是广东省的37%,而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人均医疗资源仅占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的62.9%。从表中可以看出,东西部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我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特点 医疗卫生关系民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关注的重点,从建国初期开始,国家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政策,用来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中国的农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农民的健康问题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要保证农民的健康,就必须保证农村的医疗资源充裕。 而制约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找出制约农村卫生资源的原因。 1.农民自身的保健意识低薄弱 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农民自身的保健意识薄弱。而这也是导致农村卫生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基本没有人会想着去做全身体检,更没有人会考虑每年一次的体检。甚至像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都不会去看医生,农村的医疗现状是“小病扛着不治,大病卫生院治不了”,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贫苦的农民得了大病,只能求助于江河郎中和本地的土方医生。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农民看病不是根据病情看病,而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看病,按照农民的话说,就是“有多少钱,看多少病”。 由于农民思想僵化,都不愿意去看病,村卫生所只能靠药来维持生计,可国家限制药品价格,禁止以药养医,导致许多村卫生所经营不下去,有体力的农民都外出打工,造成好几个村只有一个卫生所。 过去由于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缺乏公共财政支持,难以普遍实行,农民看病基本全靠家庭支付,因看不起病,付不起医药费,而造成的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就诊者约占37%,应住院而未住院者占65%。现在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国家给每人发一本新型合作医疗的小本,每个农民每年只需交180元钱,当需要看病或者住院时,农民只需要拿着合疗本就可以在医院报销。但由于发展水平低,合作医疗基金规模小,解决不了大病保障,从而降低了农民的参保率,并使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2.财政支持力度不大,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低下 在中国,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差异悬殊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东部,还是在经济快速崛起的中西部,都存在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差别。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的卫生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就发展方面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而卫生资源分配存在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2012年6月,卫生部指出: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包括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和山区的医疗资源匮乏,而7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 由于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卫生技术水平低,医疗机构建设迟缓,医疗体系不健全,乡镇医疗服务水平欠佳,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农民的看病需求。村卫生服务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农村居民可德行和可及性较差,卫生资源严重失衡,村卫生院私人经营,财政资金几乎触及不到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又运行困难。 乡政府最为基层政府,应该对农村公共医疗事业起引导作用。应该大力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为农民某福利,积极地引导群众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但由于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低下,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及老化严重等问题。而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及医疗保障程度低等问题也是农村需要迫切解决的。 3.乡村医生文化水平低 从来源看,农村医生有的是原来的赤脚医生,通过进修取得在乡村的行医资格,而有的是卫校或卫生院毕业的在农村行医。从调查情况看,村级医生受教育程度以中专为主,中专学历占70.6%,大专学历占8.3%,还有近20%的村级医生没有学历。 从调查看,59%的村卫生所只有一个医生,拥有一到两个的村卫生所只占85%,。并且在所调查的村卫生所中,男性医生占84%,女性较少。并且45岁以下的占48%,50岁以下的占30%,八十年代以来从业者占51%,其余近一半的乡村医生都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是小学和初中学历,这些乡村医生的学历占总人数的30%,高中及以下从业者占43%。从八十年代以来,乡村医生文化主要集中在中专及大专层次,这两者比例达到88%,极少有从医者具有本科学历。 四、解决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对策 1.加强农民自身的健康意识 农民应该改变自身的健康观念。有句老话: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要重视活着的质量。常规的健康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农民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保健意识,这样才能活的有质量。这也是改变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现状最主要的对策。 人活在社会中,社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人的行为和想法。所以,社会要加强健康宣传,丰富农民的健康意识,要加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社会也可以自发的对贫困地区进行帮助。 2.加大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的权威,具有多种功能,提高效率、确保稳定、促进公平是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政府主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市场,弥补市场缺陷。政府主要是起带头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措施。政府可以给予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相应的补偿。 从基层看:乡政府要切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为民办实事。同时要大力改善农村的公共卫生条件,保证“生一场病,一年猪白养”的现象不会再出现,要把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得起病落到实处。 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的经济基础可以保证上层建筑的牢固性,因此,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的医疗卫生现状,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在调查中,有46%的村民认为农村医疗资源匮乏是因为该地区经济条件差,在外学医的大学生没人愿意回乡工作,大多都留在城市。 4.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医生这份职业属于高危险、高收入的职业,对医务人员的学历和能力都要求比较高。要做好一名医务人员,必须要有系统的医疗知识的学习,同时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保证遇事能冷静、妥善的处理。但由于向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大多只有大中专学历,甚至有的还是赤脚医生,并没有医生资格证,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对医疗事业产生隐患。 5.加大乡卫生院的报销比例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范围的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对于农民看病报销问题有了一个很大突破,并且规定农民在本地看病时,大病基本可以报销80%,而在城里看病最多可以报销60%-70%,鼓励农民在乡镇看病,一方面保证了乡镇的卫生院、卫生所可以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农民都涌入城里看病,导致成立的大医院人满为患。 6 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组织给予大力扶植 7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