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即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历经11个月、行程两万多里,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时,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后,作出将长征目的地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有几路红军参加长征?除了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
其中,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
其长征是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至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结束,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
“二万五千里”由来红军共有4支部队进行了长征,他们所走的路程各不相同。
“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程。
即,除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外,红二十五军行程万余里;红二、六军团(后成立红二方面军)行程二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万余里。
即使是中央红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走了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和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
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历时一年,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11个省区,渡过22条大江大河、翻越22座大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突破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1月19日,红军第二、第六军团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6年7月奉中革军委电令,红二、红六军团与红32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转战湘、川、黔、滇、青、甘、宁、陕等省区,进行战役战斗110多次,胜利完成长征。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结束了历时18个月,长驱1万余里,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艰难曲折的远征。
1936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黎平会议。
1935年1月1日,在贵州瓮安县召开猴场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1935年5月12日,在四川会理召开会理会议。
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以北召开两河口会议。
1935年7月21日—22日,在四川黑水县泽盖乡芦花村召开芦花会议。
1935年8月4日—6日,在四川松潘县毛儿盖的沙窝寨(今血洛)召开沙窝会议。
1935年8月20日,在四川松潘县毛儿盖召开毛儿盖会议。
1935年9月2日,在四川若尔盖县巴西乡召开巴西会议。
1935年9月27日,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榜罗镇会议。
1935年10月22日,在陕西赤安县吴起镇召开吴起镇会议。
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
其中重要战役、战斗有: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战斗,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等;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取得了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2.4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的辉煌战绩。
——以上据《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长征,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跨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0余条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
长征,转战11个省区,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
长征,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
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
——摘编自《红军长征史》等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特刊之一编者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
她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更以革命理想、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历史可以远去,但精神光照千秋。
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刊,从教育工作的视角解读长征,领悟长征精神,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于都河畔十送红军1934年10月10日起从江西瑞金、兴国等地出发的中央红军,在10月16日晚会聚到了于都河畔东门渡口。
当年只有7岁的丁张发紧盯着眼前快步走过队伍,希望能从中找到父亲的身影——他听说,父亲前些日子在反“围剿”中负伤了。
很多人都与丁张发一样,希望再看一眼自己的亲人——在丁张发的家乡于都,先后有6.8万人参加红军,几乎每个家庭都与红军有着直接的关系。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就像这首闻名遐迩的《十送红军》所唱的,这个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从此成了多少人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再次回到家乡都是15年后的事了。
”老红军钟明到现在还后悔当初没有回到离渡口不远的家中看看。
他回忆,虽然没有人告诉他这一次要走到哪里去,但自己却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军——空了许久的子弹袋都装满了,每人都背了大量粮食,身上挂着好几双当地群众送的新草鞋。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中央红军在赣南这块曾经养育过他们的红土地上失去了立足之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从10月16日到19日,中共中央率8.6万人的红色大军踏上了远征之路。
一年之后,当钟明跟随毛泽东到达陕北时,他们的队伍仅剩7000人。
如今已80多岁的丁张发老人一次次拒绝了随子女到城里居住的建议,执意住在渡口边的老屋里,守望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
三大主力会师会宁1936年9月初的一天拂晓,我们红一方面军73师9团从甘肃北部的黑城出发,沿着通向海原的公路,向会宁挺进,迎接北上的二、四方面军。
通过海原,部队驻在打拉池一带,一边等待二、四方面军,一边做群众工作。
一天,忽然传来消息:敌人要阻止我们会师,派一个团向我们所在的红堡子袭来。
听说敌人送上门来,大家都说:要坚决消灭他们,作为欢迎二、四方面军的礼物!李政委急忙命令部队全部撤出围子,开始与敌人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