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异化理论_中的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

_异化理论_中的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简称为异化理论,指的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里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发生的异化现象进行的分析和阐述。马克思异化理论继承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的合理内核,在实践、历史层面上对异化现象作了深入分析,以深厚的穿透力解析了异化得以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现实基础,分析了异化的各种形式,对消灭异化的现实途径作了深入探讨,并最终形成了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对资本剥削的深刻揭露和对无产阶级公平正义价值的科学预示,本文拟试图从异化理论中解读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内容包含着四个方面:首先,劳动产品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一种物质的社会的对抗性关系,是人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它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违背人的意愿变成奴役和支配人的、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异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他相对抗。”[1]

这种异化不仅在于人同自己的对象相对抗而且在于这种对抗处于一种现实的、物质的关系中。第二,劳动本身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的智慧和体力都获得了发展,同时劳动者还在劳动实践中感到一种创造的幸福和愉悦。但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则完全改变:“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2]第三,人的本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使人的特性丧失,变成象动物一样的生存。“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生产的对象,也就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因为从人那里夺走了他的无机的身体即自然界。同样,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3]第四,人与人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产品、劳动及人的本性的异化,必然导致人与人的异化。异化“对于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的工人说来,生存就表现为异化,自我活动表现为替他人活动和他人的活动,生命过程表现为生命的牺牲,对象转归异己力量、异己的人所有。”[4]

“人从自己的劳

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的本质异化出去这一事实所造成

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5]

马克思认为,异化的产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分工的产生是异化产生的前提条件。分工产生以后,它“慢慢地侵入生产过程,它破坏了生产和占有的共同性,它使个人占有成为占优势的原则,从而产生了个人之间交换”,[6]而交换本身意味着通过让渡自己的产品实现对他人的产品的占有,这样劳动者就失去了对自己产品的支配权。分工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特别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使得脑力劳动者凭借其在社会分工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和手中拥有的权力无偿地占有体力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和公有的生产资料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和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占有而不得不为别人劳动成为可能。这样对劳动者来说,劳动、劳动产品和生产资料就可能成为一种外在于劳动者的异化力量。其次,私有制的产生是异化产生的直接的和根本的原因。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就必然导致私有制的产生,而私有制的产生不仅使分工固定下来,而且使劳动和享受、生产和消费、生产和生产资料分别属于不同的人,使得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为自己而劳动,而是为别人而劳动。即私有制的产生使劳动者受劳动的支配,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支配,受到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支配,受他人支配由可能变为现实。最后,在私有财产发展的原始阶段,有产与无产之间的对立还是一种“无关紧要的对立”亦即这种对立还表现为纯外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个方面还互相制约、互相渗透,还不构成统一的社会机体的不可分离的两极。即,在自然经济时代“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物对人的统治还不十分突出,这时的异化劳动最多只是一种原始的或处于萌芽状态的异化劳动。随着商品经济逐渐代替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物的依赖关系”也逐渐代替了“人的依赖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人对人的统治表现为物对人的统治,客体对主体的异己关系这时才得以全面展开。

二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和论证共产主义的锐利武器。无论是异化概念的使用,或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都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种种异化现象,包括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表达了自己的公平正义思想,隐含了深刻的正义取向。首先,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非正义

“异化理论”中的马克思公平正义思想张小媚

[作者简介]张小媚,女,广东兴宁人,嘉应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梅州,514015)。[摘要]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和论证共产主义的锐利武器,是对资本剥削制度的深刻揭露和对无产阶级公平正义价值的科学预示,本文试图从异化理论中解读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公平正义中图分类号:A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53(2010)05-0037-02

2010年5月文史博览(理论)CultureAndHistoryVision(Theory)May.2010

37本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同时却把一部分劳动者抛回到野蛮的劳动,而使另一部分劳动者变成机器。劳动产生了智慧,却注定了劳动者的愚钝、痴呆。”[7]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大多数劳动者处于畸形的发展状况之中,劳动成了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灵的强制性的差使,成了对人的折磨,劳动把人降低成为动物。一个社会制度的极大不公正,是建立在生产手段的私有制基础上的,它是生产者不能掌管生产手段以及他们的劳动产品,也就是把劳动这个人的类特征,变成一种仅仅是为满足个人需求的活动,劳动成为压迫工人,使工人成为非人的外在的统治力量,即“劳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8]“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殖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9]“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为工人创造了贫民窟。”[10]在私有制条件下“现代工人却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每况愈下地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的水平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人口比财富增长的还要快。”[11]因为它是建立在“劳者不获,获者不劳”[12]的原则上的,是建立在人剥削人基础之上的,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构成人们大多数的商品生产者并不掌握生产手段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只有社会中的特权阶层才能利用这个世界上的商品,并且靠牺牲劳动阶级供给他们个人的需求。在个社会中,一小群人生活在舒适和奢侈中,而另一些数量不断扩大的人生活在匮乏和贫困中,后者劳动生产的财富被前者所占有。可见,在马克思看来,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本身不得不成为资产者的生产条件,资产者对劳动者劳动的无偿占有是非正义的,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非正义的,而造成异化的根本原因和实际基础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赖以成立的私有制关系。其次,马克思在异化劳动理论中将劳动和正义看作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劳动创造了人,正是劳动生产实践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也正是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方面改变了自然界,使自然界成为人所能支配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改变着自己,人在按照美的尺度塑造着自己,劳动是人们满足需要、发挥潜力和争得自由的源泉。马克思曾指出“通过劳动而占有自然界”,[13]即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资本剥削下的工人劳动产品与资本占有关系的颠倒,使这种劳动在本质上“不是自愿的,而是强迫的,它是被迫的劳动,……自我牺牲的劳动,屈辱的劳动。”[14]“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15]“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肉体强制或其它强制一消失,人们就会象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16]由此可见,异化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劳动不是工人所有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工人,工人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的。这也就是说,异化劳动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工人把自己从劳动本身中异化出去了。马克思精辟地阐释了异化是劳动者的劳动和产品被非劳动者占有而由此产生的一种敌对性的社会关系,异化不仅表明了物对人的现实统治,而且强调了人对人的统治的社会对抗的非正义状态,“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的物质的、概括的表现,包含着这两种关系:工人同劳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非工人的关系,以及非工人同工人和工人的劳动产品的关系”[17]可见,马克思在深刻分析并表明劳动者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非人状况,肯定了工人劳动的价值,对工人生存权、劳动权和发展权进行了正义的呐喊,指出劳动权、生存权是劳动者的天然正义要求。再次,马克思在异化理论中为无产阶级公平正义事业开辟了光明前景。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充分的平等和自由,只有在高级的社会形态中才能实现,“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18]在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分工、私有制和异化劳动,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9]自由和平等完全变成现实,从而克服了自由和平等的悖论,在完全平等中实现了自由,在完全自由中实现了平等,人类的公平正义从而最终完成。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20]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复归是指人从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异化状态中摆脱出来,消除异化劳动带来的种种影响,使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把人(包括工人和资本家)变成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人,变成了一架生产财富的机器,共产主义再把人从畸形的、片面的、异化的状态下恢复成正常的人。在《手稿》里,马克思指出:“工资是异化劳动的直接结果,而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直接原因。因此,随着一方衰亡,另一方也必然衰亡。”[21]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彻底消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以之为基础,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必然性。他说:“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的解放,是通过工人的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且这里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因为工人的解放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22]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