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蠕虫病毒检测与防范

蠕虫病毒检测与防范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1目录摘要........................................................................................2Abstract..................................................................................3第一章蠕虫病毒概述及发展历史.............................................41.1蠕虫病毒概述及发展历史..............................................41.2网络蠕虫研究分析...........................................................5第二章蠕虫病毒原理.................................................................72.1蠕虫病毒攻击原理...........................................................72.2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的异同..........................................8第三章蠕虫病毒实例...............................................................103.1蠕虫病毒造成的破坏.....................................................103.2蠕虫病毒实例.................................................................10第四章蠕虫病毒的防范...........................................................144.1蠕虫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44.2如何对蠕虫病毒攻击进行防范....................................14结束语........................................................................................16致谢............................................................................................17参考文献....................................................................................17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2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网络蠕虫对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和复杂的应用环境使蠕虫的发生频率增加,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也更广。蠕虫病毒侵入计算机网络,可以导致计算机网络的效率急剧下降,系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短时间内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为了将蠕虫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用户的个人资料及隐私安全,我们将对蠕虫病毒进行检测与防范。本文主要针对蠕虫病毒的原理与传播、检测与防范等进行研究。阐述网络安全现状、蠕虫病毒背景及发展历史等,通过蠕虫病毒的原理与传统病毒的区别,功能、工作机制等,对蠕虫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检测与防范做出了相对的研究。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原理;检测;防范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3AbstractAstheInternetapplicationdeeply,networkwormstocomputersystemsecurityandnetworksecuritythreatsaggravating.Especiallyinthenetworkenvironment,diversifiedtransmissionwayandcomplicatedapplicationenvironmentmakeswormsthefrequencyincreases,spreadfaster,coverageismorewidely.Wormvirusinvadescomputernetwork,cancausetheefficiencyofcomputernetworkhasdroppedsharplysystemresourcesdamagedcausedinsideshorttimenetworksystemofparalysis.Inordertowormvirusofcomputerandnetworkequipment,socialeconomicdamagereducedtotheminimum,improvethenetworksafetyperformanceandreduceunnecessaryeconomiclosses,protectauser'spersonaldataandprivacyandsecurity,wewilldetectwormvirusprevention.Thisarticlemainlyaimsatofwormvirusprincipleandpropagation,detectionandpreventionmustbestudied.Expoundsthenetworksecuritysituation,wormsbackgroundanddevelopmenthistory,etc.,throughtheprincipleofwormviruswithtraditionalvirusesdistinction,function,workingmechanismofwormvirusofnetworksecuritythreats,detectionandpreventionmaderelativeresearch.Keywords:networksecurity;virusprinciple;detection;prevent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4第一章蠕虫病毒概述及发展历史1.1蠕虫病毒概述及发展历史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蠕虫(Worm)病毒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意病毒,它的出现相对于木马病毒、宏病毒来说比较晚,但是蠕虫病毒无论从传播速度、传播范围还是从破坏程度上来讲,都是以往的传统病毒所无法比拟的。网络蠕虫病毒,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蠕虫病毒可以说是近年来发作最为猖獗、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类计算机病毒,它的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微软的系统漏洞攻击计算机网络,网络中的客户端感染这一类病毒后,会不断自动拨号上网,并利用文件中的地址或者网络共享传播,从而导致网络服务遭到拒绝并发生死锁,最终破坏用户的大部分重要数据。“红色代码”、“尼姆达”、“sql蠕虫王”等病毒都是属于这一类病毒。(2)利用Email邮件迅速传播。如“爱虫病毒”和“求职信病毒”。蠕虫病毒会盗取被感染计算机中邮件的地址信息,并且利用这些邮件地址复制自身病毒体以达到大量传播,对计算机造成严重破坏的目的。蠕虫病毒可以对整个互联网造成瘫痪性的后果。蠕虫(Worm)病毒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主程序和一个引导程序。主程序的主要功能是搜索和扫描,这个程序能够读取系统的公共配置文件,获得与本机联网的客户端信息,检测到网络中的哪台机器没有被占用,从而通过系统的漏洞,将引导程序建立到远程计算机上。引导程序实际上是蠕虫病毒主程序(或一个程序段)自身的一个副本,而主程序和引导程序都有自动重新定位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些程序或程序段都能够把自身的副本重新定位在另一台机器上,这就是蠕虫病毒之所以能够大面积爆发并且带来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在网络环境下,蠕虫病毒可以按几何增长模式进行传染。蠕虫病毒侵入计算机网络,可以导致计算机网络的效率急剧下降,系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短时间内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网络环境下对蠕虫病毒的防治必将成为计算机防毒领域的研究重点。蠕虫病毒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病毒,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蠕虫病毒一开始便是根植于网络的,因此随着网络的发展,蠕虫病毒的生命力越来越强,其破坏力也越来越大。早期的蠕虫不属于病毒,也不具备破坏性,它只是一种网络自动工具。1972年,原来只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开发的阿帕网(ARPANET)开始走向世界,成为现在的Internet,从此互联网便以极其迅猛的速度不断发展。1973年互联网上还只有25台主机,但是到了1987年,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数则突破了10000台。由于每台主机都向广大电脑用户提供海量的信息,因此在这个信息海洋中寻找有用的资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为了解决在这个网络上的搜索问题,一群热心的技术人员便开始实验“蠕虫”程序。这种程序的构思来自于经典科幻小说《电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5波骑士》,小说里描写了一种叫做“绦虫”的程序,该程序可以成群结队地出没于网上,使网络阻塞。这种蠕虫程序可以在一个局域网中的许多计算机上并行运行,并且能快速有效地检测网络的状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后来,又出现了专门检测网络的爬虫程序和专门收集信息的蜘蛛程序。目前,这两种网络搜索技术还在被大量使用。由于这类早期的蠕虫只是一种网络自动工具,因此在当时这种程序并没有被认为是病毒。编写这种工具的技术则被称之为蠕虫技术,当第一个蠕虫程序出现后,蠕虫技术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直到1989年的莫里斯蠕虫事件的出现。莫里斯是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由于父亲是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因此他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和网络,对Linux系统非常了解。不可否认的是他对那种能够控制整个网络的程序非常着迷,于是当他发现了当时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几个严重漏洞时,便开始着手编写“莫里斯蠕虫”,这种蠕虫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只是利用系统的漏洞将自己在网络上进行复制。由于莫里斯在编程中出现了一个错误,将控制复制速度的变量值设得太大,从而造成了蠕虫在短时间内迅速复制,最终使大半个互联网陷入了瘫痪。由于这件事情影响太大,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因此作者本人也受到了法律制裁。从此以后,蠕虫也是一种病毒的概念被确立起来,而这种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传播的方式就成了现在蠕虫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每一次蠕虫的爆发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988年11月2日,Morris蠕虫发作,几天之内6000台以上的Internet服务器被感染而瘫痪,损失超过一千万美元。2001年7月19日,CodeRed蠕虫爆发,在爆发后的9小时内就攻击了25万台计算机,造成的损失估计超过20亿美元,随后几个月内产生了威力更强的几个变种,其中CodeRedII造成的损失估计超过12亿美元。2001年9月18日,Nimda蠕虫被发现,对Nimda造成的损失评估数据从5亿美元攀升到26亿美元后,继续攀升,到现在已无法估计。目前蠕虫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尤其是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蠕虫(如冲击波、振荡波等)出现。对蠕虫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成为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1.2网络蠕虫研究分析Internet蠕虫虽然早在1988年就显示出它巨大破坏力和危害性,但当时Internet没有普及,因而也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一直以来,人们将精力多放在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攻击个人电脑文件系统的病毒上。随着邮件病毒的泛滥,人们逐渐意识到Internet已经使病毒的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调整研究方法和目标,但对于蠕虫的研究和防御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少。1998年,SteveR.White呼吁加大对蠕虫的研究力度,他指出,目前的防病毒技术都是针对文件系统的,这些技术在防治蠕虫时不再适用。他认为人们忽视蠕虫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来说蠕虫很少见;二是特定蠕虫只爆发一次。对于研究者来说,每次蠕虫爆发都是一个新的待研究的蠕虫。他认为针对蠕虫的研究主要分为检测、分析和清除。2000年,IBM开展IanWhalley项目,目的是开发一个自动蠕虫检测和分析的软硬件环境,项目中定义的蠕虫包含了所有能利用网络传播的恶意代码(如邮件病毒),主要技术为用虚拟机构造蠕虫传播的网络环境。2001年,JoseNazari等人讨论了蠕虫的技术发展趋势,给出了蠕虫的一个功能模型框架,他们提出的很多思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但他们的工作中也混淆了蠕虫和病毒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