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河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洪河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2017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11 洪河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王树奎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洪河水库是一座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为浆砌石面板堆石坝。坝体存在裂缝、 坝体渗漏、淤积等问题,针对坝基渗漏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水库除险加固处理的设计、施工具有 指导意义。 关键词:水库;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7)05—001卜03 l工程概况 洪河水库位于黄河流域伊洛河支流后寺河上,是 一座以防洪、灌溉、乡镇供水为主,兼有养殖、旅游等综 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坝址在巩义市涉村镇洪河村,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3.2km 。 洪河水库大坝为浆砌石斜墙堆石坝,现状坝高 39.64m,总库容278z10 m。。坝顶高程为677.50m,防浪 墙顶高程为678.50m。 溢洪道:有新老两处,形式为宽顶堰,堰顶长共 40m,最大泄洪量592m。/s。 输水洞:起闭方式为人工启动,输水洞由平卧管和斜 卧管组成。平卧管平面形状设计为s形,座落在基岩上, 洞长87m,最大输水流量lm。/s,为明埋无压浆砌石洞。 2地质概况 2.1地形地貌 洪河水库库区属低山丘陵区,水库为后寺河两支 流交汇处拦坝而成,宽150m左右,水库两岸岸坡陡峻; 河底高程655m左右,两岸高程680 ̄690m左右。 2.2地层岩性 坝址区地层除坝体人工填土外,河床上有Q4的卵 石、库内有淤积土;山体局部覆盖有坡积成因的重粉质 壤土;其余为上元古界震旦系基岩,主要有石英片麻岩 和绢云母片岩组成。 2.2.1人工堆积(Q ) 主要为填筑大坝块石,岩性为灰岩。 2.2.2第四系全新统(Q ) 冲积、坡积成因,主要分布于河床及两岸局部山坡 上,岩性主要为淤积土、卵石和重粉质壤土。 淤积土:褐灰色,软一流塑状,含少量砾石,为水库 建库以来新近淤积层。 重粉质壤土(Qd ):褐黄色,可塑一硬塑状,土质不 均,杂有小砾石,局部粘粒含量较低,分布于山坡坡脚。 卵石(Q ):岩性主要为片麻岩,石英岩、灰岩等, 灰绿色,次圆一次棱角状,粒径一般5 ̄20cm,个别更 大,含量一般50% ̄60%左右,泥砂质充填,未胶结。 2.2-3上元古界震旦系(Pt ) 变质岩,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片麻岩及石英片麻岩。 石英片麻岩(Pt ):出露在上游左岸岸坡及河道交 汇处上游山体,钻孔未揭露,该岩性为浅灰色,条带状 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黑云母 等,浅色长石和少量黑云母带互相交错,弱风化,质地 较绢云母片麻岩更致密坚硬,锤击声脆,岩层产状走向 ES。受构造影响较大,裂隙发育,在左岸岸坡可见有一 平卧褶皱和F 、F:两个断层。 绢云母片岩(Pc3):灰绿色,条带状结构,片麻状构 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绢云母等,浅色长石和 深绿色绢云母带互相交错,弱风化,质地致密坚硬,裂 隙发育,岩芯多呈柱状,局部受构造影响呈碎块状,岩 芯取芯率平均在80%左右,RQD值平均65%左右。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华北准地台黄淮海坳陷西南部,新构造 分区位于豫皖隆起一坳陷区的南部五指岭复背斜中。 区域构造线的方向以北西向为主,次为北东向。工程区 收稿日期:2016—09—19 作者简介:王树奎(1980一),男(汉族),河南太康人,工程师,现从事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及基础处理工作。

 12 西部探矿工程 2017年第5期 附近的主要断裂为:封门口一五指岭断裂、偃师断裂等。 2-3.2地震 该水库位于封门口一五指岭断裂影响带上,由于 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褶皱强烈,背 斜、向斜、断裂较多,岩石呈叠面条带状,在溢洪道处为 一平卧褶皱,受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节理切割 和层间滑动影响,岩石较为破碎,稳定性差,同时,在两 溢洪道出口处,有断层通过,在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防 渗措施加以处理。 勘察区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区域上地震活动强 度小、频度低。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1:400万,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为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2.3_3场地土类型及建筑物场地类别 对B2孑L、B4孔进行了波速钡4试工作,测试成果见 表1。 ①B2钻孔:0~3m,纵波波速为l700~1750m/s,推 表1波速测试成果表 断基岩裂隙发育,强风化;3.0~34.2m,(其中6.6~ 8.4m,纵波波速2450m/s,推断基岩裂隙发育)纵波波速 高,纵波波速为3500 ̄5700m/s推断基岩完整,弱风 化。②B4钻孔:0~1.0m,纵波波速为2450 ̄2500m/s 左右,推断基岩裂隙发育,强风化;1.0~34.Om,纵波波 速相高,纵波波速为3700~56。0m/s,推断基岩完整,弱 风化。 2.4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库水位高程在661m左右,坝体上钻孑L水位为 654.76m,低于库水位6m左右。对岩体上段较破碎段 作了现场注水试验,对下段岩体做了现场压水试验。 试验成果见表2。 表2土岩渗透试验成果统计表 

从成果表中可以看出,上段绢云母片麻岩注水试 验范围值为(4.9~l3.5)xlO~cm/s,基本为弱透水性,下 段绢云母片麻岩压水试验范围值为2.5~5.1I u,属弱透 水性。 3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坝体填筑质量 问题,坝基渗漏问题、溢洪道边坡稳定问题等。 3.1坝体填筑质量问题 洪河大坝坝型为堆石坝,最大坝高41.5m,坝体后 堆石充填相对不密实,多处为架空结构,堆积密度为 1.80--1.95g/cm。,存在填筑质量问题。 3.2坝体渗漏问题 对岩石上部较破碎段做了现场注水试验,对下部 较完整岩石做了现场压水试验。试验成果:上段绢云 母片岩注水试验范围值为(4.9~13.5)xlO cm/s,属弱 透水,下段绢云母片岩压水试验范围值为2.5~5.1Lu, 属弱透水性。1998年3月发现大坝迎水坡,从坝基到 坝顶有2条不规则的裂缝,致使坝体沿缝渗漏,渗漏量 达0.03m /s。 3.3溢洪道边坡稳定问题 受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节理切割和层问 滑动影响,坝址区岩石较为破碎,稳定性差;表层岩石 为强风化,局部为全风化,风化作用使岩石强度减弱, 裂隙增多,不利于岩体的稳定;据岩石试验可知,该区 岩石为较软岩,溢洪道开挖时,建议开挖边坡(1:0.75)~ (1:1.0)。 溢洪道运行中受洪水冲刷严重,绢云母片岩易风 化,建议对溢洪道加固处理,如喷护或衬砌。 3.4河底冲届0问题 1975年8月过大水后,底部冲刷严重,F}1于底部冲 刷致使坝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在大坝上游坝面出现裂 缝,建议对上游河床进行铺垫处理。1984年、1985年大 坝背水坡西侧2次出现严重滑坡,1991年坝面又出现 沉陷和位移;建议对大坝加固处理。

 2017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13 3.5水库淤积问题 建库以来,水库淤积问题较为严重,目前坝前已淤 积厚度约18m的淤积土。 4工程地质评价 坝体后堆石充填相对不密实,多处为架空结构,堆 积密度为1.8O~1.95g/cm。,建议对坝体堆石在坝体灌 浆,在坝后增加压重;坝基及溢洪道岩石为强一弱风化 绢云母片岩,属较软岩。溢洪道处为强风化绢云母片 岩,抗风化及冲刷能力差,建议对对溢洪道喷护或衬砌 处理。 岩体基本属弱透水性,库水沿裂缝渗漏,建议对坝 体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放水管位于岩石基础上,地基强度满足要求,但放 水管年久失修,建议更换放水管。 5结论 洪河水库坝体为人工堆石,基岩为上元古界震 旦系绢云母片岩、石英片麻岩等,上覆第四系坡积成 因的重粉质壤土,河床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卵石。坝 址区主要存在大坝堆石质量较差、库水渗漏、库内淤 积等问题;溢洪道边坡稳定问题及河底冲刷引起的 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建议对坝体裂缝进行灌浆处 理;对坝下游松散堆石增加压重;对溢洪道开挖时采 用(1:0.75)~(1:1.0)的边坡,同时采取喷护或衬砌 处理;建议对库区内进行清淤;更换放水管。 参考文献: [1]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 计划出版社,2009. 【2]孙战争,葛仁涛.荥阳市唐岗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J】_河 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5). [3] 张帆,陈平货,乔新颖.燕山水库坝基渗漏及其变形问题分 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3). (上接第10页) 场区地下水埋深0.5~1.5m,地下水位高程 103.03~103.81m,基坑开挖最大深度约15m,地下水位 以下挖深约14m,因此存在基坑排水问题,建议采用降 水排水措施。 5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 5.1进口渐变段(含检修闸) 该段地面高程103.4 ̄104.9m,设计建基面高程 98.485 ̄94.585m,进口渐变段挡土墙和检修闸基底平 均压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43kPa、160kPa,该段建基面均 位于第③层重粉质壤土中,其承载力标准值为120kPa, 需对地基进行处理。施工开挖边坡高6~9m,其中水 下边坡5~8m,为粘性土均一结构。存在施工边坡稳 定和基坑排水问题。建议边坡高宽比采用(1:1.25)~ (1:1.50),施工时注意基坑排水问题。 5.2倒虹吸管身段 该段全长220m,包括进、出口斜管段和水平管 段。设计水平管段底板高程90.6m,建基面高程 89.3m,管身段基底平均压应力最大值为222kPa,该段 水平管基础位于第⑤层重粉质壤土中,其承载力标准 值为150kPa,斜管段基础主要位于第③层重粉质壤土、 第④层中粉质壤土及第⑤层重粉质壤土中,各层承载 力标准值分别为120kPa、140kPa、150kPa。 本段基坑挖深最大约15m,其中地下水位以下约 14m,主要为粘性土均一结构,部分为粘、砾多层结构, 且①、②、③层土质较软,卵石层具强透水性,存在施工 边坡稳定及基坑排水问题。建议采用复式边坡,边坡 高宽比采用(1:1.5)~(1:2.0),并采用适当的排水措 施。另外施工开挖时对第②层轻粉质壤土的液化问 题,建议设计部门按抗震设计规范考虑处理。 5.3出口渐变段(含节制闸) 该段全长72m,其中节制闸长22m,出口渐变段长 50m。该段位于左岸,地面高程103.6 ̄104.3m,设计建 基面高程98.625 ̄96.625m,出口渐变段挡土墙和节制 闸基底平均压应力最大值分别为232kPa、167kPa,该段 位于③层重粉质壤土中,其承载力标准值为120kPa,不 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该段存在的工 程地质问题及建议与进口渐变段相同。 6结语 工程场区位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为河谷地貌 形态。工程场区主要存在饱和少粘性土地震液化、施 工边坡稳定及施工排水等问题。建议设计部门按抗震 设计规范考虑处理液化土层;建议采用复式边坡,边坡 高宽比采用(1:1.5)~(1:2.0);地下水位高于基槽开挖 面,地下水量较丰富,应采取降排水措施。 参考文献: 【1]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 计划出版社,1999. [2]陈平货.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上街输水管线工程地质条 件及评价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3). [3】司涛.南水北调受水区新乡老道井输水管道工程地质评价 [J】.西部探矿工程,2o1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