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唑草酮小麦田除草

唑草酮小麦田除草

唑草酮

唑草酮(其它名称:福农 、快灭灵、 三唑酮草酯 、唑草酯)是由美国富美实(FMC) 公司开发的三唑啉酮类除草剂 。 一 、作用机理与特点 1、作用机理:唑酮草酯是一种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在有光的条件下,在叶绿素生物合 成过程中, 通过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导致有毒中间物的积累, 从而破坏杂草的细胞膜, 使叶片迅 速干枯、 死亡。 唑酮草酯在喷药后15 分钟内即被植物叶片吸收, 其不受雨淋影响, 3—4 小时后 杂草就出现中毒症状,2—4 天死亡。 2、作用特点:杀草速度快,受低温影响小,用药机会广,由于唑草酮有良好的耐低温和 耐雨水冲刷效应, 可在冬前气温降到很低时用药, 也可在降雨频繁的春季抢在雨天间隙及时用药, 而且对后茬作物十分安全,是麦田春季化除的优良除草剂。 唑草酮的药效发挥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施药后光照条件好,有利于药效充分发挥, 阴天不利于药效正常发挥。气温在10℃以上时杀草速度快,2—3 天即见效,低温期施药杀草速 度会变慢。 二 、防治对象及方法 1、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 小麦、大麦、 水稻、 玉米等, 因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仅为几小时, 故 对下茬作物亦安全。 2 、防除对象: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莎草如猪殃殃、野芝麻、婆婆纳、苘麻、萹蓄、藜、 、 卷茎蓼、 反枝苋 、 铁苋菜、 宝盖菜、 红心藜、 空管牵牛、 鼬瓣花、 酸模叶蓼 (liao) 柳叶刺蓼、 苣荬菜 (qumqi)、 野芝麻、 小果亚麻、 地肤、 龙葵、 白芥等杂草。 对猪殃殃、 苘麻、 红心藜、 荠、 泽漆、 麦家公、 空管牵牛等杂草具有优异的仿效, 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等具有很好 的活性。 3、 应用技术:

唑草酮的使用应选准时机, 以更好发挥药效。 施药应选在早晚气温低和风小 下午4 点以后、 施药时气温不要超过30℃但不要低于5℃、 空气相 之时; 晴天上午8 点钟以前、 对湿度高于60%、 风速不超过4m/s, 否则应停止施药。

适宜施药时期: 杂草2—3 叶期为最佳用 药时期, 小麦拔节期后禁止施药, 由于唑酮草酯受作用机理 (无内吸活性) 所限, 喷雾时力求全 面、 均匀, 使全部杂草充分着药, 其对施药后长出的杂草无效, 切记不能将该药剂应用于阔叶作 物。 4 、使用方法:苗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9—35g/hm[亩用量0.6—2.4g], 适宜亩用量为1.6—2 克。 唑草酮在冬前化除使用时,每亩用量一般为0.8 克,每亩用水量30 公斤即可;到春季化除 提倡加足水量喷雾, 每亩用水量最好在50—60 时由于杂草草龄较大, 唑草酮亩用量一般为1.6 克,

公斤, 这样一方面能将麦田中的杂草喷

湿喷透, 提高除草效果 (唑草酮为触杀型药剂, 喷到草上 才能发挥除草作用);另一方面施药浓度不至于太大,有利于提高对麦苗的安全性。 三 、使用注意事项 1 、唑草酮为超高效除草剂,但小麦对唑草酮的耐药性较强,在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一般 为11 月至次年3 月)均可使用,但如果施药不当,施药后麦苗叶片上会产生黄色灼伤斑,用药 量大、 用药浓度高, 则灼伤斑大, 药害明显。 因此施药时药量一定要准确, 最好将药剂配成母液, 再加入喷雾器。喷雾应均匀,不可重喷,以免造成作物的严重药害。 2 、唑草酮只对杂草有触杀作用,没有土壤封闭作用,在用药时期上应尽量在田间杂草大部 分出苗后进行。

3 、小麦在拔节期至孕穗期喷药后,叶片上会出现黄色斑点,但施药后1 周就可恢复正常绿 色,不影响产量。

2

4 、喷施过唑草酮的药械要彻底清洗,以免药剂残留药效其它作物。 四、唑草酮与麦田其他除草剂混用应注意问题 1、 喷施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 甲4 氯、

2 苄嘧磺隆的复配剂时, 药液中不能加洗衣粉、 有机硅 等助剂,否则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含唑草酮的药剂不宜与骠马(精噁唑禾草灵)等乳油制剂混用,否则可能会影响唑草酮在 药液中的分散性, 喷药后药物在叶片上的分布不均, 着药多的部位容易受到药害, 但可分开使用, 例如:头天打一种药,第二天打另一种药,就不会出现药害,但考虑到苯磺隆、苄嘧磺隆、2 甲 4 氯等药剂会影响精噁唑禾草灵的防效,最好相隔一周左右使用。 3、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以将炔草酸与唑草酮及其与苯磺隆、苄嘧磺隆的 复配剂混用,兼除两类杂草。 五、唑草酮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 1、 唑草酮没有内吸传导作用, 通常不引起全株死亡, 在药害严重时, 少数处于1—2 叶期的麦

苗,由于叶片严重损伤,可能出现死亡,较大麦苗一般不会死亡。 药害通常在施药后2—4 天即充分表现出来并趋于稳定,此时可根据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2、①如果受害麦苗处于返青期,叶龄相对较小,叶片受害后恢复生长的余地较大,通过加强管理,麦 苗就可恢复。 ②如果受到药害时,田间群体充足,基本达到成穗数量,则产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不需要采取特别的 补救措施。 ③ 如果受到药害时麦苗较小,田间群体不足,即麦苗受伤会影响分蘖和分蘖成穗,对产量影 促进麦苗分蘖, 争取小分蘖 响较大。 目前对受害麦苗应适当增施氮肥,

每亩施尿素5—10 公斤, 成穗,到拔节孕穗期再根据苗情适当早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减少产量损失。

炔草酯

炔草酯(其它名称:顶尖、炔草酸)是诺华公司开发的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一、作用机理与特点 1、作用机理: 炔草酸属芳氧羧酸类化合物,作用机理为抑制植物体内乙酰辅酶A 羧化酶 (ACC)的活性,从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而脂肪酸是细胞膜形成的必要物质。炔草酸为小麦 田禾本科杂草高效、 稳定的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 被一些国家认为是防治看麦娘、 野燕麦的首选 药剂, 对其他恶性禾本科杂草也具有很好的防效。 禾本科杂草在施药后2 天内停止生长, 先是新 叶枯萎变黄,整株会在10—30 天后死亡。炔草酸主要通过杂草叶部组织吸收,而根部几乎不吸 收。 叶部吸收后, 通过木质部由上向下传导, 并在分生组织中累积, 高温、 高湿条件下可加快传 导速度。炔草酸在土壤中迅速降解,在土壤中基本无活性,对后茬作物无影响。 2、作用特点:该药杀草谱广,施药时期宽,混用性好。对小麦高度安全,适用于冬小麦 和春小麦除草; 加量使用不影响安全性, 使用推荐剂量2 倍药量对小麦无不良影响; 温度变化不

影响安全性,从10 月份至次年4 月份均可施药;安全性不受小麦生育期影响,从小麦2 叶期至 拔节期均可施药。 该药残留期较短,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15 天, 在通气条件下能快速降解, 不易在土壤中移动、淋溶、和累积,对下茬作物安全。 二、防除对象及方法 1、防治对象:对恶性禾本科杂草特别有效,与安全剂以一定比例混合,用于小麦田,主 要防治禾本科杂草, 鼠尾看麦娘、 如: 燕麦、 黑麦草、 早熟禾、 狗尾草等有高效作用, 另外有资 料记录对硬草、菵草、棒头草也表现十分卓越。对阔叶杂草和莎草无效。一般施药1—2 天后杂 草停止生长,10—30 天后死亡。

2、 应用技术: 用药量有效成分一般在2—3g/667m,用于小麦苗后茎叶喷雾1次, 使用4g/667m 剂量可造成小麦叶片黄化,但20 天后可以恢复,在推荐范围内对小麦安全。 炔草酸的使用和杂草的种类和使用时期密切相关。如果对野燕麦、看麦娘杂草2—4 叶期使用, 后期5—8 叶期, 使用剂量提高到4.5g 亩用量3/g 兑水15—30kg 喷雾,就可以获得满意的防效; 即可。如果对硬草、菵草、棒头草等为主的田块,杂草2—4 叶期,亩用量4.5g;5—8 叶期,剂 量提高到5.25g—6g。 一般来说, 在禾本科杂草2—4 叶期, 在温暖、 潮湿的气候下, 大多数杂草 已经发芽并且生长旺盛时使用效果最佳。 炔草酸 (麦极)

还有一个特点, 它的防效和水的使用量 没有关系,如果使用适当的喷雾设备,保证杂草均匀受药的情况下,一般使用15 公斤水也能取 得一样的防效,这样可以节省用水和劳力。 三、注意事项 1、建议在麦田进行除草时和苯磺隆、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等除草剂混用,以提高阔叶杂草的 防治效果。 2、冬前使用施药适期为禾本科杂草2—4 叶。 3、施药后遇低温或干旱,药效发挥速度变慢,防除效果变差。 4、小麦拔节后不宜使用。 5、 在低温下使用对麦苗也有较好的安全性, 但应避免在麦田受渍、 生长弱的田块用药, 否 则容易出现药害,药害症状主要是麦苗生长受抑,并可能出现麦叶发黄症状。 6、 唑草酮与炔草酸混用, 可以兼除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安全性和防效性均好, 但 如果用到上述田块 (麦田受渍、 生长弱的田块) 小麦受到唑草酮药害后, , 生长变弱, 可能进一 步受到炔草酸药害而生长受抑。

2 2

“炔草酸”问答

1 问:炔草酸是什么样的除草剂,和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 炔草酸是一种新型芳氧基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主要通过禾本科杂草茎叶部吸收, 经输导组织 传达到生长点及分生组织,干扰细胞膜形成,导致杂草死亡。 和同类产品相比, 炔草酸含有“氟”原子, 和精恶唑禾草灵相比, 活性和稳定性都大大提高。 炔 在北美乃至世界各地, 炔草酸被认为是防除野燕麦 草酸在欧洲被认为是防除看麦娘的首选产品, 的第一选择。 试验表明炔草酸还对硬草、 菵草、 棒头草等多种麦田恶性杂草具有极好的防效, 即 使在低温、 多雨、 干旱等多种复杂的环境下均表现十分稳定、 卓越。 炔草酸是先正达全球最成功 的品牌之一,目前以在世界60 多个国家广泛使用,销量居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剂第一位。

2 问:炔草酸有哪些主要卖点: 答: 首先, 炔草酸对不良气候的适应能力强。

耐雨水冲刷, 施药后2 小时内下雨不需要补喷, 在 低温干旱条件下也表现稳定。 第二, 它渗透快, 起效快。 杂草受药后48 小时内停止生长。 第三, 它杀草谱宽, 活性高。 不仅对野燕麦、 看麦娘高效, 对硬草、 菵草、 棒头草也表现十分卓越。 另 外,它还有使用适期宽,混用方便及安全性高等特点。

3 问:炔草酸使用上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炔草酸的用量和杂草的种类和使用时期密切相关。如果对野燕麦、看麦娘杂草2~4 叶期使 用,亩用量20 克兑水15~30 公斤喷雾,就可以获得满意的防效;后期5~8 叶期,使用剂量适 当提高到30 克即可。 如果对硬草、 菵草、 棒头草等为主的田块, 杂草2~4 叶期, 亩用量30 克; 5~8 叶期,剂量提高到35~40 克。一般来说,炔草酸在禾本科杂草 2~4 叶期,在温暖、潮湿 的气候下, 大多数杂草已经发芽并且生长旺盛时使用效果最佳。 炔草酸还有一个特点, 它的防效 和水的使用量没有关系,如果使用适当的喷雾设备,保证杂草均匀受药的情况下,一亩使用 15 公斤水也能取得一样的防效。这样可以节省用水和劳力。 4 问:炔草酸混用性怎么样? 答: 炔草酸炔草酸具有很好的混用性。 炔草酸可以和常见的防阔叶除草剂混用, 如苯磺隆、 异丙 隆混用。 建议不要和激素类除草剂如2、 4-D、

百草敌混用, 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应使用高量。 该药杀草谱广,施药时期宽,混用性好。对小麦高度安全,适用于冬小麦和春小麦田除草; 加量使用不影响安全性, 使用推荐剂量2 倍药量对小麦无不良影响; 温度变化不影响安全性,

从 10 月份至次年4 月份均可施药; 安全性不受小麦生育期影响, 从小麦2 叶期至拔节期均可施药。 该药残留期较短, 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15 天, 在通气条件下能快速降解, 不易在土壤中移动、 淋溶和累积,对下茬作物安全。

一般在杂草2-8 叶期施药,冬季每亩用炔草酸20-30 克,春季每亩用炔草酸30-40

克,加水 15-30 公斤喷雾。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野燕麦为主的麦田使用低剂量,以硬草、菵草、棒头 草为主的麦田使用高剂量。 炔草酸对早熟禾的防效一般, 需要与其他除草剂混用防除。 杂草草龄 小使用剂量小,用药成本低,除草效果好,错过冬前用药的应在年后及早施用。

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效下降原因及除草剂合理使用建议

近年来,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和危害较重,春季化除时田间杂草多,即使加量使用精恶唑 禾草灵、 异丙隆等麦田常用除草剂, 除草效果与以前相比也显著下降。 到小麦穗期, 很多田块仍 有较高密度的菵草、 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耸立于小麦穗层之上, 而株高较矮的硬草、 早熟禾、 棒 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则在近地层和田埂上大量分布,田脚很不干净。 一、 禾本科杂草化除效果下降的原因 1、抗耐药性强的杂草种类和种群数量增加 目前小麦田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 主要使用的药剂是精恶唑禾草灵 (如骠马、 瑞骠等) 异 、 丙隆等,

春季化除主要使用精恶唑禾草灵。 随着这些除草剂连续多年使用, 抗耐药性较强的菵草、 硬草、 早熟禾、 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种类增加, 种群数量上升,

发生面积增大, 田间发生程度 加重。 其中菵草、 早熟禾在苏南发生加重, 并向苏中、 苏北地区发展; 硬草主要在苏北地区发生 危害严重, 并向苏中地区发展。 特别是早熟禾, 发生范围广, 对精恶唑禾草灵抗性很强, 用精恶 唑禾草灵防治几乎没有效果,在麦田中的密度上升较快,是麦田较突出的恶性杂草。

2、 暖冬气候导致春季化除时杂草草

龄增大,抗药性增强 近年来持续多年出现暖冬气候, 冬季温度高, 我省很多地方整个越冬期内小麦、 杂草都在缓慢生 长。特别是禾本科杂草,适宜其生长的温度比小麦低,暖冬气候下越冬期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到春季小麦返青期进行春季化除时, 田间杂草草龄大, 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下降, 除草效果也随之 下降。

3、 小麦播种期推迟,出草期拉长,春季化除压力增大 近年来直播稻、 机插稻面积迅速扩大, 水稻腾茬推迟, 小麦播种晚, 很多田块越冬前不进行化除, 增大了春季化除的压力。 水稻腾茬迟, 稻田套种麦和免少耕种麦田面积也因此增大, 这些麦田杂 草出草期长, 草龄相差大, 单用异丙隆不能有效防除大龄杂草, 而单用精恶唑禾草灵, 不能防除 用药时还没有萌发出苗的杂草,给化学除草增加了难度。 4、用药方法不对,影响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多, 一些农民在春节过后不久即使用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化除。 此时气温 低, 用药后不仅容易对小麦产生药害, 还使除草剂的活性下降, 影响除草效果。 盲目地将精恶唑 禾草灵与2 甲4 氯钠等除草剂混用, 也会造成除草效果下降。 近年来冬暖春寒现象频繁出现, 像 2008 年春季,早春气温持续偏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