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doc 8页)

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doc 8页)

论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doc 8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目 录:

正文…………………………………………………………………………………2

一、提高教学口语的儿童化水平…………………………………………………2

(一).力求准确规范 ,语意浅显明白。……………………………………2

(二).语态活泼轻松,表述形象生动。 ……………………………………2

(三).感情真切坦诚,注意平等交流。 ……………………………………3

二、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3

(一).语言要生动形象。 ……………………………………………………3

(二).表达要准确精炼 ………………………………………………………4

(三).注意启发诱导的技巧 …………………………………………………4

三、增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4

(一).保持心境稳定 …………………………………………………………5

(二).保持情真健康 …………………………………………………………5

正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素养概括为六条,其中第五条便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工具,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掌握和运用语言是一条首要的基本功。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对象是儿童,语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十分重要。

本文就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提高教学口语的儿童化水平

每个教师都有一种愿望,希望自己的口语对儿童有吸引力,于是,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说的话具有儿童化的特征。这是对的。但是,有些人认为只要尖着嗓子奶声奶气地用“娃娃腔”说话就是儿童化了。儿童化的口语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出神入化地拨动着孩子的心弦,启迪着孩子的心智,只要教师一张口,就会“粘”住孩子的心。为什么全国有那么多的电视小观众喜爱看鞠平阿姨主持的“七巧板”节目?我想,这与鞠平运用儿童化的口语是分不开的。儿童化的口语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语言,是小教的专业性语言。如何才能提高教学口语的儿童化水平呢?

(一).力求准确规范,语意浅显明白。

对儿童说话不可轻率。如果认为儿童知识水平有限,思考能力差,教师就可以“以其昏昏,使人召召”,从师德上讲这是“误人子弟”,时间一长,自己将威信扫地。例如,有位教师讲故事,为了渲染“春意”,就说:“冬天过去了,冰雪融化了,热带鱼妈妈带着小鱼游过来了……”热带鱼要在20℃以上的水温中才能生存,早春季节,冰雪初融,热带鱼怎么会“游过来了”呢?这个带有常识性错误的说法,也许不久就会被孩子识破。由此看来,追求浅显应以准确为前提。

另外,在孩子面前,教师说话也要“为人师表”,说话时,语音、语法、语德都要讲究。处于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儿童从教师那里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教师要用纯正的普通话讲话,不仅内容无懈可击,还要精于遣词造句。

浅显明白的儿童化口语,在遣词造句方面有其特定的个性。据心理学测定,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说话,如果一句话超过8个词,他们常会听了后面忘了前面,长长的句子会使儿童听觉的“周期性唤散”提前。因此,要避免附加成分的堆彻,避免“成人腔”,避免

“异常诧异”,“毛骨悚然”一类文言词语的嵌入。要少用复句,多用单句、短句,多用儿童已掌握的富有表现力的词汇与句式说话。

(二).语态活泼轻松,表述形象生动。

教师给孩子说话,要未成曲调先有情。情绪饱满,轻松活泼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和睦的语境,你的语言就会在心理共震中越发显出效果。教师要多用比喻、拟人、摹画、类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施展绘声绘神的描述技巧,调动儿童对语言信息的再造想象力。例如,教“鸟”和“乌”两个字,为了让学生将两字辨别记牢,就说:“小鸟身上长着花羽毛,它头上黑黑的眼珠,我们一眼就能看到。所以,‘鸟’字里有一点;可是乌鸦全身长着黑羽毛,它的黑眼珠我们看不到了,所以,‘乌’字里没有一点了。”

(三).感情真切坦诚,注意平等交流。

儿童有一种“爱抚期望心理”,这是稚嫩、幼弱者的本能心态。他们对有丰富感情负载的语言和寡淡冷漠的语言,是能敏感地加以区别的。甚至你无意中流露的一个眼神,隐藏于嘴角的细小表情,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我们对孩子说话要尽量做到情真意切,娓娓动听,忌用独白式、训话式说话,语调要舒缓有致,抑扬适度,语气要柔和,仪态要自然;表情要丰富并作适度的夸张;手势可多一些,但幅度不宜过大;音量小一些,不必高音大嗓。有时,快速的低调声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心理亢奋,调动他们的听觉注意。

当孩子们在自发地做某种游戏时,他们对以长者自居的“大人”是排斥的。这说明,儿童有自己的“世界”。我们要进入这个世界的唯一方法是注意与他们作坦诚的平等交流,不必隐瞒你对儿童某种行为的不满,也不要嗲声嗲气地在你的话里嵌进过多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对孩子说话也不必隐瞒自己的愿望、需求和弱点,甚至适当的“自我暴露”会引起一种“回报效应”,孩子也许会悄悄地告诉你,他正在为“爸爸妈妈常吵架”而苦恼。可见,要想让我们的每句话“粘”住孩子的心,真切、慈爱、坦诚是头一位的。这样,他们就会欢迎你进入他们的“儿童世界”,你就可以同他们作友好、知心的对话了。

二、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天天要上课,教师的语言应成为学生的楷模。有了好的教材,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好的课堂教学语言,仍然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语言是讲究表达艺术的语言。它不同于演说做报告,也不同演戏说相声;不必象法庭充分论辨那么庄重,也不能像平时闲聊那么随便,它的格调风韵独特,传情达意的技巧微妙。它可以使深奥晦涩变得生动有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它使教室“春风骀荡,满屋生辉”,使学生在“润

物细无声”之中获得知识和营养。如何才能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

(一).语言要生动形象。

给小学生讲课,教师用直观性强的语言说话,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怎样使教学语言富有直观性呢?

1、运用“显象语言”。如当代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驶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这几句话,诱发人们的想象,刺激人们的“内视觉”,生动地再现了生活,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描述事物。例如:作远景、近景、全景的描述,作俯、仰、正、侧等不同角度的描述。这样既展示特征、勾勒细节,又注入感情,渲染气氛,就能使人可见、可闻、可感。

(二).表达要准确精炼

所谓准确,不仅是指语言、语法上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指用丰富多彩的语汇、句式表达事物的千差万别,说话喜欢用“套话”贴标签,或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如一位老师讲课文,篇篇“中心明确,层次清楚,结构紧密”,评价学生答问,都是“还可以”“差不多”之类,这种随意性的模糊表达,是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毫无相通之处的。

所谓精炼,就是句句话说在点子上。“立片言可以明百意”,就是说,教学语言的优劣,不是由数量而是由质量决定的。教师的表达确切简洁,耐人寻味,从教学功能上讲,有引发思维、拓展思路、启迪智力的作用。当然,对儿童来讲,精炼并不意味着过分浓缩,而是要把话说得严密紧凑、干净利落一些,用废话、空话充斥课堂,是对学生宝贵光阴的浪费。

(三).注意启发诱导的技巧

启发不是问“十万个为什么”。有一位教师在教《草船借箭》时,一连串地向学生提问:“哪些同学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周瑜的?周瑜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叫军匠们迟延?周瑜又疑惑什么?诸葛亮怎么敢请鲁肃帮忙的?鲁肃是怎样的人?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周瑜预先怎么没有想到诸葛亮会请鲁肃帮忙?……”以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其实这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是把学生看成了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把他们引入自己预先设计的轨道上。这种教学仅仅是让学生做“填空”题。整节课实际上就是用“填空”的方法来“满堂灌”。高明的教师并不把结论“灌”给学生,而是用诱导性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萌动,进而引导他们思索、探求,以促进“顿悟”时刻的到来。

总之,教学口语艺术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在认真刻苦的实践

中积累提高。

三、增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话并不过分。教育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引起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从而顺利地达到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培养儿童的幽默意识。具有幽默感的儿童,心胸开阔,思维活跃,思路敏捷,富有摆脱窘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许多发达国家甚至鼓励孩子说些有趣的俏皮话。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用微笑和闪烁智慧的目光看待人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解释生活的现象,正是对儿童幽默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这是很有道理的。

有位老师看到教室地面很脏,便说:“我们班真是物产丰富啊!五彩斑斓的纸屑撤满地面,还有瓜子壳点缀其间。我们生产了这么多废品总得想法子出口啊。”学生不好意思起来了。下课以后,大家乐呵呵地干起来,一会儿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位富有幽默感的教师饶有兴味地用“大词小用”的含蓄批评,增添了语言艺术的光彩,让学生在笑声中自觉而愉快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可见,幽默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

莎士比亚说过:“幽默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如何才能增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呢?

(一).保持心境稳定

幽默也是一种心态。只有心境稳定,才会以幽默的“趣味思维方式”对待一切。如果上文所举那位老师在不尽人意的现状面前恼怒起来,那就会急不择语,幽默感就会荡然无存了。

(二).保持情真健康

幽默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轻薄的耍贫嘴,引人发笑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笑后让人得到启迪。因此,幽默应该是一种健康、高尚情趣的流露。有位教师见到一男生和一女生在课上讲话,就说:“你们俩真是亲密无间啊!”这种格调低下的说法,已滑向无聊,是与幽默毫无共同之处的。

教师语言素养也是教育艺术修养的一部分。教师语言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明白,科学准确和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教育和教学中,小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口语儿童化,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力争做到清晰、准确、科学、符合逻辑,并具有幽默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