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

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

第3期中外能源SIN0一CLOBALENERGY·49·

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

刘伟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y-,河南濮阳457532)

捅要塔里木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灰岩是古岩溶发育的有利场所。根据储层岩电特征的差异.将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划

分为孔洞型、裂缝型、裂缝一孔洞型及洞穴型四种类型。其中,裂缝型以及孔洞型储层很难形成稳定的产能: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既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又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能够形成稳定的产能,是本区一类重要产层(如坤、L942

井);洞穴型储层具有最好的储集能力和渗透性能。是本区最有价值的储层类型。根据地球物理正演模拟和过井地震剖面分析,洞穴型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强反射的特点。通过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优选m了平均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平均能量、能量半衰时斜率以及相干属性。利用这些地震属性参数.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多属性综合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资料十分吻合.该区岩溶作用与断裂的关系非常密切,多呈条带状分布,展布方向与断裂发育方向具有比较高的一致性。关键词碳酸盐岩洞穴型储层储层预测地震属性

1前言世界范围内,尽管碳酸盐岩只占沉积岩的20%

左右,却含有50%以上的油气探明储量…。我国对

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对其非

均质性研究还是一个有待突破的方向。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分布区约40x104km2.其

中塔北隆起、塔中隆起等油气聚集区古岩溶储层发

育,油气勘探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轮古

西地区的奥陶系灰岩中相继获得工业油气流。且其

圈闭、储层条件均佳,充分说明该区是塔里木盆地

有利的含油气区带。但储层类型及不同类型储层的

分布范围却很难确定.导致钻井成功率不高,或有

些钻井虽然产油,但稳产时间很短。为节约投资,加

快勘探步伐.迫切需要确定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储

层的识别标志,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12,3】。开展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油气勘

探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地质背景

轮古西地区东以轮西断裂为界.包括L99井区

和k15井区两个含油区块,总体上呈北西向倾斜,测井显示地层倾角约50左右。

在轮古西地区,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开阔海台地

相厚层砂屑灰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在早海西期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大量的断裂.为岩溶发育提供了岩性、过水通道等基本条件。早海

西期长期的风化剥蚀是轮西地区奥陶系古岩溶储

层形成的基本地质构造背景和碳酸盐岩缝洞储层

形成的重要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优质的洞

穴型储层的发育创造了条件141。3轮古西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分类

轮古西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

具有如下特点:基质孔隙度低、渗透性能较差:裂缝

和溶蚀孔洞发育;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储层分布非

均质性强【5】。依据储集空间的优势类型及其组合方

式,将轮古西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分为孔洞型、裂

缝型、裂缝一孔洞型及洞穴型四种类型。3.1裂缝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少量沿

层分布的溶孔或孑L隙薄层。裂缝型储层是轮古西地

区最发育的一种储层类型。裂缝孔隙度一般大于

0.06%,渗透率较高;孔洞发育程度很低,基质孔隙

作者简介:刘伟,高级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勘探系煤田及油气地质勘察专业,主要从事开发地质学、油藏描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项。

E-mail:1w116766@vip.sina.120111

 万方数据·50·中外能源SINO—GLOBALENERGY2010年第15卷

度和孔洞孔隙度基本不具备储集能力。轮古西地区

裂缝型储层平均裂缝孔隙度达0.17%,平均孔洞孔

隙度只有0.92%,平均渗透率为6.73x10。3斗m2,全区裂缝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达113.55m。

取心常见缝面油污侵染。但多数裂缝发育段难

以得到较好的岩心收获率。原始裂缝状态不易保

存。但可清楚看到散落岩心缝面的油迹。裂缝是荧光显示最活跃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因此,轮古西

地区裂缝型储层是有利的含油层。3.2孔洞型储层

孔洞型储层以基质孑L隙和中小溶蚀孔洞为主

要储渗空间,但孔洞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一般裂

缝不发育,渗透性较差,平均渗透率仅0.15x10刁肛mz。

轮古西地区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达2.19%,基本无裂缝孔隙度,全区12口井孔洞型储层平均

累积厚度为66.42m.是本区发育的储层类型。

3.3裂缝一孔洞型储层

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储集空间既有孔洞.又有裂缝,两者对储集性能均有相当大的贡献。其中孔洞

主要由孑L(包括基质孔隙和溶蚀孔隙)和小一中洞组

成,裂缝发育,可以是储集空间之一,更足沟通孔洞的渗流通道。这种缝洞系统及由它连通的先成孔

隙,具有储渗空间数最较多、匹配好、储产油气能力

强等特点。该类储层具有储集空间大、渗透性好的

特点,而且具有较高和稳定的产能。如L942井在5810~5830m的大溶洞的上下,洞顶及洞底缝发育,

溶蚀孑L洞也很发育。构成了良好的裂缝一孔洞型储层,产量很高。

轮古西地区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为2.26%,平均裂缝孔隙度为O.24%,平均渗透

率为17.55x10—3tl,m2.全区12口井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50.37m。是轮古西地区具有较好开发价值的一种储层类型。

3.4洞穴型储层

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和裂缝),洞

穴(包括大洞、巨洞)储集空间巨大。加之裂缝对沟通洞穴和改善渗流性能的作用,形成了储集空间巨

大、储渗能力极好的最有利储层类型。这种洞穴型

储层一般具有规模较大的储渗体,具有储量规模大、产量高、易开采的特点。据测井解释,其孔隙度

可高达50%,如k15井。未充填巨洞在岩心上难以见到.要靠钻井放空、井涌、井喷及泥浆漏失、图像等信息加以判断和

识别,如Lgl5井在5736.1—5740m井段,累计放空

2.09m;5735~5743m井段,漏失43.3m3。钻井液溢

流,槽面被稠油覆盖,气泡占槽面的10%,集气点火

可燃:L915—1井在5919.0~5953.43m井段。发生严重井漏,共漏失钻井液1375.0m,。轮古西地区洞穴型储层平均洞穴孔隙度为

26.21%。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48%。渗透率高达

3992.83x10旬“mz,该类储集体为最具价值的储层。

在本区k15、L915-1、L915-2、L940、L941等井中均有发现,全区洞穴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18.8m。对比这几种类型的储层:裂缝型以及孔洞型储

层很难形成稳定的产能: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既有较

好的储集能力.又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能够形成稳

定的产能,是本区一类重要产层(如L99、L942井);洞穴型储层具有最好的储集能力和渗透性能,是本

区最有价值的储层类型。从轮古西单井产能与储层厚度分布关系图可以看出.具有洞穴型储层的井都

获得了一定的产能。因而,寻找孔渗能力最好的洞

穴型储层和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是钻探成功的关键。4洞穴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

在地震上,溶洞发育层段(洞穴型储层)表现为

“串珠状”强反射。k15井在进入奥陶系潜山表层

岩溶带钻遇未充填洞穴.在钻进过程中于5732—5736m井段放空2.09m:L941井在5621—5636m井段取心见1.66m充填洞以及宽5mm、长650mm垂直

张开缝.且井筒内不断有稠油返出。过这两口井的地震剖面上均表现出串珠状强反射特征(见图1)。

图l过井地震剖面溶洞地震反射特征

通过地球物理正演模拟发现:

①在两条裂缝的交点处出现了“串珠状”强反

 万方数据第3期刘伟.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5l·

射,在裂缝密集处,会出现较多的强反射;②位于裂缝面上的孔洞对地震剖面中反射点的贡献不明显.

可能是由于洞的反射被缝隙的绕射掩盖了;③远离裂缝面的孔洞在地震剖面上有一定的反映。表现为

上凸的较短强反射。④裂缝破碎带在地震剖面上表

现为不规则的杂乱反射,裂缝密度越大,在地震上的显示越清晰,而无缝洞发育的基质则对应弱反射

或无反射区(见图21。

图2缝、洞型储层地球物理正演模拟剖面

通过实际地震资料分析以及地球物理正演模

拟研究,发现缝、洞发育区对应地震剖面上的强反

射区,而在缝、洞型储层不发育的地区,地层间的波阻抗差值较小,反射弱。进一步的地震属性分析表

明,缝洞型储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高能

量,低频率,强吸收、高衰减的地震响应特征。5储层地震属性综合预测

轮古西地区钻井资料相对较少,而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分布隐蔽性强。不规则性大,储层横向相

变快,利用有限的钻井资料,很难预测储层的分布

规律。本区i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分辨率高,缝洞

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明显。因而本区的储层预测采用以地震为主的方法f6】。

地震属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效储层预测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地震信息预测储层的

发育状况。不同的地震属性反映储层发育程度的灵

敏度不同,有些属性甚至根本就不能反映储层的发育状况,引入这些属性反而会引起混乱,降低了储

层预测的效果。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层位、不同的岩

性及储集层类型,有代表性的地震属性组合存在较大差异。要优选出有用的属性,必须进行地震属性

敏感性分析l"。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开展地震属性敏

感性分析,即过井剖面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物理正

演模拟剖面地震属性分析。根据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结果,优选出了平均反射强度、均方根振幅、平均能最、能量半衰时斜率以及相干属性。利用这些地震属性参数,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碳酸盐

岩储层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能够有效预测不同类

型储层的分布状况Isl。基本步骤如下:①通过测井地质分析确定不同的储层类型:

PFl相以洞穴型储层为主;PF2相以裂缝一孔洞型储层为主;PR相以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为主。②分别提取井旁50m范围内对应储集相带地

震时窗内各种地震属性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确定地震属性参数与储层类

型之间的关联程度,作为该地震属性的初始权重。③将井旁地震属性参数、初始权重、岩石物理

相类别分别输入到神经网络模拟器中,通过自组织

神经网络自学习和误差控制.得到最终的权重文件

(见表1)。

表l地震属性与储层类型的关系及其权重

变罱关联度输出权重平均能量0.501183O.1871平均反射强度0.705934D.2635相干属性0.452765O.1690均方根振幅0.6115460.2283能量半衰时斜率0.4075530.1521

④将得到的权重文件和整个研究区的地震属

性作为输入,通过自组织神经网络模拟,得到各点

上的输出值.并经过归一化处理。⑤根据神经网络输出值进行平面成图,即得

到储层类型的平面分布图。

从预测结果来看,PF。相(PF>O.6)主要分布在

k15~L952井一线,呈北东向带状分布,PF2相(PF=

0.3~0.6)主要分布在t,99井断裂破碎带。另外在

L941井东南部成零星分布。总体上以PF3相(PF<0.3)占较大的比例。

多属性综合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资料十分吻

合,该区岩溶作用与断裂的关系非常密切,多呈条带状分布,展布方向与断裂发育方向具有比较高的

一致性。在工区的西部地区(k15一L羁52井一线以

西),是断层较为发育的地区,也是古水流的汇水

区,缝洞型储层最为发育。在工区西部的440~

L99~L941井地区,缝洞型储层的发育区主要集中

在L941井东南部、L940井周围,而t,99井一带,缝

洞型储层不发育。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