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控制动是汽车制动系统的未来趋势分析(3)--成长空间

线控制动是汽车制动系统的未来趋势分析(3)--成长空间


传感器输入方向盘转角等信号;ECU判断驾 驶意图,计算横摆力矩,保持车身稳定。
转向不足(推头):控制前轮制动。 转向过度(甩尾):控制后轮制动。
行车 控制
TCS 起步、加速
ESP 转向
制动 控制
EBA / EBD 抱死前
ABS 抱死时
43
ESP车身稳定系统 | 辅助功能:主动安全技术的全方面发展
2010s
时间
ABS防抱死系统| 基本功能:主动安全技术的基础
图:车轮抱死后果
基本功能
问题
紧急制动情况下,踏板踩到底后车轮抱死,不能转弯, 失去转向能力。
图:ABS原理
原理
传感器监测制动力,ECU控制液压,调整制动力,使车 轮反复处于“抱死”—“松开”状态(点刹)。
图:ABS效果
效果
主要目的:保持转向能力 次要效果:减少刹车距离
VSA:本田
2
基本功能
问题
原理
发展历史
ESP=ABS+TCS+X (X=EBD, EBA, HHC, HDC…)。 ESP在ABS、TCS的基础上,提供主动建压功能,增加直接横摆
力矩控制。(增加方向盘转角等传感器,辅助判断行驶意图)
效果
行车过程中,急转向等激烈驾驶情况下, 车身失控。
3
主动安全技术功能概览
45
AEB与ACC | 概述:EHB将成为ADAS执行层的主流产品
1
概述:制动系统在执行层
分类
原理
感知
决策
制动系统
执行
AEB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基于环境感知传感器对车辆、行人等 风险的感知,系统自动实施制动,以 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程度。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41
ABS防抱死系统 | 辅助功能:提高ABS车辆控制效果
辅助功能
问题
TCS/TRC/ASR 牵引力控制系统
在冰雪等湿滑路段由于附着力不同, 主动轮打滑,影响起步/加速
阶段
行车阶段牵引力突增
方法
与ABS共用ECU, 仅增加TCS的运算。
原理
传感器传输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 ECU判断主动轮打滑,增加制动力抑止其转速
识别:主动安全技术
技 术
线控制动
AEB
ACC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自适应巡航系统
执行: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
电子控制制动
ABS 防抱死系统
电子控制制动
ESP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目前:ESP 未来:线控制动
目前:ESP 未来:线控制动
鼓式制动器
电子控制制动
盘鼓式制动器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1980s
1990s
40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44
ABS与ESP | 竞争格局:ESP渗透率持续上升 外资供应商占主导
图:ABS/ESP市场份额
图:2019年至今VSC供应商配套车型数 / 分品牌配套车型数
140 CAGR = 3% 120
120 100
100
80
60
40
20
18
CAGR = -5% 7
0 2019A
2025E
目录
• 汽车制动系统的前世今生 • 线控制动是未来趋势 • L3+级自动驾驶打开线控制动成长空间
• L0 L2主动安全技术如何演变? • L3+如何打开线控制动成长空间?
• 投资建议
38
L0→L2主动安全技术如何演变?
39
主动安全技术| 发展历史:ABS—ESP—AEB/ACC 汽车制动系统
输入:制动控制
✓ 国产供应商难以实现市场突破: 基于Marklines统计数据,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车 型,在比较成熟的VSC市场上,主要都是选择外资供应 商,国产供应商在技术可靠度、价格等方面,与外资供应 商都存在一定差距
注:此处ABS市场份额指车辆仅搭载ABS,ESP份额指集成了ABS功能的ESP模块
注: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为原ESP车身稳定系统的升级版功能,集成在ESP模块中。
ABS启动前,EBD防止后轮先抱死 ABS启动时,防止出现甩尾和侧移
制动力增加,启用ABS,减少制动距离
42
ESP车身稳定系统 | 基本功能:ABS功能的再升级
1
概述
产品名称
ESP为博世首先研发注册的专利产品,其他同类产品名称不同。
ESP:博世
ESC: 常用名
VDC:日产
DSC:宝马
VSC:丰田
/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增加轮胎附着力
效果
起步:类似手动挡2挡起步 转弯/加速:防止失控甩尾
资料来源:汽车之家,太平洋汽车网,华西证券研究所
EBD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轮胎附着地面条件不同时(比如干/湿,前后 乘客数量不同),车轮打滑,车身摆动
EBA 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
紧急制动情况,未将踏板踩至底部, 无法激发ABS功能
40
53
2
20 0
20 1
8
5
2
3
1
博世
采埃孚
京西重工 万都
创驱 元丰
大陆 万向精工
资料来源:Marklines,华西证券研究所
自主 合资
外资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
✓ 外资供应商占据绝对地位: 基于Marklines统计数据,2019年至今装载VSC车型中,外 资供应商占据了主导地位,配套车型数占比为98.1%,其 中博世为绝对龙源:银保监会,汽车之家,华西证券研究所
ESP渗透率持续上升,ABS市场份额逐步下降
✓ ESP渗透率与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预计ESP目前渗透率在70%左右,主流车型基本都搭配 了ESP,未来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市场份额将从2019 年的100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20亿元,CAGR为3%。
制动阶段全程 (对比ABS仅在制动抱死阶段)
制动阶段全程 (对比ABS仅在制动抱死阶段)
与ABS共用ECU, 仅增加EBD的运算。
与ABS共用ECU, 增加2个传感器。
传感器传输前后轮摩擦力数值, ECU计算调节左右/前后轮制动力保持平衡
传感器传输作用于踏板的速度和力量,ECU 判断为紧急制动后增强制动力
✓ ABS市场份额逐步下降: 受ESP渗透率持续上升影响,仅搭载ABS功能的车型将 逐步减少,我们预计ABS市场份额将因此受影响逐步减 小,市场份额将从2019年的18亿元减少至2025年的7亿 元,CAGR为-5%。
4 31 5 61
1 20
180
160
140 48
120
100
80
60 115
163
辅助功能
图:坡道辅助功能
问题
HHC/HAC 坡道辅助功能
效果
上坡起步时,从制动踏板切换至油门踏板的瞬 间,容易发生溜车。
踏板切换空挡期间,自动制动2-3秒。 不用手刹时,仍有足够时间起步。
图:陡坡缓降功能
问题
HDC 陡坡缓降功能
效果
长距离通过陡坡(比如山路),踩着刹车下坡 时,容易发生热衰减。
系统自动对四个车轮实施制动。 不踩刹车时,下坡时仍可自动低速行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