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顺论文网
1
带给你心灵的震撼
----浅谈影片《启示录》的艺术成就
摘要
电影《启示录》通过对主人翁虎爪孤身逃亡中勇敢无畏的形象塑造,展现了电影的暴力美学,揭示了个体和大自然的关系,以及玛雅文明的生存方式,从电影画面背后我们还可以探寻到玛雅文消失的蛛丝马迹。电影展示了一个消失的文明,一种原始的神秘,它不仅仅是对失落的世界的再现,更是对逝去历史的一种现代解读。电影更细致刻划蛮荒大陆茹毛饮血的部落族群之间的杀戮,残酷的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伴随着血淋淋的杀戮的,是先进生产力对落后生产力的征服。
关键词 部落族群,暴力美学,逃亡,玛雅文明
宜顺论文网
2
目 录
一、影片的画面张力展现的电影暴力美学„„„„„„„„ 4
(一)杀貘„„„„„„„„„„„„„„„„„„„„„„4
(二)灭族„„„„„„„„„„„„„„„„„„„„„„5
(三)祭祀„„„„„„„„„„„„„„„„„„„„„„5
(四)逃杀„„„„„„„„„„„„„„„„„„„„„„6
二、影片对玛雅文明的理解„„„„„„„„„„„„„„ 6
(一)文明的生存方式„„„„„„„„„„„„„„„„„6
(二)文明发展高度的展示„„„„„„„„„„„„„„„7
(三)玛雅文明灭亡的必然性„„„„„„„„„„„„„„7
三、影片对人类文明的思索„„„„„„„„„„„„„„ 7
(一)个体和大自然的关系„„„„„„„„„„„„„„„7
(二)玛雅文明的生存方式和消失的原因„„„„„„„„„8
宜顺论文网
3
一部好的影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觉得首先要有故事性,情节画面吸引人,然后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是否和观众产生共鸣 。梅尔·吉布森导演的《启示录》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符合上述几个要点。影片同时也获得专业影评人认可,获得第60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提名,第33届土星奖-最佳导演提名。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1,广大观众对《启示录》也颇为认可,好评如潮,我想是因为导演本身的审美智慧和思想内涵 ,已经和观众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启示录》的好看还在于这不仅仅是一部原生态的动作逃亡片,情节紧张、画面明快、吸引眼球,更于它活生生的展现了久已消失的玛雅文明,以及导演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启示录》应该是一部有思想内涵的好作品。
一、影片的画面张力展现的电影暴力美学
美学论述的是美和美的事物,《启示录》的美展示的是一种暴力美学。将“暴力”和“美学”结合在一起,可源于古希腊时代,暴力美是对人类力量的肯定。暴力是人的一种本能,佛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有着一种建设和破坏的双重快感的“双重”特性,而且不相互排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香港吴宇森等导演发展并成熟起来“暴力美学”动作电影,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重要的艺术形态,并形成“暴力美学”的定义。《英雄本色》、《新龙门客栈》、《变脸》等影片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性作品。梅尔·吉布森主演和导演的影片中不乏暴力美学,《勇敢的心》中华莱士被押上了断头台、《耶稣受难记》中耶稣被订上了十字架,似乎不承受肉体的极致之苦,便无法得到精神的超脱和重生2。《启示录》也不乏暴力镜头,整个片子透出一股原始之美。
现代社会中,“暴力”的字面意义中包含了不公正时的反抗或者利益的争夺。心理上的不平衡直接导致生理上的抗击。生理上的获胜或最终结果的优势宣泄了冲动,产生心理上的快感。这种快感表就是暴力所带来的美感。《启示录》中,主人翁虎爪所在的部落无故被屠杀,活下的俘虏也被作为奴隶,受到百般侮辱。观众难免对这个部落和部落的成员的苦难产生同情,当虎爪奋起反抗时,带给观众一种负仇的快感。
(一)杀貘
当初看《赛德克巴莱》时,觉得影片的开头很熟悉,之后才发觉和《启示录》
1《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美]迈克尔•拉比格 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第1版 123页第6行
2图宾根木匠的影评文章 《启示》:以玛雅之名
/t193244/blog/633754/
宜顺论文网
4 开头差不多,在这里没有指责《赛德克巴莱》导演魏德圣抄袭的意思,魏德圣拍的和《启示录》的开头一样精彩。
影片以猎杀貘的一场戏作为开篇,画面原始生猛、异常干净,并排的尖刺刺入貘的身体,虎爪和伙伴们手撕貘肉,互相粗野调笑,生吞貘的生殖器。影片还原了玛雅人的原始生存状态,打猎为生,崇尚个体能力和团队合作。
查阅了影片资料,我们得知,影片的外景地选择的是墨西哥的维拉鲁斯州,应当说在历史上那里就属于玛雅地域的一部分,其间的雨林风景不仅与情节配合得相得益彰,使得影片场景异常真实。可以说,梅尔·吉布森煞费苦心,从一开始就使得这部影片在细节真实上先声夺人。而在演员的选择上,梅尔·吉布森也是大胆启用了大量非知名的墨西哥、印第安土著演员来挑大梁,力求在人物外型上也尽量靠近古玛雅人。当你看到形态逼真的玛雅人时,难免会有时空逆转的错觉,看见荧屏上这些玛雅人矫健的身姿,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带来心灵的极度震撼。
影片以打猎这一玛雅人谋生手段作为开头,也即展示了玛雅人为了生存下去,时刻与自然作斗争的状态,而人类文明的进程又何尝不是一路与自然作斗争取得的结果呢?在片中可以看到, 猎杀生貘的战斗并非是影片主人翁的一己之力,而是在众人的合围之下才成功猎杀,可见部落族群生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以至于我们联想到主人翁一家最后退隐山林,能否活下去还是个问题。再从后面出现的城邦和高塔来看,当时玛雅人处于采集、渔猎、农耕混杂的发展阶段。
(二)灭族
如果说杀貘的一场戏的暴力镜头观众还能从容欣赏,那么影片主角虎爪所在的部落被围剿那场戏则是人类之间血淋淋的杀戮,展现了蛮荒部族之间的相互掠杀的残酷性。
影片有两条线索,也是两种战争。一种是虎爪如何逃离被杀的命运,另一条是妻子和儿子在洞中的境况。“电影世界上只有36种基本的戏剧境遇,但是人物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则是无限的。换句话说,人物和论题都可能发生与自然,以及特殊地点产生的共鸣。”1 本片中这个特殊地点是一口深井。在虎爪被抓之前,他偷偷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地藏在深井中,但他们不能离开他太久,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无法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寻找食物,如果虎爪不能及时回到他们身边,他们可能会被发现杀死,或者活活饿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给予了男主角虎爪无限的动力,极度恐惧焦急的虎爪想尽各种办法,终于从外族部落中逃了出来,但回家的路将更加危险,它需要穿过整个热带雨林,前有各种毒蛇猛兽,后有大批残忍追兵,虎爪最终战胜恐惧,逃出生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心里也在焦躁的期盼虎爪能脱离险境,一家团圆,也正是这种心理预期,带给观众紧张的观影体验。
(三)祭祀
1 迈克尔•拉比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第1版 第147页第7行
宜顺论文网
5 说起古文明,我们眼前总会浮现宗教以及献祭典礼之类的场景,《启示录》中,典礼之类是场大戏,且不论导演还原玛雅人献祭的真实程度有几分,但整场戏的氛围营造得恰倒好处。
在献祭这场戏中,玛雅人夸张的文身饰物、血涔涔的金字塔上的疯狂屠戮,被砍下的头颅和被掘出的跳动的心脏,让观众心脏感到收缩。不计其数的头颅和断头的尸体从塔上滚下,布满台阶的暗紫色的血迹让人闻到了死亡的味道。出现在布满乌黑色尸体的死人堆那场戏中,观众的体验甚至超离了恐惧,产生出非现实的荒诞意味。瘟疫、内讧、烂杀,甚至是生育能力的丧失,都是玛雅文明消亡的佐证和寓言。奴隶搬凿石灰的白、氤晕着原始薄雾般的绿,这场狂欢式的视觉暴力同样是对现代文明、集体无意识的策反和颠覆1。看到以上这些,难免会给观众带来震撼的感觉。
(四)逃杀
追逐、逃杀往往是动作片的重头戏,动作片出身的导演梅尔·吉布森是个中好手。快节奏的剪辑、紧张气氛的营造、戏剧性效果的叠加,影片的后半段在视觉效果来说,是全片的精华。
在标枪、利箭呼啸中亡命奔逃、在疾逃的路上惊心动魄、黑豹炯炯有神的眼、翻身从高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还有扣人心弦的厮杀,都将观众的眼球、心灵紧紧抓住。在这一切惊心动魄的表象下,是主人翁虎爪急切想回到妻儿身边的坚韧意志。正是这种战胜一切恐惧的意志,支撑着虎爪活了下来。
梅尔·吉布森有着哲人般深远的思考和狂人般不羁的灵魂。但影片的影像和表层脱离不了好莱坞的黄金套路。这也是很多人把本片作为励志片来看的原因。人们无法忘怀华莱士的振臂一呼,更在虎爪的疾逃中看得热血沸腾。
追逐是商业大片必有的镜头语言,有抱负的导演在很长的时间内运用他的艺术技巧来实现他的一般性的商业价值。2毋庸讳言《启示录》导演首先追求的是高票房的商业大片,然后再是影片的艺术性、思想性。也不可否认,演过多部动作片男主角的梅尔·吉布森将追逐镜头拍得可圈可点,为整部片子增色不少。
二、影片对玛雅文明的理解
(一)文明的生存方式
查阅资料可以得知,玛雅不是单一的一个国名,玛雅文明史由丛林中许多独立的城邦形成的玛雅文化区,这些城邦彼此贺总连横,但是没有统一为中央集权的帝国。玛雅人和其他四大文明不同,不是产生在大河流域,而是崛起在火山高地的热带雨林之中。玛雅人以玉米和豆类为主食,肉食相对较少,没有小麦,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农民采用原始的耕作方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年第1版 第96页12行
2 迈克尔•拉比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第1版 第512页第6行
宜顺论文网
6 式,先把一个地区的树木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来临之前放火焚烧,以草木灰作肥料。
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一旦出现长时间的干旱,文明将变得十分脆弱,本片的故事干旱造成城邦荒芜,国王要求派兵到丛林捕捉充当祭品的奴隶,男主角虎爪因此被抓入城里,后来有了逃亡的故事。
之所以出现了献祭、反抗之类的战争,生产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更加速了玛雅的灭亡。
(二)文明发展高度的展示
《玛雅文明的假说》认为公元800年中叶,经历两千年的玛雅文明开始衰落。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现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玛雅人后代在文化方面已经退化到新石器时代的水平,他们对伟大的祖先创造的文化一无所知。在玛雅文明高度发展之时,超越了当时人类知识和生产力水平,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城市相继屹立在丛林和平原上,一块块雕刻精细的纪念碑相继树立在城市中央,金字塔高耸入云,玛雅人熙熙攘攘,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一起相映生辉,散发出迷人的光芒。他们对宇宙的深刻认识,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至今令人惊叹。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在它走向顶峰之时竟突然地消失了。
玛雅文明末期,奢华淫靡之气蔓延,为了祭奠那些刚刚落成的金字塔以及驱散众神的愤怒,更为了久旱求雨,玛雅王国派出强悍的军队入侵丛林深处的弱小部落,将战俘作为祭天的牺牲斩杀。影片中高耸的金字塔、贵族华丽的服装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于玛雅文明的成就。
(三)玛雅文明灭亡的必然性
有很多关于玛雅文明的记载。它一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悬念,有太多的传说围绕着这个突然消失的热带雨林中的神秘部落,他们是如何建造出金字塔,是如何创造出自己的日历,又是如何突然消失。无论这中间有多少是真是假,至少玛雅文明跟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一样,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人说玛雅人是来到地球的外星人后代,更有学说认为玛雅人的消失使得世界文明倒退了几十年,更有神秘的玛雅水晶头骨图片在四处流传。
梅尔·吉布森总在不失时机的用花样繁多的影像奇观唤起观众的新奇性。这一次他更是用古老而神秘的尤卡特卡语重现失落的玛雅文明
结尾中,虎爪的妻子水中分娩,面对代表现代文明的航船的到来,虎爪选择了离开。事实是,虎爪的离开,未必是幸福的开始,更可能是苦难的开端,历史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降生的婴儿与其说是玛雅人传递种族与文明的希望,不如说是两种人类文明的冲撞下,玛雅文明选择了退缩,最终导致文明的消亡。
应该说,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影片结尾,但它揭示了玛雅文明灭亡的必然性,完败于另外一个文明,就是现代的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