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FRIEND 2009.8读者文摘DUZHEWENZHAI
在上世纪的朝鲜战争中,中国军
队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甫一
交手,就遭遇了其中的土耳其旅。经
过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耀武扬威的
土耳其人恐怕至今仍然是挥之不去的
噩梦般的记忆。
出兵朝鲜
朝鲜战争是美国与新成立的联合
国组织的首次合作。共有22个国家向
朝鲜半岛派遣军队或医疗部队,16个
国家派出了作战部队。土耳其就是首
批主要参战国之一,派出了一个旅。
由亚兹吉准将统率的土耳其第一
旅有三个步兵营,还有支援炮兵和工
程兵。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它是唯
一一支配属于美军的旅一级的联合国
部队,也是参战军队中人数较多的一支部队。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
共5000余名士兵在南朝鲜的釜山登陆。
在朝鲜半岛,土军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他们有着凶悍的外表、飘动的胡须并
佩带着大刀。尽管土军士兵自第一次
世界大战之后没有打过大仗,但他们
的粗悍强硬作风却是闻名遐迩的。
交战双方
这支拼凑起来的五花八门的联合
国部队主要由美国人组成,领导这支
部队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
克将军接到命令,要他们发起强大攻
势,力争早日结束战争。
来自北方的刺骨寒风肆虐着北朝
鲜陡峭无情的山区和变化莫测的山
谷。40年来最寒冷的严冬笼罩着这块大地,在朝鲜,士兵们真正领略到了
什么是“地冻天寒”。要想使车辆和装
备里的油管不结冰,必须把酒精与汽
油混合在一起。血浆也得加热90分钟
后才能使用。晚上,水溶性的药品冻
成了冰块,士兵靴子里积聚的汗水也
冻成了冰块。这一切让包括土耳其旅
在内的联合国军队非常沮丧。但是,
他们接到的命令却是继续前进。
在坚持继续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朝
鲜半岛渐渐变宽,沃克的队伍也拉得越
来越开。他们越往北走,所要控制的地
盘就越大。他的战斗序列包括由美军第
二十四师、英军第二十六旅和南朝鲜第
一师组成的美第一军;由美军第二师、
第二十五师和土耳其第一旅组成的美第
九军;南朝鲜第六、第七和第八师以及
陆军预备役组成的第一骑兵师。
在西线,联合国军的对手是中国
第四野战军的第八兵团,第三野战军
的第九兵团,另外还有北朝鲜人民军
以及在联合国军后方作战的约4万游
击队。当土耳其旅遭遇中国军队□ 刘俊平/编译
美联社新闻纪录局曾经拍摄了一
些很少被人知道的关于美国派驻印度
战地记者拍摄的一些中印局部战争的
资料影片。虽然,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期
间,但是,作为同为印度后台的两大军
事强国的美苏,此次也是进行了仔细
的分析以及资料秘密共享。因此,那次
战争,可以说中国处于1∶3的绝对劣
势。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事实上
是中国一同击败了当时的两大军事强
国。但是,时至今日,在美国国家新闻
中心,被解禁的中印战争资料中仍然
找不到这份影片资料。而后来的俄罗
斯档案中心仅有文字记载。因此,美国
人约翰・劳尔称:“其实在上个世纪60
年代末期,由于中美出现秘密接触,在
尼克松表示对华友好态度的同时,美
国军方秘密销毁了一些有碍总统东方
战略的不适合的资料。”
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原派驻官
员霍华德・本杰明是这样评述那场战西方人眼中的中印战争□ 雨 驿
争的:“那是一场印度最为愚蠢的战
争。”印度政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
前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
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为当时的华盛
顿军方,十分尴尬的“中美韩战”结
果,急需要在军事领域里面取得一次
对华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为了进
一步扩展美国在中亚战略位置上的
“主导”地位。因此,即在苏联援助第
三天,由英美以及北约成员国组成
“亚洲军事发展态势委员会”决定对
印度援助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
备,其中一些装备是来自英国二战期
间的剩余军事物资。
在美苏联合支持下,并且有苏联军事顾问专家团进行亲自整训的印度
武装部队,使得当时的印度首脑尼赫
鲁产生了“超级亚洲”的可怕思想。因
此,他在当年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
“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三个
“王牌”主力旅为先锋,越过“麦克马
洪线”,在西藏的部分地区对中国实
施武装打击。
中国军队在初期仅有少量边防军
的观察哨所驻扎在这里,总兵力约2-
3个连,人数不足500人,而印度先期
抵达的第1旅则是拥有6000人满员苏
制编制的主力旅。
中国于是开始逐步失去很多哨
所。但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572009.8 FRIEND栏目编辑:苏宇峰 suyufeng2006@sina.com
抵抗中国潮水大军的兵力不足1万。
此时,中国军队继续持续逼近。
其先遣部队已达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
里外围50公里处,深入印度作战达
212公里,中国军队士兵已经看到了
新德里的莫汉莱比塔塔尖。
但是,此时中国伟人们再一次作
出了最果断的决策,中国军队开始快
速回撤。中国于后期正式宣布,中印
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
了印度包括一名少将旅长在内的3450
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被印度军队在
溃散中遗留下的武器装备。
这次战争,中共等于以自己一人
的力量,同时击败了当时世界上两个
最强大军事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
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说,中共在当时
同时击败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
行动。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
在的先进条件也不可能做到的。□
(王 枫摘自《中国经济网》)如此局面,印度指挥官竟然临阵慌乱,
错误判断部队突围状态。没有在中国
快速分队刚刚截击自己的身后时给予
马上的反击,而是错误地认为,可以
依靠全新的苏美装备的极大优势火力,
进行反突击反包围。印度当时一名军
官(少校军衔)在给国内家人的电报中
称:我们只要依靠先进的武器,完全
可以歼灭全部的3万中国军队。
但是,当时作为派驻印度的美国军
事专家理查德・安德鲁斯准将认识到:
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
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
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
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开始在缺乏
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出现大面积涣散。
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利战机,开始
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
小时,印度号称“东亚第一、第二旅”
的两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而此时
印度国内承担本土防御的北方部队能是中国人自己主动放弃的。中共当时
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这种善意的
口头警告,在印度当时的“欧美+苏
联武器过热症”的极度蔓延情况下,
根本就是毫无用处。
因此,中国的伟人毛泽东,果断命
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
随即,中国军队开始了快速的战争
部署。速度可以说“惊人”,短短12天,
中国军队就在山下集结了一个军团,即
中国原18军后来的中国第21集团军。
中国采用“中国式”最古老的兵
法战术,引印度军队三个旅进入中国
军队预设的伏击阵地,快速地歼击了
其中一个旅的大部,其余印度部队开
始向后撤退。而中国军队一支快速分
队,翻越了在常人眼里无法逾越的大
雪山,在气候极其寒冷的冰河河谷
内,截断了印度军队的退路。
在此时,印度军队已陷入中国军
队合围之中(约3万中国军队)。面对处处挨打
11月19日,美军第二十五师于早上
六点离开开城,是夜两点左右宿营在
矿业城镇军隅里。次日,未配备卡车、
基本上是步兵部队的土耳其旅被派遣
编入军隅里的第九军后备队。21日,该
旅接到命令与美军二十五师一同北上。
在与美国同伴一同前进时,土耳其旅
被命令与第九军右翼的美军第二师建
立联系,并掩护该师的右翼和后方。
11月26日,中国军队向美第一军和
第九军发起猛烈反击,气势骇人。土耳
其士兵受命保护联合国军的右翼。该旅
第一营被派来的卡车运送到军隅里以东
15英里、距德川约一半路程的瓦院。由
于派来的车辆不够多,卸下一营之后,
才能再返回来接二营,于是,土耳其旅
的一些部队便开始步行。各种各样的命
令、与前令相反的命令以及乱七八糟的
传令使得整个局面乱作一团,难以明
辨。土耳其旅处境不妙,他们不得不向
东南撤退。这一撤退进一步暴露了土耳其旅自己的东翼以及美第二师的东翼。
逡巡溃退
原本采取攻势的联合国军此刻变
成了全军溃退。势不可挡的中国军队不
断地变换战术和攻打方向。土耳其旅接
到命令,与美军第三十八团会合,掩护
该团的侧翼,并夺取一条向西撤退的
路线。但在撤退的慌乱之中,命令竟被
延误了两个小时,部队只好在一片混乱
中,在拥挤不堪的公路上慌忙掉头。
在向瓦院回撤途中,土耳其旅再
次遭到了猛烈攻击,士兵死伤无数。
11月30日,土耳其旅战斗力被摧毁。他
们从美第九军得到的唯一援助就是一个
坦克排和运输卡车,再加上该旅的火
炮,使该旅部分力量得以幸存。
彻底失败
11月27日,撤回瓦院的土军主力被
团团包围,他们不得不用大刀与中国军
队的刺刀展开战斗,约400人受伤。土
耳其军在瓦院坚持到当天下午,而后向西南方的另一个阵地撤退。在遭到中国
军队的再次迂回包抄之后,他们又向军
隅里撤退。部队损失了大部分车辆,当
幸存下来的士兵再也没有其他的逃脱办
法时,就匆匆爬进了山里。此时,中国
军队已经控制了所有的公路。土耳其旅
继续进行了阻滞战斗,想要为其剩余的
部队争取时间来重新编队,并组织一次
多少像样的防御,但都没有奏效。
在中国军队的反攻过程中,土耳
其第一旅伤亡3514人,其中741人战
死,2068人受伤,163人失踪,244人
被俘。另外,还有非战斗伤亡298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土耳其的
第一场真正战争中,由美军武装和训
练的土耳其旅,虽然表现得勇敢善战,
但对他们遭遇中国军队的要求或期望
恐怕也只能如此了。此后,在朝鲜战争
中土耳其人再也没能成建制投入战斗,
尽管直到1954年才从战场撤离,其人
员损失在联合国军中却名列三甲。□
(陈 冼摘自《世界博览》,本文
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