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云南省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第30卷第4期 2013年8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1.30 N(,.4 Aug.2013 

文章编号1000—5269(2013)04—0040—03 

云南省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陈姣姣,黎应书 ,陈 楠,王 伦,张裔可,贺大庆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摘 要: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位于华南褶皱系的西南缘,通过对该矿床的区域地质及矿床 

地质特征的分析,该矿床属于沉积一改造一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层和岩 

浆岩的控制,其中矿区中的中下寒武统岩石中存在成矿元素的原始同生富集,为矿床的形成提供 

了部分物质来源;同时,薄竹山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部分成矿流体及 

成矿元素。 

关键词: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云南蒙自县白牛厂 

中图分类号:P542.34 文献标识码:A 

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 

西南缘,即滇东南褶皱带文山一富宁断褶束西侧, 

薄竹山拱褶之西南,展布于红河区域性大断裂的北 

东侧。西接扬子准地台,南邻唐古拉一昌都一兰 

坪一思茅褶皱系,为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结合部 

位。板块构造环境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东缘碰 

撞部位。区域地质填图、物探、化探、遥感综合资料 

显示该区为银、锡多金属成矿及找矿的重要有利地 

区。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蒙自县城东北方向, 

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一滇东南褶皱 

带一富宁断褶束一薄竹山拱褶构造单元…。在大 

地构造上处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南端,南临哀 

牢山板块缝合线,燕山期个旧花岗岩与薄竹山花岗 

岩之间,与个旧锡多金属矿床共同构成滇东南钨锡 

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系南岭锡钨成矿带之西延 

部分 。 

本地区域构造较为发育,所处的滇东南褶皱带 

属于华南褶皱系的西南缘,北西至北东向为师宗弥 

勒断裂,西南抵于北西向为红河断裂,且被师宗弥 

勒断裂与红河断裂围限。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 

山和喜山等构造运动的踪迹在本区均有不同形式、 

不同程度的表现,尤以印支一燕山运动表现最为强 烈,形成由罗平一师宗断褶束、个旧断褶束、薄竹山 

拱褶、文山~富宁断褶束、西畴拱褶、邱北一广南褶 

皱束等组成的滇东南褶皱带。受北西向红河断裂、 

北东向师宗弥勒断裂长期影响,形成本区以北两 

向、北东向断裂为主的断裂构造格架 。 

2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处在以寒武系为核心的构造隆起带内。 

中寒武统田蓬组和龙哈组为矿床的赋矿层位,北 

西一南东向断裂控制着花岗岩的侵入和矿液的活 

动 。区内主要出露寒武系中、下统泥盆系下统 

地层,构造以北西向断裂、褶皱为主,其次为北东向 

及南北向构造。岩浆活动较强烈,地表见花岗斑岩 

及辉绿岩,深部见隐伏花岗岩体(图1). 

2.1矿体地质特征 

矿体产于隐伏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层间破碎 

带中。银锡铅锌储量均分别达大型矿床规模。矿 

体呈似层状和不规则状产出,在银锡铅锌等主矿体 

的下部,矽卡岩和角岩中又发现铜矿体。 

矿区共有V1、V2、V3、V4等4个矿体,其中v1 

矿体为主矿体。V1矿体属白羊矿段,V1矿体的两 

南延伸部分,东、北部接白羊矿段。矿体赋存于F3 

断裂之下寒武系中统田蓬组上部(∈,t )砂泥岩、 

碳酸盐岩中。矿体具有东浅西深、北浅南深的特 

点,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收稿日期:2013—03—07 基金项目: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资助(20089927) 作者简介:陈姣姣(1986一),女,湖北孝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Email:kmchenjiao@163.con }通讯作者:黎应书,Email:gzsgjhclys@126.tom.

 第4期 陈姣姣等:云南省蒙自县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2 I ’、 l83 80 90 26o0 , 《; 》 白牛\\‘,. 

9 \ \ -’^、‘ 一 

~一 ~、 、 母 ,1q . 90 t~. 知 \ 老寨街、、 :::: ~~、、蜘 : ‘ ・ 

80 … 【 誓≥ 0 

’‘ 

lm 183 铸 90 1 80 

困 团2团s圃4回s回6回 

同8同9同10同11同12同13 

1花岗岩;2据重力异常推测的隐伏花岗岩;3断层;4超大型矿床; 5中型矿床;6小型矿床;7锡矿;8钨矿;9铁铜矿;10钨(铜,砷) 矿;11铅锌矿:12银铅矿:13锑矿 

图1 白牛厂一薄竹山地区矿床分布图 (图2).向斜产状为196—350。 13—18。,背斜产 

状为322—185。 5—25。,东部单斜矿体214— 

240。/_9—22。,平面上起伏不平,背斜向东翘起并 

消失,枢纽向西倾伏。 

囝1 团z. 国s 

∈ I一中寒武统龙哈组白云岩;∈ t一中寒武统田蓬组灰岩、老 岩石;1—断层及其编号;2前孑L及其编号;Ⅻ 体 

图2 自牛厂银矿区祭天坡矿段8号勘探线剖面图 2.2矿石特征 

该矿床的矿石成分复杂,矿物种类共计61种。 

分属硅酸盐、氧化物、硫化物、硫盐、碳酸盐、自然元 

素等六大类。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白铁矿、磁 

黄铁矿、闪锌矿、铁闪锌矿、毒砂、硫锑铅矿、锡石、 

黝锡矿、银黝铜矿、黝锑银矿、深红银矿、辉锑银矿 

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 

母、铁锰质粘土等。 

矿石的结构主要有变胶状、草莓状、自形一它 

形粒状、纤维状、板条状、交代残余环边状、包嵌状、 碎裂及柔皱结构。主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浸染状 

构造、条(带)纹状构造、梯状构造、同生角砾状构 

造、角砾状构造及表生氧化构造等。 

2.3围岩蚀变特征 

燕山期成矿流体进入有利构造空间,与早期成 

矿元素局部同生富集层反应、沉淀成矿时,围岩也 

随之发生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和泥化。其中硅化为主要的蚀变类型,常见于矿体 

和矿体旁侧,靠近矿体较强烈,在矿体旁侧数米至 

数十米即消失。碳酸盐化主要分布于矿体旁侧及 

附近围岩,以铁白云石化、方解石化为主,呈细至网 

脉状分布。硅化和碳酸盐化一般与构造破碎带或 

断层影响带重合分布。 

3成矿条件分析 

3.1地层条件 

矿区出露地层以寒武系中、下统为主,其次为 

泥盆系下统,两者之间为小角度不整合。矿区及其 外围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下寒武统冲庄组砂质板岩 

和大寨组灰岩夹砂质板岩。其上覆整合接触的中 

寒武统大丫口组板岩、粉砂岩和灰岩,田蓬组白云 

岩、灰岩、板岩和粉砂岩及龙哈组白云岩、粉砂质白 

云岩夹白云质粉砂岩,寒武系中统田蓬组第三段地 

层是矿区主要的赋矿层位,总体上反映出次深水盆 地的环境特征 J。据钻孔资料,大致可分为滑塌 

浊流沉积、深水灰岩沉积、静水沉积及碎屑流沉积 

五个微相,在垂向上反复出现并构成了三个大的沉 

积旋回。三个沉积旋回构成完整剖面层序,应归于 

斜坡相的近源浊流模式,表明白牛厂含矿盆地是处 

于海槽断裂斜坡上部的断陷次深水盆地。三个沉 

积旋回也反映了断陷盆地三次活动并伴随三次热 

卤水的上涌,即构造一喷流作用的弱一强一弱的演 

化发展过程。 

3.2岩浆岩条件 

滇东南褶皱带红河断裂与文麻断裂夹持断块, 

燕山晚期酸性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产出个旧岩体、 

文山( 薄竹山)岩体及马关(老君山)岩体等三大花 

岗岩体。围绕三大岩体构成个旧一马关钨锡(铅 

锌铜银)成矿带,呈北西西向弧形展布,显示岩体 

与成矿带的空间分布受南部越北古陆北凸活动的 

边缘控制。矿区外围主要表现为海西期基性岩浆 

喷发及燕山期酸陛岩浆侵入,其产物有东部的上二 

叠统峨嵋山玄武岩,东南部的薄竹山花岗岩、白牛 

厂矿区隐伏花岗岩及一些零星分布的花岗斑岩、二 

长岩、 辉绿岩脉等。

 ・42・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0卷 

4 结论 

(1)该矿区的矿体是在喷流沉积成矿的基础 

上又经过后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应属沉积~改 

造一岩浆热液叠加矿床。 

(2)震旦纪以来,由于越北古陆多次向北移动 

而产生的地壳升降和挤压作用,造成本区构造相互 

继承与叠加改造,又彰显出以越北古陆为核心,北 

凸南弯弧形展布的构造特点。由此说明白牛厂矿 

区构造作为局部构造与区域构造不相协调的原因 

所在。 

(3)铁帽、花岗斑岩脉、金属硫化物、重晶石脉 

等是本区找矿的间接标志,沿断层分布的Ag、sn、 

Pb、zn矿化带或黑色岩系中硅质岩体,不论规模大 

小,都应予以重视,它们有可能就是矿体。 

(4)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硫化矿石,矿石工业 

类型主要为银锡铅锌矿石和银铅锌矿石。 (5)该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层和岩浆岩的 

控制,其中矿区中的中下寒武统岩石中存在成矿元 

素的原始同生富集,为本区银多金属矿的形成提供 

了部分物质来源;同时,薄竹山花岗岩体为该矿床 

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的成矿物质和热能。 

参考文献: 

[1]杨瀚海,杨勤生.滇东南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 [J].云南地质,2010,29(3):245—250. [2]张乾.滇东南白牛厂多金属矿床成因的地质地球化学新证据 [J].矿物学报,2009,16(3):355—362. [3]祝朝辉,张乾,邵树勋,等.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J]. 世界地质,2006.25(4):353—358. [4]张海华,张洪培,黎强,等.云南蒙自白牛厂深边部资源前景分 析[J].铜业工程,2012,l13(1):32—36. (责任编辑:周晓南) 

Analysis on Metallogenetic Conditions of Bainiuchang Ag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n Mengzi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CHEN Jiao-jiao,L1 Ying—shu ,CHEN Nan,WANG Lun,ZHANG Yi—ke,HE Da—qing 

(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 

Abstract:Mengzi county,Bainiuchang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south China fold system.By 

analyzing this deposit of the regional geology and ore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it is decided that this ore deposit 

belongs to deposit—reform—magmatic hydrothermal superimposed deposit.The formation of this deposit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trata and magmatic rock controlled.the lower Cambrian rock mining area of existing in metallo— 

genic element of the original syngenetic enrichment,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to provide some material 

source.At the same time,Bozhushan granitic magma intrusion ac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eposit provides the 

heat source of ore—forming fluid and metallogenic element. 

Key words:silv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ore—forming conditions;Bainiuchang of Mengzi County of Yunnan 

Prnv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