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赫金狂欢理论

巴赫金狂欢理论

BBS与博客最大特点就是享受“ 我言故我在”的 乐趣,“言”成为主体存在的主要方式。形形色色的 留言板、 反馈栏或公告牌遍布赛博每一方寸,从而 鼓动和召唤每个人的参与欲望和创造潜力。
博客更是提供了一个众神狂欢的平台。自由、开 放、共享是博客精神所在,在追随博客的疯狂历史中 ,人们风靡它的是精神自由性、平等主义思想以及无 障碍地消除现实社会中的等级隔阂。
巴赫金的两个世界
第一世界又称官方世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时空 ,由官方(教会和封建国家)统治 ,是严肃和等级森严的 秩序世界。在第一世界中 ,统治阶级拥有无限的话语 权力 ,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平民大众则处于被话语统 治的地位 ,感受到的是来自官方的羁绊和重压。
第二世界又称狂欢世界,是与第一世界对峙的 “ 狂欢节” 的时空。在 “狂欢节” 期间,整个世界都 呈现出狂欢态。这时各种等级身份的人们,打破了平 常的等级界限,不顾一切官方限制和宗教禁忌,化妆 游行,滑稽表演,吃喝玩乐,尽兴狂欢。
各种观点和思指向想的激烈交锋是博客和 BBS 作为“思想的咖啡馆”所存在的意义。
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 全民狂欢
网络去中心、无等级的设计理念使得网络实现了 双向的、去中心化的、无等级的交流。 这是一种特 殊的交往, 自由自在的、不拘形迹的广场式交往。
狂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颠覆传统、解构现实, 构筑一个民主式的另类世界 。去中心、 无等级、 反权威、 反限制的互联网络正是这样一个传统模式 被解构和颠覆的另类空间 。处处皆中心, 无处是边 缘 的网络生存和交往也正是狂欢精神的网络再现。
网络狂欢化
网络狂欢化:在网络社区里 ,人们实现了 “双向 的去中心化的交流” ,是 “一种特殊的交往,自由 自在,不拘形迹的广场式交往”,每个人都拥有自己 的表达权利与自由,每个人同时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 者。在开放的网络里,没有谁拥有天然的霸权,凡人 可以说话 ,弱者尽情狂欢;参与狂欢的人只有一个身 份——网民。
狂欢的四个范畴
第三范畴:“俯就”,即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 下、 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相互颠倒 ,界线 消失;
第四范畴:“粗鄙”,即 “狂欢式的冒渎不敬 ”, “对神圣文字和箴言的摹仿讥讽等等”。
“国王” 也被打翻在地,而小丑加冕成“王”, “狂欢节上的主要仪式 ,是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和 随后脱冕”。
狂欢形成了一种扑面而来的颠覆性思想的冲击, 它在探讨问题、 取得共识、 追求真理等方面具有无 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使 新的认识得以发生。
网络:一个充满自由和想象的狂欢世界
—— 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
1
巴赫金狂欢理论
2狂欢Biblioteka 本质和特征3 网络的狂欢特质——在线狂欢
4 网络狂欢的精神和意义指向
巴赫金狂欢理论
狂欢节古已有之,是巴赫金把“狂欢”现象理论化 , 并把它发展为一种反抗霸权力量、建立普天同庆的自由民 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
巴赫金认为狂欢是西方世界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狂欢 式的节庆生活有史以来就在民众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 从古罗马的农神节到后来的狂欢节、愚人节,都充满着 狂欢本质。
自由自在、 疯狂恣情的, 处处充满着狂欢节 的笑声。
狂欢的四个范畴
巴赫金主要从 “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的四个 范畴来描述狂欢节。
第一范畴:“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人们 相互间的任何距离 ,都不再存在”,等级制在这里被 取消;
第二范畴:“插科打诨”,即人的装束、行为 、语言都从固定的等级位置中解放出来;
网络狂欢的精神和意义指向
情感释放与升华
思想交流与对话
如果说中世纪狂欢节上的狂欢主要是情感上
的宣泄与释放的话,那么网络狂欢既包括情感上 的狂欢,又包括思想上的狂欢。
A、情感释放与升华
网络情感狂欢指的是人们通过网络媒介, 自由表 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绪,使某种情感(如被压抑的情 感、 兴奋躁动的情感等)得以释放。
网络活动实际上变成了一场场假面舞会,聚集起一群 群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群,其参与人数之多,网民成份 之复杂, 发言调侃之自由无忌,玩耍游斗之酣畅淋漓, 与 西方社会广场上的全民狂欢真是何其形似神也似。网络交 往变成了假面人之间的交往,整个网络空间因而也就成为 假面人召开假面舞会的狂欢广场。
BBS 与博客 网络狂欢的思想咖啡馆
狂欢的本质与特征
狂欢化有助于人们摧毁如同柏林墙一样存在于多 种不同生活、思想、风格之间的一切壁垒 。它消除 了任何的封闭性,消除了相互间的轻蔑,把遥远的东西 拉近,使分离的东西聚合。
一方面,国王被打翻在地,使人间的权力者们被 脱冕;另一方面,奴隶小丑加冕成王,使人们获得战 胜羁绊和重压的力量,获得抗拒人间权力和规训的勇 气,它充满了宣泄性、颠覆性和和谐、融洽、欢乐的 氛围。
巴赫金的两种生活
常规的生活
服从于严格的等级秩序的生活
,充满了恐惧、 教条、 崇敬、 虔诚的生活;
严格遵守等级制度、 宗教清规,服从于权力和 权威,因而十分严肃和刻板。
狂欢广场式生活 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 了两重性的笑,充满了对一切神圣物的亵渎和歪 曲,充满了不敬和猥亵,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 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
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尊重,现实的物质压迫与精 神压抑都自由地毫无顾忌地得以宣泄,人们感到放松 、自由、平等、安全、无所畏惧。似乎真有点 “暂时 通向乌托邦世界之路” 的意味。
网络的狂欢特质——在线狂欢
网络狂欢化 的表现
网络空间
BBS 与博客
去中心化的 设计理念
网络空间 假面舞会的狂欢广场
网络的互动性、匿名性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世界极为相 像。人们可以在狂欢节上进行隐退于面具之下的化妆游行 、滑稽表演、假面派对,也可以在网络空间里举行别开生 面的假面舞会。
一方面, 狂欢之后个人情绪暂时得到释放,另一 方面,个人情绪的网络释放有利于回到现实中的人们 理性地面对现实, 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稳定与合 理。
B、思想交流与对话
网络思想狂欢是指人们通过网络媒介,各抒己见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想上展开对话和交锋,最 终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
网络不仅为人们的情感狂欢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也为人们的思想狂欢搭建了巨大的交流与对话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