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1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姓 名: 张瑜
学 号: ************
****: ***
年 月 日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第1页
摘 要 会计造假行为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中外会计造假现象十分严重,以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的美国为例,近一段时间,美国相继攀发了“安然”、“施乐”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以致美国股市遭到重创。而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也是频频出现。近年来整个经济界对会计造假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造假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要想有效的遏制,这种现象还必须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各界的监督,内外兼顾的从它的根部源头抓起,在危害更严重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为了深刻揭示造假的原因,为会计打假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会计造假的主要手法及会计造假原因的认真分析,提出了一些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对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字】
会计造假 完善法律法规 防范与治理措施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3 目录
摘要与关键字………………………………………………………………………1 引言…………………………………………………………………………………2 第一章 会计造假的基本内
容…………………….……………………………………………………………………3 1.1会计造假的基本含义………………………………………………………………………………………3
第二章 会计造假的现状及预测未来出现的趋势……………………………….4
2.1 会计造假的现状………………………………………………………4 2.2 会计造假可能出现的趋势……………………………………………4 第三章 会计造假的原因……………………………………………………………6 3.1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3.2 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3.3 法律惩罚打击力度不够…………………………………………… 3.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第四章 会计造假的变现形式…………………………………………… 4.1 编制虚假会计凭证、张博、粉饰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4 4.2 大做成本文章,虚增企业利润……………………………..
4.3 进行违规税金核算,维护小团体利益…………………….. 第五章 会计造假的危害…………………………………………… 5.1 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5.2 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5.3 有损会计队伍自身形象………………………………… 5.4 危及经营主体自身生存……………………………. 第六章 会计造假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6.1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使之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6.1.1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补充、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6.1.2 加大会计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 6.1.3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6.2 政府职能,完善分配奖励机制…………………………… 6.2.1 政企职责分开,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6.2.2 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标准和分配奖励机制…….. 6.3 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5 6.4 明细企业产权,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6.5 改善审计体系,强化审计监督………………. 6.5.1审计监督…………………………………. 6.5.2 完善约束机制,加强企业企业内部审计……………. 6.5.3 加强监管,强化社会审计…………………….. 6.6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第七章 会计造假的意义………………………………………. 第八章 结论 ……………………………………………. 附录(1)参考文献…………………………………. 附录(2)谢词………………………………………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在各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也是会计标准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近年来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在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会计的行业的弊端也随之日益彰显出来,会计造假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很多会计人员的一种通病。
国内近几年来,尽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会计造假现象的层见叠出,部分单位和个人利用自身条件,进行会计造假,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不仅我国这样,在国际上许多国家也是如此,以致整个会计行业的信誉都受到颠覆。会计造假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效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已成为中国政府和学术界面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6 临的重大课题。本文紧扣会计行业现存的不良现象,以会计造假为主线,系统的从会计造假产生的原因、现状、带来的危害、以及防范和治理措施等多方面阐述会计造假。
本文还结合一些案例,充分反映会计造假的现象,具有较强的实效和针对性,深刻揭露造假现象,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话题,从而使更多的人来监督,已达到减少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感谢各位审评老师!感谢你们为此次毕业论文开题答辩付出精力与宝贵时间。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文有什么疏漏或不妥之处,还望指导老师加以指正。
第一章 会计造假的基本内容 1.1 会计造假的基本含义 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行为。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7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8 第二章 会计造假的现状及预测未来出现的趋势 2.1 会计造假的现状 “会计”这个职位很早就存在了,“真实性“一直被看做会计证工作的生命,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造假行为越来越多,真实性被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数字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有不少企业主管和会计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职务之便,钻法律、制度的空子,造假账、编报表,向公众发布虚假信息,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从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造假案件到不断掀起的“审计风暴”,可以看出当今会计造“假、财经违纪问题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它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央及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与提高会计监管、打击经济违法违纪活动、杜绝会计造假始终是会计及法律界的重要任务。
2.2 会计造假可能出现的趋势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的现象是在一直存在以来从没有根治过造成的,它就像是一股“蓄势待发的恶势力”,如果一旦爆发就是一发不可收拾,因而要在它可能爆发之前遏制它的发展势头。这些状况的发生都是由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制造出来的,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下,在相关机构的监督下,会计造假这样严重,这是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由于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的威严、为了满足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会计舞弊,弄虚作假,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大众的利益。他们贪图一时的利益,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就添加了许多阻力,在众多这样的“他们”推动下,阻力是日积月累的,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阻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只会害人害己。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9 第三章 会计造假的原因 3.1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3.2 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第2页 10 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进行会计造假要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但在这个前提下,为什么还有人知法犯法呢?原因是会计法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单位负责人之所以敢冒风险作假,是因为会计造假的风险收益要远大于风险成本。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让造假者的行为就一个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就像有强大生命力的“杂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造假者宁知法也要犯法的想法,就应从他们 “趋利”的目的出发,不断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造假的处罚力度,当造假成本大于造假的风险收益的时候,造假者自然会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造假现象的发生。
3.3 法律惩罚打击力度不够 目前,尽管我国《刑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不够等情况严重存在。有些虽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还停留在警告和罚款上。从行业的职业道德约束来看,其约束力和行业处罚力度也远远不够,致使违法收入远远大于违法成本,这无疑助长了一部分会计人员去冒险。
3.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职业道德失范 会计造假,既是企业领导者和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不高,又是这些人法制观薄弱造成的。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除按法律、制度办事外,就是听从领导的旨意,在单位会计人员从属于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其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从而使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人员工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假造会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较弱,缺少作为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