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

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

江 西 理 工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目: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 ——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

学 院:文法学院 专 业:法学 班 级:法学111班 学 生:帅贤梅 学 号:20114121 指导教师:李德龙 职称:讲师 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 ——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

摘要:言论自由,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主张、观点等自愿以媒介手段和方式公之于众而不受他人的干涉、控制。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因其置身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范围内,自身的行使以及行使的方式、范围注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行使的过度或者不当还会造成对他人其他宪法上公民权利的损害。因此,网络言论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其行使也应有一定的范围,法律是对其行使范围最好的规定。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对权利进行限制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为了对其进行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人肉搜索事件,根据我国现存的权利行使弊端,谈述对其规制的理由和限度原则,最后综合分析我国现状和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肉搜索 网络言论自由 宪法权利 隐私权 比例原则 Abstract: Freedom of speech, it is refers to the right of people will claim their voluntary to media and made public without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s. Freedom of speech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ts exposure to the Internet, the virtual space range, exercise and the exercise of its range, destined to be influenced by many uncertain factors, the exercise of excessive or improper will cause damage to others’ constitutional rights. Therefore, the network freedom of speech as a democratic right of citizens, its exercise also should have certain scope, and the provision of law is the best of its exercise range. However, the law should also be limited,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right to limit should be in order to ensure.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human flesh search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right to exercise the disadvantages existing in our country, to talk about the reas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principle,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draw lessons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to our country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privacy protec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 network freedom of speech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 目录 一、“人肉搜索”呈常发态势引发的法律思考............................ 1 (一)“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 .................................... 1 (二)“男子棒打小狗事件” ...................................... 1 (三)案例引发的社会道德与法律思考 .............................. 1 二、“人肉搜索”行为的定义及其特征.................................. 2 三、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与特征........................................ 3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其相关宪法保护规定 .................... 3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特征 ........................................ 3 四、网络言论自由现存的行使弊端及规制................................ 4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积极价值和消极效应 .......................... 4 (二)宪法释义以及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宪法规定 .................. 4 1、宪法的定义和价值追求 ..................................... 5 2、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上的保护规定 ......... 5 (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现状及各国规制原则 ...................... 6 五、权衡保护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的建议............................ 7 (一)在立法层面上——应适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 7 1、完善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构想 ................................. 7 2、建立健全互联网立法,优化网络侵权责任追究机制 ............. 8 (二)在网络制度上——应实行有区分的网络实名制,确立“网络匿名政治表达权” ...................................................... 9

(三)在社会层面上——采用自律手段,以公权力为主倡导社会公众做个理性自律人 ...................................................... 9

六、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人肉搜索”呈常发态势引发的法律思考 (一)“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 2015年5月3日,在成都市娇子立交桥上,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将其拉出车外当街殴打。男司机打人视频一经公布瞬间引发数万网友查阅转发,大部分网友都对被打女司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打人男子。5月5日,一段男司机行车记录仪的视频片段曝光,还原了女司机两次变道不良行车的事实,网友透过女司机的车牌号对其进行了人肉,女司机的家庭住址、生理周期、开房记录、以往行车违章记录等个人信息被揭露,舆论发生巨大反转。5月11日,女司机公开发布致歉信,恳求大家到此为止。

(二)“男子棒打小狗事件” 2015年5月10日,在乌鲁木齐一汽车4S店门口,一名男子因流浪狗吓到自己的孩子,一气之下用铁棍将狗嘴打歪。一时间,网友群情激奋,打狗人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手机号、车牌号等众多个人信息被搜索公布在网上。5月12日下午,王先生在一酒店门口就打狗的过激行为向爱狗人士道歉,在经多次协商后答应支付1万元用于小黑狗的治疗。

(三)案例引发的社会道德与法律思考 在这些天持续发酵的舆论下,我看到的不是事情的圆满解决,而是事态不断地向极端发展,不仅导致双方当事人个人信息资料的泄漏,自己的过往不堪经历、现今家庭住址、工作等一一被揭老底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还连累了诸多案外之人,只是因为手机号码或者是名字相近,被牵入到这场网络骂战之中,几十条的短信、电话摧毁的不是一两个人的文明,而是整体社会公序。 第一个案件中,成都女司机被打至今,仍然躺在医院,并成为全民人肉搜索的对象,身心受创到不得不发道歉信求放过。女司机变道有错在先,但并不意味着男司机打人就是合理的,一切暴力都是反文明的,当事情演变到现今地步,网友的群起攻之变成不简单粗暴的“网络人肉”时,我们该去指责谁,这态势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每个人当初所能预期的范围。第二个案件中,王先生因流浪狗对着孩子吠叫并吓到孩子,而拿着铁管追打小黑狗,这一打狗经过被上传网络,遭到数量庞大的网友谴责。打狗固然不智,值得我们去品头论足,但其妻子、孩子、亲人同事何来过错,家里一天接500个电话,小孩常常被惊吓醒来大哭,同事被侮辱„„相较之下,前段时间的“学生为女老师打伞”照片事件或许处理的还算尽如人意,在和平中该老师所在的小学对当事教师严肃批评,当事教师也作出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事件从而尘埃落定,但是网友所说的那些“老师趾高气扬”“孩子谄媚拍马”等各种冷嘲热讽着实让人心寒,但所幸孩子和教师并未遭受到除此略显恶毒言语之外其他的伤害,毕竟孩子很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