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摘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运用唯
物史观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得出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动因是生产力的
发展和交往的扩大的结论,说明了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始作俑者,更重要的是
证明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未来。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
我国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世界历史 经济全球化 改革开放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将世界历史看作是生产力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上的各个国家
和民族长期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
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生产力的发展应当视为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它决定了本地区和本民族对外
交往的水平和需求。“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
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交往由生产力发
展的需要引起,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同时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
同民族和区域之间的交往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手段,“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
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马克思进一步举例说,“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
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
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很明显,随着交往的扩大,单一的封闭的经
济体逐渐走向衰亡,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相互关联的世界市场,即人类社会历史
迈入世界历史阶段。
二、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
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和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使得世界市场得以形成,人类社会
的世界历史被深深的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本主义“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
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
农民的国家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的产生伴随着生产力的急剧发展,蒸汽机的发明使机械力代替人力
成为可能,规模化的大工业生产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新型的生产方式
面前,持续了几千年的自然状态的小生产被迫瓦解,逐渐被组织化程度更高的社
会化大生产所代替。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革新为不同国
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民交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蒸汽铁路、轮船、电话等等划
时代的发明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交往形式,使得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和频繁。这也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成为可
能。资本主义将生产出的大量产品倾销到世界各地,大肆抢占当地市场,首先在
消费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的大量商品面前,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显
得不堪一击,很快就败下阵来。资本主义很快将新的生产关系和产品分类在当地
建立起来,从而完成从控制消费到控制生产转变。自此,世界范围内的新的分工
从此形成了。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历史性成就得益于大工业的发展和世界
市场的开拓。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贡献有过客观的评价:“资产
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生产出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世界历史形成的
物质根源。资本主义“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
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
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在客观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之后得出了世界历史的
终点并非资本主义的结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创造了前
提,也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基础。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开创者,但绝不会是
世界历史的终点。“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
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
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具有致命的
弱点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明显的缺
陷使得资本主义无法逾越其历史局限性而必然会被更高级别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即共产主义。“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
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
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完全改变了的
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
境。”
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先行者和践行者列宁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
为前提的。”“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
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 在肯定了社会主义能够与资本主义一道开拓和构建世界
历史的前提下,他进一步提出,在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参与世界历
史进程具有相当大的艰巨性,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物质条件,在用暴力的手段夺
取革命的胜利之后,要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下赶超别国的人民。
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充分说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走向世界历史时,其道
路是多样性的。这为正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无疑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近
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充分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
国建立起来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探索了一条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道
路。
三、改革开放是中国融入世界历史的伟大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
司在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寻求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满足其利润最大化
的生产目的。在全球生产链条之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获取丰厚的利润,然
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亦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来发
展自己。中国作为经济、科技长期落后于世界的国家,要想追赶世界步伐必须主
动的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曾说:“总结历
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
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要使经济社会迅速发
展起来,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事实证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充分借助与发
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机会,获得了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不
断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个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的经
济实力、综合国力以世界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正是主动融入世界历史
的进程,使得中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证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历史理论,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88
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80
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07
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88
至89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7
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6
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7
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7
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67
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8
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78
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294
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88
页
[14]《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370页
[15]《列宁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 370页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