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reahope.com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可以说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很多的患者朋友,说实话,他们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效果不大,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朋友是毫无效果,这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而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表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主动地一直强迫思考下去。 其实呢,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内在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本身就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自然规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规律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在你考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的消失,我想这个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与它对抗,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让你整个考试都处于强烈的焦虑不安中。 除了情绪规律之外,我们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规律,就是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是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杂念或着说是思绪,而这些东西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越去注意它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并害怕自己真的做出这样行为怎么办。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想去控制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而实际上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的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对老师的高压教育有些不满的表现而已 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可以让这个学生知道这个念头出现的原因,当然这个需要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才能明白,但同时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我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头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面对症状的时候,我们光顺其自然还是不够,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因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字是连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接受哪些杂念或情绪出现而不管了的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该去做的事情去。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不过我要说的是,症状的消失是一个过程,最开始你不去管它了,哪些杂念,那些情绪,肯定还会在我们脑子里转,我们心理好像还堵住一块石头一样,或者说哪些焦虑情绪,仍然让我们不舒服,不过这个没关系,还在我们脑袋里转就转吧,心理堵住就堵住吧,情绪不舒服就不舒服吧,我也不统统接受而不管了,自己仍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么哪些东西也就自然的消失。不过这个过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我们不用去和比人比,也不用管到底是长是短,自己也铁了心,坚持这么做就好了。
1 强迫症十宗罪 强迫症第一宗罪:过高评估危险罪 这个犯罪嫌疑人犯的第一宗罪就是过高的评估了环境的危险性。即使在没有任何信息和线索证明环境是危险的时候,强迫症仍然让我们觉得环境是危险的,并且要求我们通过某种方式来减低这种危险,就是要求我们实施强迫行为。这时要求我们先不要急着去实施强迫行为,先分析一下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审判工具一、序列事件概率分析 我们强迫症朋友基本都是出现一个担心,然后就直接想到了最严重的后果,然后就焦虑和恐惧。事实上,如果这个最严重的后果真的发生了,那么不仅我们强迫症朋友会恐惧,我想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恐惧的。想想,有谁真的不怕死呢?有谁真的不怕艾滋病吗?有谁真的不怕狂犬病吗?有谁不怕自己的房子着火呢?有谁不怕坐牢呢?有谁不怕别人说我们道德或者人品有问题呢?其实,这些最严重的后果,谁都怕的。这样看来我们怕这些最严重的后果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强迫的朋友能够清晰的知道这些最严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他们知道这些都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并不是说他们不怕这些最严重的后果,而是知道这些不太可能发生。而我们有强迫的朋友确不能很好的判断这种可能性。比如说,有谁不怕出门被车撞呢?大家都怕,哪个不怕的你让他主动去撞车试试看。谁都怕的,只是大家都很清楚这样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每天都安心的在路上走。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当想到最严重的后果时,先不要害怕,而是先看看这种最严重的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一个最严重的后果真的发生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条件,也就是说在这个最严重的后果真的发生之前需要一系列的连续事件都真的发生才行。只要其中有一个序列事件不能发生,那么最终的可怕结果都不会发生。
比如说担心睡宾馆的床会感染艾滋病这个担心吧。这个可怕的后果真的发生至少需要同时满足下面的这些事件。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不发生我们所担心的结果就肯定不会发生。 1前面一位客人正好是艾滋病人或者艾滋病感染者×2宾馆的服务人员在你入住之前没有更换床单×3床单上留有足够多的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者体液×4在这些血液和体液留下几分钟之内你就躺在床上了×5你没有看到这些足够多的血液和体液×6你的身上有明显的大的伤口×7你自己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伤口×8你的伤口正好和这些体液和血液充分的接触了=你可能被感染艾滋病
这样就很清楚了,只有这8个连续事件都同时发生,你才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而这8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是0,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
“今天做公共汽车回来时正好有空位置,我做之前担心位置上有针头,如果这个针头上有艾滋病的血液,那扎到我,我不就被感染艾滋病了吗,所以我认真的看了三遍之后才敢坐下。”
所谓基本的概率就是在所有的人群中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它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某件事情真实发生的概率。 我们很难直接证明公交车的位置上确实永远不会有针头。但我们可以通过常识去推断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想想我国每天有多少人坐公共汽车。保守估计每天至少有1000万人次坐公共汽车,那么一年就至少有30亿人次乘坐公共汽车,就算这个概率是万分之一的话,每年因为坐公共汽车而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就会有30万,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合理的,我国目前每年感染的人数也就10万左右,显然我们估计的万分之一的概率太高了。那么就算是100万分之一,每年也有3000人因为坐公共汽车而感染艾滋病。这个数字也是很大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国家一定会把乘坐公交车列为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之一,事实上并没有。我们姑且认为这个概率就是100万分之一,那么就算我们每天都乘坐公共汽车,也需要连续乘坐2739年,才有可能被感染一次。所以,我们根本不必在意这个事情。况且,至今为止还没有见到或者听到任何一个报道说有人因为乘坐公共汽车被针头扎到而感染艾滋病的。
• 作者:盖德 • • 2009-10-21 09:14
• 回复此发言
2 强迫症十宗罪
换一个角度来计算:公交车座位上有针头的概率 1/100 这个概率就意味着每三辆大巴上就会有一个位置上有针头,或者每七辆小巴士上就会有一个位置上有针头,显然不会有这么高。我们姑且认为有这么高的概率。而针头上有血的概率我们认为是一半一半,就是50%,血又是艾滋病人的血的概率是1/1000(这个概率按全国有130万的艾滋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计算,事实上大概只有不到80万) ,这样算来你被感染的概率只有1/100×50%×1/1000=5/1000000,这个概率的话,也需要你连续每天乘坐公共汽车,持续548年才有可能被感染一次。
事实上根据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来看,这些方式被感染的概率都是0。根本不必要担心的。
“我担心走路的时候钱包丢了,别人拿着我的身份证去办张手机卡,然后疯狂的打长途电话,欠费好几十万,最后电信公司找我来要钱。” 首先你走路丢钱包的概率我们按1%计算,(这个概率意味着你一年将丢3次钱包,同样你并不会比别人更容易丢钱包,看看你周围的人是不是他们平均每年丢3次钱包,所以这个1%的概率已经是很大的了)。根据常识和相关报道来推断,捡到或者偷钱包的人一般只拿里面的现钞,然后把钱包和其他东西一起扔掉。不难理解因为这样做他们自己的风险最小。我们就算有10%的人会拿我们的身份证去办手机卡。但,这种人每个月的手机话费不会很多。想想我们自己就算让你毫无顾忌的使用手机,一个月又能用多少话费呢?如果一个人的话费能达到几万元,那这个人的地位或者经济实力肯定非同一般。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不会用你的身份证去办什么手机卡了。所以,这些人一个月话费能超过万元的概率不会超过1/1000。如此算来你这个担心最终真的能发生的可能性最多只有1%×10%×1/1000=1/1000000。百万分之一的可能性。
从科学的概率论角度来讲,概率等于小于万分之五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其统计学意义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