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东地区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吕茂云

滇东地区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吕茂云

滇东地区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吕茂云

(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曲靖655100)

摘要该文以吉克煤矿11101工作面回采为例,通过对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的技术研究,介绍了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抽放方法和抽采情况,从而增加了瓦斯抽采量,降低了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有效地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关键词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瓦斯抽采抽采效果中图分类号TD823.8文献标识码B

吉克煤矿目前一水平可采煤层有三层,分别为

M7、M9和M11煤层,M7、M9煤层层间距平均23.35m,

煤厚0.93m,属局部可采且不稳定煤层,无法实现区域

性防突。M11煤层为M9煤层的下邻近层,为可采煤

层,与M9煤层层间距为13.72~22.00m,平均18.59

m,M11煤层厚度1.40~2.08m,平均1.72m,尽管M9、

M11煤层均为突出煤层,但从其四个单项指标来看,

M11煤层的突出危险程度比M9煤层小,故选择M11

煤层作保护层开采,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采取以下

方法开采取得成功。

1突出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

1.1比值判别法

当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层间距离和保护层采高比值

k大于7.5时,一般可以不影响上煤层开采,上煤层采

掘活动应在下煤层采后4~6个月进行。

用比值k的大小判别,即:

k=H/M

式中:H-上下煤层之间的垂距,m;

M-下煤层采高,m。

根据钻孔资料,M11煤厚2.08~1.69m,对应层间

距分别为22.00~13.72m,经计算,k值为10.58、8.12;

可见在开采厚度最大和层间距最小时,k值均大于

7.5。

1.2“三带”判别法

“三带”判别法认为上下煤层间距大于下煤层开

采的冒落带高度和裂隙带高度,就可以采用长壁垮落

法上行开采。对开采单一煤层时,冒落带高度和裂隙

带高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Hm=(M-W)/(K-1)cosα

式中:Hm-冒落带高度,m;

M-开采煤层厚度,m;

*收稿日期:2011-12-14作者简介:吕茂云(1979-)男,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为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通防科副科长。α-煤层倾角,取最大值10°;

K-冒落岩石碎胀系数(1.1~1.25),取1.2;

W-冒落过程中顶板下沉值(0~0.2m),取0.2m。

M11煤层上覆岩层为软弱岩组为主,选取下式计

算裂隙带高度:

Hi=100M/(3.5M+5.0)±4.0

Hi=10M1/2+5

计算出M11煤层最大厚度2.08m和最小厚度1.69m处冒落带高度分别为9.26m和7.34m;计算裂

隙带高度分别为20.94m、19.48m和19.42m、18.00m。

M9、M11煤层层间距为13.72~22.00m,计算结果处于

层间距最小、最大值之间。

1.3附加值法

受单个煤层上行开采采动影响,保证上层煤正常

开采的最小层间距离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H>1.14M2下+4.14+△m

式中:H-最小层间距离,m;

M下-下层煤采厚,m;

△m-安全系数(或附加值),一般取△m小于1.0m,或不考虑。

M11煤层最大厚度2.08m和最小厚度1.69m时,

最小层间距离13.72m值均大于计算结果10.07m和8.40m。

1.4顶板管理系数法

当煤层倾角α小于60°时,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Hmin=K1M下cosα

式中:Hmin-最小层间距离,m;

K1-顶板管理系数;冒落法管理顶板时,K采用10。

经计算,M11煤层最大厚度2.08m和最小厚度1.69m时,H值分别为20.72m和16.8m,计算值在层间

距最小、最大值之间。

2下保护层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抽放方法和抽采情况

2.1抽放方法

根据11101回采工作面设计产量、瓦斯涌出量及

通风能力,采取本煤层、邻近层和采(下转第127页)5212012年第1期下沉系数0.7;

水平移动系数0.3;

开采影响传播系数0.8;

拐点平移距0.08H(H为采深);

影响传播角90°~0.5α(α为煤层倾角);

下山方向主要影响角正切值1.4;

上山方向主要影响角正切值1.7。

(2)七层煤复采地面沉降变形概率积分参数。

下沉系数0.85;

水平移动系数0.3;

开采影响传播系数0.7;

拐点平移距0.08H(H为采深);

影响传播角90°~0.5α(α为煤层倾角);

下山方向主要影响角正切值1.3;

上山方向主要影响角正切值1.6。

利用上述参数,对地表观测站各测点的移动变形

进行计算,从对实测结果进行的拟合计算中,可明显地

看到,2009年1月15日的地表测点下沉观测结果和水

平移动观测结果,均与其相应的计算结果相吻合,曲线

点位移动、变形拟合精度为±15mm;与2011年1月23

日的观测结果拟合精度为±19mm。说明求得的计算

参数符合实际。3结论

(1)通过对济阳煤矿首采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

的设置、实测资料的采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获得了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静态盆地的岩移参数,

适用于该地质采矿技术条件下充分采动时的概率积分

法参数,达到了观测站设置的预期目标。

(2)五层煤单独开采时,由于煤厚较薄坚硬岩层

断裂后会形成一定的离层和空隙,在不考虑岩石碎裂

的碎胀系数的情况下,这些离层和空隙可以起到一定

的减沉作用,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远小于Ⅰ级破坏的

限值,不会对地面建筑物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

(3)当七层煤与五层煤叠加开采时,因上覆岩层

在先前开采五层煤后已经历过冒落、裂缝、弯曲、离层

和下沉等移动变形,其原始状态已遭到破坏,岩层强度

减弱,当重复采动时,上覆岩层迅速弯曲下沉,地表下

沉值比初次采动加剧,下沉系数增大,对地面的沉降影

响超出Ⅰ级破坏的限值,对地面损害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何国清,杨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沉陷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上接第125页)空区抽放的综合瓦斯抽放方法。

(1)本煤层抽放:采煤工作面掘进过程中采用预

抽,包括平行钻孔抽放、交叉孔抽放等;开采期间采用

边采边抽、高位抽放、交叉钻孔和上隅角抽放等。

(2)上邻近层九煤预抽孔:为解决M11工作面采

空区瓦斯涌出量大,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偏高

现象,施工专用瓦斯抽放巷对M9煤预抽,每隔40m布

置一个钻场,每个钻场布置18个抽放孔,钻孔直径

75mm,控制前方60m,终孔间距13.5m。

(3)采空区抽放:在M11煤层开采时,虽已进行了

上邻近层瓦斯抽放,但邻近层部分瓦斯将涌向采空区。

因此,M11煤层还需进行采空区抽放。对工作面采空

区抽放采用埋管法抽放,对已采完封闭的采空区通过

顶抽巷进行密闭法抽放。

2.2瓦斯抽采

地面永久瓦斯抽放泵站装备2BEC-52型瓦斯抽

放泵4台,井下移动瓦斯抽放系统安装2BEC-42抽放

泵2台,矿井抽放管路采用Φ800mm、Φ377mm、

Φ250mm管路。

(1)地面低负压泵抽放11101顶抽巷密闭、11101

工作面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量110m3/min左右,瓦

斯浓度8~10%。(2)地面高负压泵抽放11101回风顺槽、运输顺槽

钻场。瓦斯抽采量105m3/min左右,瓦斯浓度4~

5.6%。

(3)井下移动泵抽放11101顶抽巷钻场。瓦斯抽

采量65m3/min左右,瓦斯浓度19~22%。

3下保护层开采实施后的效果检验

(1)根据2011年1~8月11101工作面瓦斯抽采

统计报表,11101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30.08m3/

min,抽采量22.36m3/min,抽采率为74.3%。

(2)11101采煤工作面风流、回风流及上隅角瓦斯

浓度分别在0.16%、0.21%、0.32%左右。

4结束语

(1)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好区域、局

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2)加强瓦斯地质预报工作,严格执行好长探短

掘制度,以免在掘进过程中发生误揭煤现象。

(3)加强瓦斯抽采管路的参数计量工作,搞好本

煤层和邻近层瓦斯抽采的分源管理,为工作面抽采效

果评价打好基础。7212012年第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