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冶文化与工业文明——黄石矿冶文化的价值定位研究

矿冶文化与工业文明——黄石矿冶文化的价值定位研究

第27卷第4期 2010年8月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Vo1.27 No.4 Aug. 2010 

DOI编码:10.3969/j.ISSN.1671—7422.2010.04.001 

矿冶文化与工业文明 

一黄石矿冶文化的价值定位研究 

王志超 

(黄石理工学院,湖北黄石435003) 

[摘 要]数千年绵延不断的矿业开发史,使黄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矿冶文化史的代表者,也使黄石成为中 

国工业文明的一部历史缩影,进而赋予了黄石在中国城市群中的特殊历史地位,也确定了黄石矿冶文化的价 值定位。 

[关键词]黄石;矿冶文化;工业文明;价值定位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22(2010)o4—0001—04 

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 of Huangshi 

WANG Zhichao 

(Huang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ngshi Hubei 435003) 

[Abstract]The thousands yearshistory of mining and smelting makes Huangshi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mining and 

smelting history of China,or even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dd.The mining and smelting history of Huangshi demon。 strates the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China.Therefore,Huangshi enjoys special historical status among 

city clusters in China,and decid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 of Huangshi. [Key words]Huangshi;mining and smelting culture;industrial civilization;value orientation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千百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积 

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深入研究城市文化对提 升城市品位、挖掘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品牌、凝练城市 

精神、扩大城市在对外开放中的形象,乃至推动城市 经济社会更好地更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黄石依托其丰富的矿 

山自然资源禀赋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矿冶文化。这种 矿冶文化不仅像一根红线贯穿了黄石数千年产业发 

展的历史,也为黄石今天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产业和 

文化基础。同时,这根红线也贯穿了中国工业文明发 展的基本进程,这就使黄石的矿业文化有着不同寻常 

的价值地位,也使黄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群巾具 

有了特别的意义和形象。黄石的矿冶文化究竟具有 

[收稿日期]2010—06—18 [作者简介]王志超(1955一),男,江苏金坛人,硕士。 何种重大的历史现实价值以及对其如何定位,是我们 

今天研究黄石矿冶文化所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本 文试图通过对黄石矿冶文化与中国工业文明发展的 

联系以及其价值定位的研究,揭示黄石矿冶文化所蕴 

含的深刻内涵极其重大意义,为丰富黄石矿冶文化的 研究,尤其在经济大转型时代更好弘扬矿冶文化在推 

进黄石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作些深入的思考。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城市之多,不计其数,但真 

正让人难以忘却的总是那些用漫长的历史孕育出的 

独特的文化精神。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 地域文化,而这种地域文化的价值衡量不是它在某一 个阶段如何辉煌灿烂,而在于它是否成为这个城市不 

可泯灭的文化精神。我们应将这种精神放大到历史 2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定 

时空的角度去考量其社会价值,“时”是指人类几千 

年的文明史,“空”就是我们现在中国几百座城市所 

形成的城市群。正是这种“时”与“空”构成了研究和 评价城市文化价值的经纬度。当一种城市文化能在 

这种经纬度上实现最佳的结合,成为在几千年的文明 史中既有它一脉相承的独特文化,又能在中国数百个 

城市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东西,那么,这种城市文化就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历史价值。而黄石矿冶 

文化正是在这种“时”与“空”的结合上形成的特有的 

城市文化形象。在中国矿业开发乃至工业文明发展 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黄石矿山采掘冶炼产业的发展 

都有其卓越的贡献,都发挥着启蒙性、先生性的特殊 作用,这种区别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数千年工业文 

明的历史传承,赋予了黄石矿冶文化特别重要的价值 地位。 

——在中国工业文明初显萌芽的先秦时代,黄石 

的矿冶开发成为中国灿烂的青铜文化的物质基础和 

历史源头。 研究先秦文化的发展,其思想价值莫过于诸子百 

家的百家争鸣;在经济科技发展上莫过于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农耕文明中是工业文明的骄 

傲和标志。无论是司母戊鼎、编钟、越王勾践剑,还是 各种礼器、祭器、兵器乃至生活用器,青铜器的铸造都 

成为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具代表性的物质 

形态。多年来对青铜器的研究始终没有解决的一个 重大问题就是这些青铜器所使用的铜来自何方?换 

句话说,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哪里?这是青铜文化 

研究之谜。此谜不解,中国青铜文化就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而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希 

腊,都陆续发现了铜矿采掘及其冶炼的历史遗迹,在 中国却始终没有发现大规模的采掘冶炼工场,以至于 

在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时, 将其作为其文化殖民的历史佐证,并由此提出“中国 文化西来说”Ll-2 J,即既然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西 

方,那么今天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是一种历史合理 

的回归。20世纪70年代,黄石铜绿山矿的一声炮响 

炸开了一个千古之谜,不仅证明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 在中国,而且它以其规模之大、开采历史延续之长、技 

术水平之高为当时世界所罕见。也正是这一声炮响, 奠定了黄石在中国乃至世界矿冶发展史上奠基石般 

的重要地位。论时间,铜绿山最早可追溯到商朝的后 

期,距今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丝毫不比古埃及、古巴比 

伦逊色;论开采时间,铜绿山的大规模开采一直延续 

到东汉末年,绵延近两千年,这是当今世界所发现的 

仅存的开采时间最久远的矿冶遗存;论技术水平,从 矿石的采掘到铜的冶炼,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古代的手 

工工场能到达铜绿山的水平。由此,铜绿山古矿遗址 作为黄石矿冶文化的杰出代表者,不仅改写了世界矿 

冶史,也奠定了黄石是中国工业文明萌芽时代重要发 

源地的元与伦比的重要城市地位。 

——在中国中世纪工业文明沉寂的漫长时期,黄 石矿冶炉火始终生生不息,使黄石成为中国工业文明 

火种的传承者和保护者。 从南北朝到清代前期是中国中世纪最具代表性 

的时期,中国和欧洲一样,经历了一个工业及科学发 

展的漫长的沉寂时代。在黄石这块大地上,丰富的矿 

产资源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采矿人和冶铸者;虽然其 

间黄石再无铜绿山遗址之规模,但黄石作为中国矿冶 文化的代表者,其薪火传承始终不断。五代时期建德 

年间大冶建县,其县名就以“大兴炉冶”而得名。其 

后,岳家军在此铸过剑,李自成在此打造兵器,元代政 

府在此大规模铸过铜钱,明清时代开过石灰窑场等 

等。星星点点、一脉相承,矿冶炉火千年不灭。在当 

时以农耕为代表的社会中,黄石无疑闪烁着耀眼的矿 

冶光芒。只是由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重 

本抑末的历史价值观,使这种光芒被湮灭而没有更加 

灿烂地进射出来。但从中国工业文明火种的传承人 

和护火者的角度上说,黄石无疑承载了中国其他城市 

所无法承载的历史作用。 

——在中国近代工业文明吐露曙光的19世纪后 

丰期,黄石成为中国洋务运动的重要发祥地,同时也 使黄石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随着列强对中国欺凌和瓜分日甚,中国社会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危机日渐深重,一批较早接受西方技 

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思想影响的志士仁人开始探索实 

业救国的救国之道。“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要创 

办中国自己的工业、打造自己的“坚船利炮”,去挽救 

大清王朝的命运。黄石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悠久的矿 

冶文化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于是,黄石的历史开始了 

崭新的一页,而这一页不仅属于黄石,也属于整个中 

国。从19世纪80年代至清朝的覆亡,黄石在这几十 

年中如火如荼,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骄子。依托黄 石的大冶铁矿而创办的“汉冶萍煤铁有限公司”,不 

仅是中国,也是亚洲最早的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并远 

远早于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和印度的塔塔尔钢铁公司, 

成为中国钢铁业乃至亚洲钢铁业发展的标志性事 

件 J。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钢铁工业,能铸造自己 

的铁轨,能建造自己的战舰和大炮,这在当时对积贫 

积弱的中国是多么大的鼓舞,对正在探索救国图存的 

义士们又是一种多么大的精神激励啊!虽然汉冶萍 

的发展一路坎坷,但它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嫡长子的身 

份谁也元法动摇。经过一百多年的战乱,萍乡煤矿早 已无声无息,汉阳铁厂也因抗日战争大迁徙转移重庆 

而成为今天重庆钢铁公司的孕育者。在湖北大地,能 第4期 王志超:矿冶文化与工业文明 3 

成为汉冶萍嫡传的只有黄石的大冶铁矿和大冶钢厂 

(现为湖北新冶钢),而且这两家企业虽经百年战乱 

兴衰,如今仍朝气蓬勃,位居中国现代十大铁矿山和 

十大特殊钢厂的前列。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 

而且是黄石深厚矿冶文化的力量所在。与汉冶萍同 

时,黄石大地上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水泥工 

厂——华记湖北水泥厂,经考证,当时中国类似的水 

泥厂仅三家。该公司因持有慈禧太后的御批而倍显 

出身的尊贵。经过百年的沉浮,华记湖北水泥厂的后 

继者华新水泥集团成为了中国当今最大的水泥生产 

企业之一,黄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在那个内忧外患、战乱不息的年代,黄石人开办了湖 北省第一条铁路(大冶铁矿至黄石江边的运矿专用铁 

路)、湖北省第一家发电厂,湖北省最早的近代煤 

矿——源华煤矿。一时间“五大厂矿”的殊荣,使黄石 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建的范例和聚焦点,也成为中国 

洋务运动的范例。虽然那个时代有着它不可克服的 

历史局限性,但它那初露的曙光却已昭示出中国工业 

化黎明的到来。 

——从民国初年到八年抗战,直至新中国诞生, 

在中国工业文明最艰难的年代,黄石以其独特的坚 

韧,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成果,为新中国大规模工 

业化到来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红色文化 

的一个缩影。 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 

终结,五四运动所弘扬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也使中国民 

族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军阀混战、 

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以及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的工 

业化进程步履蹒跚。黄石作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基 地之一,经历了同样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孙中山的 

民国政府就曾注目过黄石的五大厂矿,国民党政府资 

源委员会曾多次做过黄石工业振兴的规划蓝图,黄石 的五大厂矿也都曾有过较大的建设和复兴。日本帝 

国主义的侵略中断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也中断了黄 

石工业化的进程。日本侵略者不愿看到中国民族工 业,尤其是作为战争战略资源的重工业的发展。但日 

本人没有忘记黄石丰富的铁矿、铜矿、煤矿,他们集中 

巨大的财力物力在黄石扩大矿石的采掘规模,建设现 

代装卸码头,组织专门船队,在黄石疯狂地掠取矿石 

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本土去炼铸成大炮战舰以 

支撑太平洋战争。黄石的矿石也挽救不了日本投降 

的命运,黄石和世界人民一道迎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二战后,虽然中国很快陷入新的内战,但黄石 

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也打下了自己的烙印。1946 年,华新水泥厂从美国引进的两条水泥湿法回转窑生 

产线,以其生产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而成为“远东第 

一”,并且“华新窑”这种窑形及工艺在中国后来的三 四十年间作为现代水泥工业的先进工艺在全国推广; 

汉冶萍公司残留的大冶铁厂也赋予华中钢铁公司新 的形象,使黄石在新中国成立前成为中国仅次于鞍山 

钢铁公司的第二大钢都。“大冶工矿地区”作为一个 特定的地理名词,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共产党都将其 

作为一个工业企业密集、产业工人集中的区域,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 

在这个大动荡的历史年代中,黄石不仅以其工业 

企业和产品在中国历史上打下了烙印,也以其辉煌的 

革命历史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在中 

国近代仅有百万产业工人之时,黄石地区就聚集了数 

以万计的产业工人,而这些工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队伍。早在1927年9月,也 

就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两个月后,共产党就派在后来中 国革命历史上极具影响的林育英(张浩,林彪堂兄) 

化名李福生来黄石创建了湖北最早的以产业工人为 主的党的组织;李立三等最早的工人运动领导人来黄 

石领导过工人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 的工农运动轰轰烈烈,由日本留学归国的共产党员李 

兆龙组织的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激战夏斗寅叛 

军;毛泽东为平定反革命的阳新暴乱派遣武汉农民运 

动讲习所的学生军来黄石平叛;黄石的工农武装在 

“七一五”汪精卫宣布“清党”后,赶赴南昌参加了共 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前期,黄石叉成 

为武汉保卫战的前哨阵地。郭沫若领导的国民革命 

军政治部三厅的宣传队来黄石发动抗日,《黄河大合 

唱》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身列其中;在抗战最艰难的 

时刻,黄石的工农群众也以各种方式支持李先念率领 

的新四军五师及其它抗日武装;在国民党政府即将崩 

溃时,共产党地下组织发动黄石的工人群众开展声势 

浩大的“护厂护矿”斗争,并策动国民党守军在解放 

军渡江时起义,使黄石及其厂矿完好无损地迎接新中 

国的诞生。也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业绩或 

辉煌或惨烈的城市比黄石多得多,但如果放在中国工 业文明的主线上去考量,将矿冶文化与红色文化如此 

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城市就不多见了。黄石成为以工 人运动为主体的革命运动的一部历史缩影,由此也更 

彰显了黄石矿冶文化的特殊历史价值。 

——在中国工业文明朝阳初升的共和国初期,黄 

石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基地之一,为新中国和社 

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 

黄石也获得了新生。黄石数千年的矿冶文化也掀开 了崭新的一页。黄石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新中国建 

设的宝贵资源,黄石地区聚集的工业厂矿的基础也成 

为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最早的宝贵财富。为此,党和 

国家给予黄石以特别的关注。从黄石地区被解放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