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育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提要:高等教育具有服务育人的功能,而”服务育人”体现高校的”服务”和”
育人”两方面。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以及教育教学部门的
共同努力,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高校”服务育人”职能的一项重要
方式和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服务育人方面需要具体的有效机制,突
出表现在学校党委的思想教育导向,思想教育介质的传导,教育方式的灌输,教
育效果的反馈等方面。
关键词:服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机制。
全国各高校都在努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清华大学在学习贯彻中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员、全过程、
全方位的育人工作,做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即’三全、
四育人’工作。”而高校后勤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服务、
三育人”,即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
育人是高校后勤的服务宗旨。本文仅就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服务育人方面需要的
具体的有效机制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笔者作为高校后勤服务人员,因此会更
多地结合后勤来谈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问题,这是首先要交代清楚的。
一、高校”服务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 学校的
职工对培养学生有重要作用。聃搞好服务育入这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
要方面. 高校服务育人在学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服务工作在高校的地位,决定着服务育人的作用.
我国高等学棱的全都工{乍由思想政治工{乍、教学科研工作、后勤管理服务
工作三部分组成.思想政治工作是主导+教学科研工作是中心.后勤管理服务工
作是保障,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后勤营理服务工
作(指大后勤,包括:财务管理、治安保卫、医疗保建、图书资料、基本建设、
校产维修、水电管理、能源供给、通讯交通、饮食服务、公寓管理等)既有管理
属性.又有服务属性,两种属性都服务于其教育属性。邓小平同志在’关于科学
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专门就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高校领导
班子重点配备原则散了精辟的论述. 国家教委的领导也多班强调指出.高校后
勤J豫务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后勤服务岗位上的干部职工是不上讲台的老
师.服务育人是学校三种育人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的分离使强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成为必然教
师和学生管理部门人员不可能时刻守在学生身边,比如学生下课在操场游戏或锻
炼身体、在食堂就餐等等。这种教育时空的分离客观上也需要全员的育人环境和
土壤。后勤部门所创造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治学生的情操,体育锻炼场所可
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洁净的就餐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等。这样
在我们后勤服务中,通过优质的服务也成为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服务育人的重中之重。
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要为”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服务。高校后勤思想政
治工作的作用在于如何提高职工、学生的思想觉悟,把他们在”三服务、三育人”
工作中的劳动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以精神动力推进后勤管理、服务、经营
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为”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
而服务。后勤政工干部要了解、熟悉和参与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工作,搞好调
查研究,把握服务的主动性;要善于把握深化改革的策略,善于把握管理、服务、经
营工作的全局,特别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更要增强服务的针对性;要充分发挥
后勤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保证服务的有效性。
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服务育人工作的机制建设
服务育人工作发挥了高校育人的主要作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学生的
文明程度大大提高。违章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
加强高等学校恩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的要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相比较。服
务育人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作发屣不平衡,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偏低,力
度不大.效果不佳。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思想认识不到位、激
励机制不健全、育人队伍不适应等。而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有限机制是主要症结
之所在。为此我们必须
1、健全学校党委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机制--以生为本,增强服务理念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消费者意识和权益意识
迅速增强,他们对高校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把学生
纯粹视为教育的对象,否认或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否认或忽视学生的权
益,忽视对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开发,忽视人本价值的挖掘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合
时宜。”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本”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上大学交费、高校扩
招和毕业双向选择,使得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态变化。
学分制的推行,使原来较为固定的学习方式被流动性的学习方式所取代,使原来
行政编制的”班级”服务育人功能退化。可见,在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已经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学校党委的思想政治导向,强化服务育人功能,落
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的目标,是我国各个高校必须作出回答的一个重大问
题。
2、健全思想教育的传导机制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课堂教育、平面媒体和电视台、广播必须改革现有
的传播和运行方式, 其目标是使传统载体能够全面覆盖高校各个环节, 不留死角,
并向新的学生社区延伸。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降低其不利影响。高校
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影响在于使传统的班级制解体,
而新兴的公寓区和学生社区又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面临挑战。借鉴中学
的管理方式, 恢复传统的班级制,每个班级按照人数相对固定地分配专业性教室,
供课堂教学、自习和课外活动使用, 通过班集体进行教室文化的建设, 再以此为
基础, 开展优秀班集体评比, 使班集体成为日益分散的大学生们的内心深处的精
神家园。学生住宿公寓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 也是对大学
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挑战。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恢复传统的政工
人员下学生宿舍的优良传统, 让政工人员经常到公寓去检查和巡视, 加强公寓生
党团组织建设、学生公寓区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建设。充分重视学生的党支部、
团支部建设工作和学生社团工作, 充分发挥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群体
中的奉献,要理解.求尊重等.也有低屡次的需求,如物质待遇等.要充分调动
他们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就应根据学校实际和职工的心理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
激励机制,设置两个目标。第一目标.即工作任务目标,是根据工作任务,经过
努力能够达到目标.要对服务岗位、服务工作人员、服务职能做出明确规定.对
服务育人的任务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形成严格的工作规范。第二目标,即工作激
励目标,是根据工作目标制定考核办法,
4、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机制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 工作效果的评估和考核机制是激励机制的重
要一环。原有的考核、激励机制没有以科学的、量化性的评估体系作为自己的基
础, 从而失去客观的标准。要建立新的考核机制, 使之成为新体制的重要一环就
必须以客观的、量化的评估体系为依托, 考核与评估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
要依托一个引导标准和评估体系, 使之成为将工作做实的指导性意见。这个量化
的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将现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逐项进行量化分解, 以
数值的形式进行分类。从政工队伍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效果两个方向着手, 计算出
某项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 同时要对日常工作和临时性、突发性工作两大部分的
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只有建立新的考核激励机制, 才能提高后勤社会化视野下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总之,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转变后勤领导的观念, 将思想政
治工作的效果好坏直接与后勤的 “三服务、两育人”宗旨联系起来; 建立行之有
效的联系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建设,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后勤职
工的思想政治水平; 建立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制和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科学
发展观, 树立循环经济、节约性经济的思路,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坚
持以人为本, 通过集团化经营、集约化经营, 改进大学生生活质量, 提高思想政
治工作效果; 坚持服务育人, 通过改善校园、就餐、住宿环境来提高大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的效果等。
参考文献:
[1]王守军: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探索[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特格希、李岩: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6,11:146-148。
[3]曲艳琴、朱耀善:谈加强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J].河西学
院学报,2006,3:122-124。
4]单焕英:谈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01,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