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

.1在晚期KCC的临床研究
晚期RCC的治疗选择有限,细胞因子治疗的反应率不超过25%。进展后的中位生存期也仅有10~13个月。RCC不但有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R的高表达,还有突变或缺陷的VHL功能,后者会直接导致低氧诱导因子a产物的升高,从而增强 低氧诱导基因的转录,包括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bFGF的转录。此外,PDGF和其受体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 与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和转移相关。再者,针对VEGF-A的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在治疗RCC中的研究中也显示出了疗效。上 述这些研究结果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RCC提供了理论基础。 舒尼替尼作为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晚期RCC的二线治疗在临床试验上取得确切的疗效。2006年,在两项独立分组的II期 临床研究中,舒尼替尼50mg/d用于细胞因子治疗复发的晚期RCC患者,初步的结果显示了较高的反应率和延长的肿瘤进展时 间,客观反应率(ORR)在两项试验中达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8.7个月。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FI)A批准了舒尼替尼 用于晚期RCC。2007年ASCO年会上Rosenberg等公布了更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在168例可评价的患者中,ORR为45%,中位无疾 病进展时间(PFS)为8.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22.3个月。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11.6个月,包括一名患者出现完全缓解(cR) 大于2年,2年存活率为48%。更新的数据显示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晚期RCC的OS接近两年,与传统二线治疗的药物12.7个月 相比,明显延长,该数据进一步肯定了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的疗效。随后有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失败后接受舒 尼替尼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一项II期的舒尼替尼用于贝伐单抗治疗后复发的mRCC的临床研究有6l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 23%的患者PR,35例患者(57%)疾病进展(PD)。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36周,PFS为30周。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治疗贝伐单抗 复发的mRCC患者是有效的,而且两药无交叉耐药现象。 基于舒尼替尼作为二线治疗的喜人结果,研究者进行了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RCC的研究。I、Ⅱ期的研究初步显示出 其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在2007年ASCO年会上Motzer等报告了Ill期随机大型临床试验,比较舒尼替尼和干扰素a(IFN-Q) 作为一线治疗mRCC的疗效。入组患者750例,舒尼替尼组和IFN-a组分别为375例。研究结果示,舒尼替尼组和IFN-a 组的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4个月;最新的ORR分别是44%和Ii%(P<o.05);舒尼替尼组4例CR,IFN-Ⅱ组2例; 中位PFs分别是11个月和4个月。这些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不仅可以作为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在一线治疗上也应得 到迸一步推广. 舒尼替尼在联合其它药物治疗晚期RCC的研究也在开展中。在2007年ASCO年会上发布了一项关于舒尼替尼联合吉非替 尼(gefitinib)治疗31例mRCC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初步结果。舒尼替尼(4/2方案)联合吉非替尼250mg/d的最大耐受剂量
第二届“C S C
O一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
胞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浆细胞表面等均可检测到姗C1,在复发及难治性骨髓瘤患者,RUCl抗原和骨髓或血浆可溶性MUcl(sMUCl) 的表达持续升高RUCl与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里正相关’3“。以上资料均表明,XUCl在大多数的血液肿瘤细胞中存在表达,其 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MUCl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肿瘤相关抗原。无论是在实体瘤还是在恶性血液疾病ll缶床与基础研究中,对于肿瘤的诊断、 判断预后以及探讨肿瘤的免疫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针对IlIUCl作为靶分子的基础研究以及相关免疫研究已逐渐成为肿 瘤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舒尼替尼(Sunitinib,SU011248,Sutent)是一种多靶点的生物靶向药物,能同时抑制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具有抗肿瘤 和抗血管生成作用.舒尼替尼在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和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了确切的抗肿瘤效应。2006年1月份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舒尼替尼 用于治疗上述两种肿瘤。此外,舒尼替尼在其它实体瘤的研究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进 行了阐述。 1作用机制及临床前研究 受体酪氨酸激激酶(RTKs)在一系列细胞生活周期(例如细胞生长、分化和死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很多类 型的肿瘤因为存在RTKs功能紊乱,而诱导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3(VEGFR—l,2,3) 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最终引起肿瘤血管生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a和B(PDGFR—Q,B) 在很多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在肿瘤增殖过程中.PDGFR上调,刺激内皮细胞周围的问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舒尼替尼可以同时阻断VEGFR和PDGFR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更强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此外,舒尼替尼还可以抑制其它RTKs, 如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胎肝激酶3(Flt3)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研究发现,同时阻断VEGFR、PDGFR及其它多 种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比单独阻断一种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抗肿瘤效果更强。 在临床前研究中,舒尼替尼在很多细胞株和动物移植瘤模型中表现出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的作用。在对HT一29和Col0205 结肠癌、NcI一汜26非小细胞肺癌、W}1-266—4黑色素瘤、786-0肾细胞癌、A431表皮样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研究中,每日给药 一次能使肿瘤消退,而且不产生耐药现象。在移植瘤动物模型中,舒尼替尼联合多西紫杉醇、氟尿嘧啶或阿霉素等化疗 药物用于乳腺癌的移植瘤动物模型,或舒尼替尼联合顺铂用于小细胞肺癌,均能观察到相加或协同的治疗作用,而且受试动 物的耐受性良好,死亡率小,体重无减轻。对这种联合用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主要是通过抑制存在于肿瘤、间质和内皮 细胞 内代偿性激活的促存活信号通路,从而诱导肿瘤细胞死亡而实现的。 2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主要来自于健康志愿者和一些晚期的癌症患者,其中还包括RCC和GIST患者的临床研究。在晚期肿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的研究进展
陈逢生,石敏,罗荣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广州510515)
镛耍:Suaitinib(SU011248.Sutent)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活性。Sunitinib的主要靶点 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胎肝激酶3tHt3)和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这些酪董酸激酶存在于多种恶 性肿瘤中.从而使suaitinib在这些肿瘤中的运用成为可能.I卣床前殛临床研究已显示其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和易控的毒性反应。在晚期的肾细胞癌fRCo 和伊马替尼(imatmib.IM)治疗失败的胃肠道同质瘤(GIST)患者中sunitinib表现出了确切的抗肿瘤效应,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suaitinib 应用于这两种肿瘤。此外,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原发性肝癌和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sunitinib也显示出了抗肿瘤活性。本文 就sunitinib在临床上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谭:Suaitmib;靶向治疗;酝氨酸激酶抑制剂
3.1
I期临床试验 舒尼替尼的I期I临床试验在多种恶性实体瘤中进行,治疗方案包括:2/I方案(给药2周,休息l周,3周为一周期)、2/2
方案(给药2周,休息2周,4周为一周期)和4/2方案(给药4周,休息2周,6周为一周期):剂量水平为:25mg/d、50mg/d、75 mg/d 和lOOmg/d。研究发现,50mg/d剂量水平产生的血药浓度大于50ng/m1,而该浓度水平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足以抑制PDGFR和 VEGFR的活性。在75mg/d的剂量水平,患者即开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如疲乏、无力、血小板减少等。疲乏 是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在服药2周后出现,在停药阶段可以恢复。在I期临床试验中,无论哪种肿瘤,大约70%的入组 患者均可出现疲乏,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在75mg/d的剂量水平疲乏发生率达80%~96%,并且可出现3/4度毒副反应。除了疲 乏外,在377名患者中观察到的其它毒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56%)、腹泻(43%)、皮肤褪色(42%)、食欲减退(31%)、消化不 良(30.5%)和便秘(30%);在274名患者中,最常见的3/4度副反应主要是疲乏(10.3%)、中性粒细胞减少(8.2%)、血小板减少 (7.2%)和无症状性脂肪酶升高(2.4%).在早期疗效分析时,l例甲状腺癌、4例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 6例GIST患者观察到部分缓解(PR);这些疗效主要是在50mg/d和75mg/d的剂量水平,4/2或2/2方案中观察到。基于这些I期 临床试验的结果,50mg/d,2/2或4/2方案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药物耐受性,从而成为后续Ⅱ期临床试验推荐治 疗方案。
叠讯作者:罗荣城,教授,博士生导师.E-mall:luorc01@163.cam
第二届“C S C
0一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
和592 ng・h/ml。舒尼替尼及SU012662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5%和90%,舒尼替尼的表观分布容积大约为2230升(L),肌
酐清除率34~64L/h,平均消除半衰期(t。)为SOh,代谢产物的t。,:为95h.食物不影响舒尼替尼的生物利用率和活性代谢产物 暴露率。舒尼替尼在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无明显差异。 舒尼替尼主要通过P450_3A4(cYP3A4)代谢,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SU012662占总暴露率的23%-一27%。 给药剂量的61%以原形药经粪便排出,16%通过肾清除。舒尼替尼的药代动力学不受肿瘤类型、患者年龄、性别或体重影响。 至今仍无肝肾功损害患者及儿童运用舒尼替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3临床研究
瘤患者中,舒尼替尼50mg/d连续口BBt28天。第l天,舒尼替尼及其代谢产物SU012662的平均最大血药浓度(k)分别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