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的故事有哪些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家庭宗教氛
围浓厚,宗教信仰一直影响着黑塞的一生,从青年时期到晚年,体现在他的众多作品和诗
歌中,而且因为家人身具多国血统,从小黑塞就接受了多国文化的熏陶,
这种条件下塑造了黑塞开放包容的思想,在1884年,七岁的黑塞就开始写作诗歌
了,在1892年开始独立谋生时期,期间黑塞走遍了很多城市,并从事了多种工作,但是
做得最多的还是书店管理员。这也他爱好文学爱好写作是分不开的。
1899年,黑塞发表了《浪漫之歌》诗集,但是没有影起注意,在1904年,黑塞发表
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获得热烈反响,还获得包恩费尔德奖,从此进军文坛。之后和
妻子移居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与了保卫家园的
战争。在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享誉世界,在当时的中国也有小众的推崇者,
1962年在瑞士的家中因脑溢血逝世。
黑塞作品,主要分为三类小说、诗歌和散文,小说有《彼得·卡门青》、《在轮下》、
《盖特露德》、《印度之行》、《漂泊的灵魂》等,诗歌集有《浪漫之歌》、《孤独者之
歌》、《一根断枝的呻吟》等,散文有《堤契诺之歌》等。
黑塞的童年时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道路,他的父亲、祖父都是传教士,具有多
国文化素养,而黑塞在这种环境接受了宗教信仰和多国文化的启蒙,性格上也更开明和包
容,在成年后,黑塞接触了中国古典哲学,深受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
直接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上。
黑塞作品,充满了孤独、漂泊、出世的感觉,他爱好大自然,喜欢乡村生活,曾经在
波登湖畔潜心写作达八年之久,在早期的作品充满了感伤孤独的气息,成熟期的作品,更
多的关注了内心心理的对立和统一,因为对精神分析的刻画,让黑塞的作品显得深度有内
涵。
黑塞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受到了主流大众的喜爱,而黑塞成了继海明
威后,新一代的文学崇拜偶像。特别是他的小说《荒原狼》,成为当时美国青少年的流行
文化,引起了青少年模仿的“狼潮”。
黑塞写作风格,受到了他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位基督教新新牧师,
具有多国文化的素养,而黑塞的母亲是一位混血儿,拥有多国血统,在这样多重文化和多
重宗教氛围的熏陶下,塑造出一个开放包容,内心世界丰富的黑塞,黑塞从小就想当一个
作家,艺术家,这与家里多重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父母亲不同国家的阅历见识更是深
深影响了黑塞,可以说整个童年时期是黑塞以后写作生涯的奠基石,写作风格从早期的孤
独感伤,到中期的恬淡自然,黑塞的思想也随着年岁的渐长和阅历的加深而慢慢变化。黑
塞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他涉猎广泛,印度宗教,中国的道教,他都有深刻研究过,连同
基督教,三者构成了黑塞的整个宗教信仰。
墨塞写作风格,明显的受到浪漫主义的熏染,诗歌方面处处表现着作者对音乐,艺术
的爱好,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乡间事件的热爱,洋溢着田园诗的风格,在小说方面,黑
塞擅长于人物精神分析,渴望心灵自由,灵魂出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在现实与理想中挣
扎,这是黑塞小说的代表场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