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
成的?
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
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
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
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
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
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
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无论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
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
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
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对于它们
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
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国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
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
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
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
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我国的民主党派原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民族资产阶级和
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统称。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先后以《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为政治
纲领,采取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路线,逐步从民主主义道路转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民
主党派从过去主要是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
子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利益和要求的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转变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
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
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原来联系的阶级、
阶层的人们,绝大多数已经成了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还有一部分拥护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时,已经有一大批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民主党派。
我国的多党合作体现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领域中。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进行协商,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
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中共中央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一般都召集各民主党派、无党
派人士协商会、座谈会,通报情况,共商国是,听取意见。主要有以下三种协商形式,一是
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
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二是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地邀请
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
交谈、沟通思想、征求意见。三是由中共中央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或交
流重要情况,传达重要文件,听取他们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
②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大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就要保证他
们在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和人大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占有适当比例。此外,还要根据条件采取
一些新的活动方式。例如,中共人大党组成员与担任人大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经常交流情况,沟通思想;人大常设专门委员会邀请有相应专长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
士担任顾问;人大、人大常委会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在组织
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时,吸收人大代表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加,或聘请民主党
派、无党派的专家。
③举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与共产党合
作共事。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职务,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国以来,政府和司法机关一直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人物
参加工作,有些担任了领导职务。同时,还在政府工作中开辟了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
参政和监督的多种渠道,促进他们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发挥作用。
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
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能是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法令的贯彻、群众生活和统
一战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士
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人民政协的监督虽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
质,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与人大的监督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可以起到国
家权力机关所不能代替的积极作用。在政协的人员组成中,要保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
政协常委和政协领导成员中占有一定比例,坚持做到政协委员中非共产党人士多于共产党
员。这是中共的一贯政策。民主党派在政协的活动与人大不同,是以党派为单位参加的,在
政协会议上,民主党派可以本党名义发言,提出提案。
附*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以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工商经济界人士及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政
党。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科学和其他工作的有
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政党。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为主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
表性人士组成的政党。
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政党。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籍人士组成的政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