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为例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为例

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难点
——以“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为例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邵银芳
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
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
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就教材讲,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关节点;就学生学习讲,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碎的知
识串联起来。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
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难点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两方面因素,一般是由于
学生难学导致教师难教,或由于教师难教而造成学生难学,二者往往是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有效突破:老师与学生都能以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方式解决。有效
突破的标准是学生的掌握程度。下面以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
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为例,“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既是本
框题重点,又是本框题的难点。许多学生分不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主
要是他们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
关系。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自身没有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
的主次方面的科学内涵及二者的关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的。
一、学习借鉴他人经验
1.学习文本资料:我反复研读教学参考书上的相应内容,阅读了多篇有关该
内容的教学方面的文章,如霍爱国发表在《中学文科》2001年第9期上的《主
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1)从概念上来区分;(2)从数量对比来区别;(3)从方
法论上来区分。曾钊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上的《区分主
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三步曲”》,介绍了第一步:引出一组相关的选择;第
二步:针对这组选择题,让学生展开理性思考;第三步:比较归纳二者的异同,使学
生获得理性认识。翟春富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4期上的《正
确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指出必须理解复杂事物和一个矛盾的概念,
把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章绍麟发表在《考试(高考文科版)》2008年12期《主
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介绍了一、搞清二者关系;二、明确二者适用范围;
三、把握常见名言、警句、俗语;四、借助关键字眼区分。杨华发表在《中学教
学参考》2009年第12期上的《巧妙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篇文
章的可取之处是点明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目的不同,或者说
两者使用的领域不同、方法论意义不同。“主次矛盾”一般用于解决问题,属于
改造世界领域;“矛盾的主次方面”一般用于分析、判断、评价问题,属于认识
世界领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发现大家对“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探
讨越来越深入,也有助于我对该问题深入全面的把控。
2.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我有幸听了多位名师的有关该内容的课,去年听了
省靖中崔国锐的课,今年11月又到刘国钧中学听了一中王东铭老师和刘国钧中
学的张海群老师的同课异构的2节课,2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受益匪浅。
二、师生合作探究,共同总结寻找有效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前的预习案,课上由老师讲清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重视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总结寻找区分主次矛
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有效方法。介绍几种区分的方法:
1.列表比较法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2.数个数法:往往是“一个主要矛盾”和“若干个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
面是指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一个主要方面”“一个次要方面”。
3.关键词法:在材料中,主要矛盾通常表述为“重点、着力点、中心、关键、
突破口、中心任务、重中之重、首位、第一要务、集中力量、主线”等,而矛盾

关 系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区 别 存在前提 复杂事物中 矛盾个数 ≥2 同一矛盾中 地位作用 主要矛盾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数 量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能有多个 同一个矛盾中,主次方面都只有一个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
的主次方面

原理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
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联 系
(1)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
(2)两者共同构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依据;
(3)主要矛盾中也包含有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复杂事物的
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主要方面主要表现为“评价人和事、权衡利弊、本质、性质、主流、实质、优势、
九个指头、把握方向、认清形势、总的看”。
4.基本方法:分清主次矛盾适用于“办事情”,推动事物发展【怎样做】;矛
盾主次方面适用于“看问题”,侧重对事物的性质的判断【怎样看】。
三、重视课堂主体参与,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1.【运用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自主回答】
①我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抓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
谐社会的建设。(主、次矛盾)
②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矛盾
主、次方面)
③对中小企业来说,最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质量过
关的商品,解决质量问题才是关键。(主要矛盾)
④总的看,我国医改起步扎实,发展势头良好,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改
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矛盾主、次方面)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主、次
矛盾)
⑥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
和贡献。 (矛盾主、次方面)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哲理
学生列举身边事身边理:如学生列举了“学校将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又不忽视其他各项工作,如食堂、环境卫生、体育等工作”体现了“主次矛盾关
系”原理;学校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了“矛盾的主
次方面关系”原理。
教师列举国家大事,如: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
区,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要
求……依据生态特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试验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
护区和承接转移发展区,(主、次矛盾)……要以草原植被保护和恢复为重点,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实施好草原管护、草畜平衡等各项生态保护工
程。……切实扭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矛盾主、次方面)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
四、课后练习“质”与“反复度”的把握
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练习的质量与学习质量成正比,与学业负担成反
比,即练习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越高,学业负担就越轻。因此,教师要精
选习题,要求学生限时训练,以确保练习的质量。由于本课内容学生较难把握,
因此又要注重重复训练 ,没有重复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但也并非重复次数越多
越好,所以还要注意重复训练的“度”,这将有助于我们帮助学生在程序性知识
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初级和高级获得、熟练、保持、迁移和调整”等不同
阶段和境界之间的有效跨越,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的意义建构到能力的自主
生成的转变,并在最终意义上指向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