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来西亚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特点

马来西亚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特点

马来西亚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特点邵彦青1,2 侯 锋1,2 薛晓飞1,2 李艳萍2 庞洪涛2 穆永杰2(1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2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 摘要 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是马来西亚境内第一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2万m3/d,在原有氧化塘厂址上改建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改良A2/O工艺、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再生水回用等处理工艺,以及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水源热泵等绿色节能技术,既满足了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又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关键词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设计特点 节能技术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of the Pantai underground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MalaysiaShao Yanqing1,2,Hou Feng1,2,Xue Xiaofei 1,2,Li Yanping2,Pang Hongtao2,Mu Yongjie2(1.Beijing Enterprises Water Group Limited,Beijing 100124,China;2.Beijing Beihuaqingchua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124,China)Abstract:Pantai Seco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as the first underground wastewatertreatment plant in Malaysia which was constructed on an oxidation tank site with the design scale of320 000m3/d.The treatment processes including enhanced A2/O process,circle in-and-out rectan-gular sedimentation tank,and reclaimed water reuse,and the green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ethane generation,solar generation,a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ere used in this pro-ject.As a result,this project could not only meet the stable operation and discharge requirements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but also satisfy the idea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Keywords:Undergrou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Design characteristics;Energy-savingtechnology传统污水处理设施一般建设于地面之上,对于城中地上厂而言,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臭气、污水、污泥等污染给周围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厂区与周围住宅区、商业区之间需设置隔离带,在浪费土地资源、影响城市形象的同时,制约着周边地块的功能规划、土地价值以及城市发展。

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以其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绿色节能的环保技术成为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新选择。

本文以马来西亚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为例,介绍其主要设计参数、设计特点、绿色节能技术,对地下式污水处理系统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

1 工程概况2011年7月,北控水务集团中标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合同总金额约9.83亿马币。

原Pantai污水处理厂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PantaiUtama区,总处理能力22万m3/d,服务人口87.7万人,实际服务人口已达118万人,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污水收集管线渗漏现象十分严重,与旱季比较,DOI:10.13789/ki.wwe1964.2014.022424 给水排水 Vol.40 No.9 2014雨季管网渗漏量增加20%~40%。

此外,未封闭的建筑结构也对周边环境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在原有氧化塘厂址(占地面积15hm2)上对Pantai污水处理厂进行改建,建成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改建后的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为全地下式结构,设计规模为32万m3/d,主要污水处理设施位于地下,地上建成景观公园。

污水处理采用改良A2/O工艺,其中部分消毒出水经膜组件过滤后再生回用。

污泥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生物能源沼气用于发电。

此外,该厂还采用太阳能发电、水源热泵等多项绿色节能新技术。

目前项目处于施工阶段。

2 工程设计2.1 设计规模与进出水水质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服务人口140万人,设计规模32万m3/d。

现状氧化塘工艺污水处理厂面积15hm2。

改建后的地下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10.48hm2,其中地面(生产区)部分2.6hm2,下部地面构筑物7.88hm2,较原有地上厂节省大量土地面积,同时具有较高生态效应和景观价值,促进周边地区发展步伐。

Pantai污水处理厂以去除有机物、SS为主,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该污水处理工程的进出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项目进水/mg/L出水/mg/LCOD 500 60BOD5250 20TP 10 3SS 300 20TN 50 20NH3-N 30 82.2 工艺流程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采用旋流沉砂池+改良A2/O+矩形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水厂臭气进入生物滤池进行脱臭处理,整套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稳定,管理方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有优势。

Pantai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Pantai地下厂工艺流程2.3 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计参数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如下:(1)细格栅:渠道数10条,单渠流量0.955m3/s,进栅流速1.0m/s,栅条宽度2mm,栅条间隙5mm。

(2)旋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4座,单池容积57.3m3,设计流量458.19m3/min,最大流速0.2m/s,最小停留时间0.5min。

(3)生物处理池:生物处理池包括预脱硝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采用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

生物处理池共设4组,每组分2格,单组池尺寸:L×B×H=107.1m×38.45m×10m,单组池有效容积32 944m3;有效水深8m;设计流量:Q=80 044m3/d;总停留时间:T=10.3h。

(4)矩形沉淀池:将曝气后混和液进行固液分离,以保证最终出水水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

沉淀池共16组,单池有效容积3 158.4m3;单池尺寸L×B×H=80m×9.4m×7.1m;有效水深4.2m;单池设计流量:833.8m3/h;停留时间:T=3.8h。

(5)UV消毒渠:对二沉池出水消毒,达标后排放,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渠道,顶部盖板。

UV消毒渠共1座,分为4条渠,出水粪大肠菌群数≤104个/L。

 (6)污泥厌氧消化池:共4座,总池容22 400m3,厌氧消化停留时间为20d,进入发电系统沼气量400Nm3/h。

给水排水 Vol.40 No.9 2014253 设计特点3.1 结构设计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单元在空间分布上结构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利用率高。

地下二层包括细格栅、旋流沉砂池、隔油池、调节池、改良A2/O、二沉池、提升泵房及鼓风机房;地下一层作为附属生产区、工艺设备操作及检修平台;地面层建有紫外线消毒渠、再生水车间、储泥池、脱水机房、污泥消化罐、污泥料仓等。

Pantai污水处理厂空间结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功能分区明确。

各功能分区具有明确的界限,各区空间结构设计相对独立,互不影响。

(2)处理流程简捷顺畅。

各处理单元的空间结构布局优化,使得总体水处理、污泥处理、再生水处理、臭气收集及处理系统、各线路最为简捷顺畅。

(3)空间运行安全保障。

由于该污水处理厂于全地下设置,所以消防以及通风便成为该工程中必须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整个生产过程为非燃烧物质生产,且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易燃物质,全厂实施自动化管理,生产构筑物无需要人员值班,主要在办公楼中央控制室值班监控。

厂内所有(构)建筑物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设计,设有全厂室外消火栓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以及手提式泡沫灭火系统。

送排风方式:工程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排风相结合的送排风方式,对地下一层、二层送风采用自然补风系统(通道门洞、采光通风天窗),排风采用机械排风系统,由28台喷流诱导风机(箱型)和12台双速离心风机组成。

平时通风次数为4次/h,发生火灾时的事故通风次数为6次/h。

(4)生产管理区布置合理。

生产管理区位于厂区地上层,具有良好的外部景观环境及开阔的视野,便于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巡视、运行管理及维护。

(5)各区与周边环境协调适应。

产生臭味的预处理区设于地下,污泥处理区集中远离厂外住宅区,并且在地面层公园区种植大量绿植,改善环境,与周边环境更好地融为一体。

3.2 处理工艺Pantai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中采用了改良A2/O工艺、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再生水回用等多项先进处理工艺,使得处理系统能够高效稳定运行。

(1)改良A2/O工艺。

针对传统A2/O的缺点进行改进,即消除回流活性污泥对厌氧区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其脱氮效率,增设了回流污泥预脱硝区,使回流污泥首先进入预脱硝区以利于除磷,同时采用了分段进水,以控制和适应厌氧区、缺氧区对碳源的利用。

(2)周进周出矩形沉淀池。

同侧进出水的矩形沉淀池是圆形辐流式沉淀池的改进型式,在同等池容的情况下,比普通平流沉淀池和传统辐流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大、沉淀效率高,且便于一体化设计。

在相同设计水量的条件下,矩形沉淀池更加节省占地面积。

(3)再生水回用。

二沉池出水经超滤+臭氧工艺深度处理后作为“第二水源”进入公园景观水体系统,再生水水质能够完全满足景观用水要求,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