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 陈爱华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的现状以及现代社会与现代体育飞速发展对学校体
育的影响,阐述了今后学校体育应向着健康、休闲、娱乐、保健为主的终身体
育发展,同时,也阐述了学校体育改革与与创新要反映时代特征,要主动适应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
现代体育 课堂教学 改革
0前言
时代在变换,社会在发展我国体育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素质教
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在改革中脱颖而出了。学校体育的性
质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
性综合体育转化。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性将成为学校的主流。健康快
乐体育作为新世纪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和理论,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
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要及体育要求提出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技术上知道
如何去完成某一技术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和懂得身体健康
的重要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中小学生教师及其制度的改革创新,今后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
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查阅有关体育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对其课堂教学改革
和创新做总结性研究,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文献依据。
2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早期,日本高桥健夫先生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以及发展方向讲到“人
体运动论”“运动教学论”三个新体育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学校体育教育要个
体成长发育形成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及终身社会活动的需要服务。当今日本体育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从总体上是为个体的长寿,健康服务,即为个体的长远发
展服务,但又没有忽视个体的初期效果,这就是战后至今的长寿日本人的学校
体育方式。
美国的体育为个体服务则更重于“将来”。整个美国的教育理论是这样的,
中小学的身体活动多,思维不定高培养,个体发展教学等。都表明美国体育及
整个教育是着重“将来”的。这是建立在美国教育制度基础上的体育教育理论,
他们采用的是为个体发展提供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学校体育教育制度。
3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审视现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体育观念相当滞后,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
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原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
的培养,与终身体育脱节。目前的客观现状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增加,
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中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越来越多;
学生体质水平,明显下降,很多学生和教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不满。
4.4娱乐性
娱乐也是现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舞
蹈的魅力在于它的节奏,而体育的魅力在于的娱乐,人们通过参加社会体育活
动,特别是参加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会在身体完成各种复杂练习过程
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同时由于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能使人在实践中获
得不同娱乐感觉,我们学校体育之所以不受学生的欢迎,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
乏娱乐性,缺乏娱乐性的体育,就失去了体育的魅力,是不能成为现代学习生
活的重要内容的,是没生命力的。
4.5竞技性
我们说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娱乐性,而体育的娱乐性主要隐藏在竞技性之
中的,而体育的人文性也大多来自体育的竞技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代体育如果失去竞技性,体育也就失去自身的价值,必须指出的是,学校体
育的竞技性不同于竞技运动。
4.6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现代体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
育,承认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各性发展,为此,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
校体育主体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体
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
4.7经济性
对于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质有很好作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4.8开放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必将成为冲破学校范围,与野外和社会沟通,
首先是学生将更多的到野外去,到大自然中去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既锻炼身体,
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学生将自主地积极参与社会体
育,与同学和亲朋好友一起愉悦身心,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开拓学校体育
境界。
5中学体育课程改革
5.1体育课程设计
体育课程设计要以实现体育目标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它有其特定
的设置和任务,当前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把体育知识
技能的教学同实际锻炼联系起来,对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没简化,结果是运动
技术没学好,体质也没增强,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学生心理趋向和知
识规律为主线设计一个单元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内在逻辑性和外在轻松愉快,
学校体育课程趋向“大课程”发展,如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余暇课程、健康
课程、电教课程等,正是利用系统整体中各运动项目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提
供的信息,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发挥和提高体育课程的整体功能,在教
材中,采用选择式教学,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项目组合与不同教法,甚至可在更
大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或不同项目的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体育课程结构
根据以上体育课程设计方案我们构思的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课程
体系如下:第一学期开设普通体育课,其重点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锻炼合格标准”达标率,并为选择专项体育课打下基础。第二三学期开
设专项课,目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基础选择某一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在掌握和提高技术水平的过程中,培养与该项目的亲和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
础,第四学期开设理论课程和保健课程,最后两个学期开设选修课,旨在拓宽
学生的体育知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体育,从中产生兴趣和爱好。课外体育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发挥体育所特有的育人作用的重要场所,是锻炼和
检验学生能力的有效形式,为此,组织课外体育活动要在两种形式上下功夫,
即一是组织课外体育竞赛,二是学生体育俱乐部,提倡学生自我组织、自我锻
炼、自我提高、教师则给予指导和协助。
5.3不断学习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多种体育教学模式
5.4教学模式日益科学化,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6结束语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现代人一般都要经历学校体育阶段,今天的学生不
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应该是道德、知识、体系、身心健康的综合体,他们
不仅通过学校体育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更重要的
是通过学校体育,达到体育思想,养成自主锻炼习惯,因为学校体育必须进行
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时代潮流,而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应以健身、保健、休
闲、娱乐的终身体育思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的各种
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真正达到在学校学习,终身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