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
发表时间:
2011-11-03T11:11:00.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4期供稿 作者: 张遂峰 典辉
[导读] 上述措施在不增加创伤、未延长手术时间、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地预防了皮下积液,临床疗效满意
张遂峰
典辉(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467000)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4-0299-01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 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胸外加压包扎,发现皮下积液后,及时穿刺抽吸或
置管引流。结果
本组128例中,皮下积液26例,占20.3%,积液相对较少,治疗时间缩短。结论 皮下积液是可以预防和及早治疗的,应
积极主动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
皮下积液 防治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在2-3周内治愈。乳腺癌术后皮下大量积液将导致切口皮缘坏死、裂开、感染,增加病
人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常常延误术后放、化疗
[1]。因此,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越来越引起普外科医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我院从2005年
1
月~2010年12月乳腺癌手术的治疗情况,并对这一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均为女性,年龄28~76岁,平均52岁。均为2~3期患者,其中2期95例,3期33例。根治31例,改良根治
97
例。纵切口54例,横切口74例。术中均应用电刀切除,皮下积液发生26例,占20.3%。
1.2
治疗方法 手术创面彻底止血,腋窝、内乳分别放置引流管1根持续负压吸引,胸外轻度均匀加压。术后1~2天第1次换药,换药
时不要推动皮瓣,若无皮下积液
5~7天引流量少于10~15ml时可拔管。皮下积液发生后,积液较少穿刺抽吸,吸空后轻度加压包扎。以后
每日或隔日换药,需多次穿刺抽吸。积液量多时可敞开引流或置管引流。
1.3
治疗结果 12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切口和皮下感染,126例皮下积液的患者中,穿刺抽吸20例,术后平均14天痊愈,敞开引流2
例,置管引流
4例,术后平均21天痊愈。
2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手段。尽管随着综合治疗的发展,手术
趋向于越做越小,但标准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仍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最常用术式。由于手术皮瓣范围大且对皮瓣的厚度、缝合张力等要求严
格,术后容易发生皮下积液,它既影响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尽早进行,又需增加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故如何解决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一直是乳腺外科的基本问题。
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我们采用了以下对策:(1)皮瓣设计要合理,保留适度;(2)皮瓣保留皮下脂肪的厚薄要适度;(3)
术中操作要细致,充分结扎血管、淋巴管,以减少血液、淋巴液的渗出;
(4)术中降低电刀功率;防止伤口烫伤,减少组织液渗出;(5)手术
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吸尽皮瓣下积气,使皮瓣紧贴在胸壁上,再用胸带适当加压包扎;
(6)在腋窝及肋弓处各放置一根引流管,充分引流
腋窝、胸骨旁、胸壁上
3处易积液的位置;(7)引流管采用持续负压吸引;(8)术后科学有效地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9)手术
7
天后才可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科学锻炼。上述措施在不增加创伤、未延长手术时间、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情况下,有效地预防了皮下积
液,临床疗效满意。
对于已经发生皮下积液者,积液少于10ml可采用注射器多次抽吸,加压包扎。积液量较大(10-20ml)可在最低处切小口置入橡胶引流管
引流。大于
20ml应在最低处切小口置入橡胶引流管引流并负压吸引[2]。
总之,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应采取综合措施,手术前合理的设计切口、皮瓣及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创面适当加压包扎,保持负压
吸引通畅和严密观察引流液状况,只有仔细操作,完善每一个细节,才能使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能够使乳腺癌患者继续进
入下一步的综合治疗
[3]。
参
考 文 献
[1]
沈晓军,田力平,秦磊,等.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1):30-31.
[2]
郑维,谢靖,张超杰,等.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75-1576.
[3]
聂洁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综合诊治[J].中国实用医刊,2008,25(1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