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货币政策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二是 , 三是 ,四是 。 2、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 、 和 。 3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 ,另一种是 。 4、国际收支平衡有 和 两个概念。 5、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 6、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最主要有以下三种: 、 和 。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8、保持币值稳定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 ,二是 。 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 ,二是 ,三是 。 10、 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12、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 和 。 13、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 和 之间的变量。 14、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 和 。 15、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 学派的观点。 16、 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匣子”操作的。 17、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 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2、下列 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 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4、菲利普斯曲线反映 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6、下列 是指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A、统筹兼顾 B、相机抉择 C、政策搭配 D、单一规则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9、下列货币政策操作中,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的是 。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B、提高再贴现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中央银行卖出债券 10、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 A、利率 B、货币供应量 C、基础货币 D、贷款限额 11、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 。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12、一般来说,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确定 D、贷款利率不受影响 1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抛售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14、下列 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都不是
第三部分 是非判断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属于摩擦性失业。( ) 2、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货币政策所有目标是很困难的,因此,各国一般都选择一到两个目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 4、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是凯恩斯学派相机抉择的方法。( ) 5、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是同一个概念。( ) 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只是等额地投放基础货币,而不是等额地投放货币供应量。( ) 7、从技术上讲,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量可以是无限的。( ) 8、货币政策诸目标呈一致关系的是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 ) 9、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 10、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存在比较稳定的此增彼减的关系。( ) 11、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 )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目标 3、充分就业 4、菲利普斯曲线 5、自愿失业 6、非自愿失业 7、摩擦性失业 8、相机抉择 9、货币政策工具 10、存款准备金政策 11、再贴现政策 12、公开市场业务 1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第五部分 简答题 1、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2、 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3、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4、 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第六部分 论述题 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 2、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3、试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歧。 4、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第七部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3、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 4、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5、菲利普斯曲线 6、统筹兼顾 相机抉择 政策搭配 7、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保持货币的对内价值的稳定 保持货币的对外价值的稳定 9、存款准备金政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10、存款准备金政策 11、公开市场业务 12、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 13、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4、窗口指导 道义劝告 15、凯恩斯 16、货币 17、流动性陷阱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A 6、A 7、D 8、C 9、C 10、B 11、B 12、A 13、B 14、C
三、是非判断题 1、错 2、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错 10、对 11、对
四、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2、货币政策目标: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3、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仍存在着自愿失业和摩擦失业。 4、菲利普斯曲线:它是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校比肩的交替关系的一种曲线。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5、自愿失业:指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 6、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从而造成的失业。 7、摩擦性失业:由于短期内劳动力供求的暂时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8、相机抉择: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当时最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具体而言,在通货膨胀时期应当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当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9、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在实施某种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或具体的操作方式。 10、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1、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异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1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 1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 1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必须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达到其最终的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一是可测性,央行能对这些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