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三大农产品优势分布(西瓜、香蕉、芒果)

海南省西瓜区域布局西瓜原产非洲热带草原,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甜瓜的起源中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更长。

西瓜和甜瓜何时传入海南现已无从考证,但20世纪70年代海南的西瓜生产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省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瓜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甜瓜,尤其是厚皮甜瓜由于栽培难度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最近几年由于设施栽培的发展,甜瓜的面积增长很快。

目前,西(甜)瓜已经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主要种类,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优越海南省宜农土地约100万公顷,土质多为砂壤土,水源相对充足,全省大部分地区适合种植西(甜)瓜。

气候温暖。

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温度,南部地区20℃以上,其他地区17~18℃。

全年日照充足,温、光条件基本可以满足露地西瓜周年栽培的需要。

其中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无台风暴雨,是种植西(甜)瓜的最佳季节;7~10月种植西瓜易受台风、暴雨影响,种植难度较大;春节前后上市的西瓜,在1~2月份如遇较强冷空气,西瓜果实偶有空心现象,甜瓜易发生裂果,品质变劣,采用塑料大棚栽培可以克服寒流的影响。

2.反季节优势明显海南省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年有三个季节可以生产西(甜)瓜:一是秋种冬收,二是冬种春收,三是春种夏收。

冬季上市的西(甜)瓜在国内基本没有竞争对手,春收西瓜也大多在4月底前后上市,可在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春季西瓜大量上市前销完,因此,海南的反季节西(甜)瓜具有明显的优势。

春种夏收的西瓜,成熟上市时间主要在5月中旬至8月,销售市场主要在省内,销量有限,种植面积较小。

3.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商品瓜均以外销为主,市场主要是内地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

2002年全省西瓜面积11457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瓜30.42吨,总产34.85万吨;甜瓜面积2611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商品瓜18.98吨,总产4.95万吨,外销西(甜)瓜占总产量的70%以上。

海南省中部为山区,南、北部与东、西部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存在差异而各具特点。

海岛南部由于五指山脉阻隔了南下的寒流,冬季特别温暖;西部以东方市为代表,全年雨量相对较少,较为干旱。

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形成了西部东方等市县以秋种西瓜为主,9月中、下旬播种,11月底至12月份上市;南部的三亚、陵水、乐东等地以秋、冬种西瓜为主,播种期在10月上旬前后,元旦前后至春节前后成熟,上市主要集中在春节前。

岛内其他地区主要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其中万宁、琼海、文昌的播种期稍早,西瓜上市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以4月份较为集中。

二、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地域类型和发展品种,将全省分为4个优势区域,通过实施西(甜)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提高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的新格局,实现海南省西(甜)瓜生产从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打造海南省西(甜)瓜精品品牌。

把海南省西(甜)瓜优势区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优质西(甜)瓜生产基地。

1.西南部优势区该区域包括昌江县的海尾、十月田、乌烈、昌化,东方县的四更、大田、八所、罗带、新龙、感城、板桥、中沙、东方华侨农场,以及乐东县的尖峰、佛罗、黄流、冲坡、九所等乡镇。

本区目前是海南省西(甜)瓜的主产区,生产水平较高,熟练劳动力充足而且便宜;本区土壤以沿海冲积沙土为主,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光照好,降雨量少,气候干燥,受台风影响较少,非常适合西(甜)瓜生长。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发展并稳定在4500公顷,产量13.5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公顷,产量3.4万吨。

2.南部优势区该区域包括三亚市的崖城、羊栏、荔枝沟、田独、林旺、藤桥、梅山、天涯、南滨农场,陵水县的英州、三才、文罗、椰林、提蒙、光坡、隆广、本号、黎安、南平农场。

本区目前也是海南省西(甜)瓜的主产区,由于我国南繁育种基地主要在该地区,所以西(甜)瓜的品种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生产水平很高,熟练劳动力充足;本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基本不受寒流的影响,光照好,雨量适宜,也是非常适合西(甜)瓜生长的地区。

西瓜以发展中果型优质西瓜和小果型高档礼品瓜为主,主要上市期为12月中下旬至2月上中旬,占领元旦和春节市场;甜瓜以哈密瓜类型和洋香瓜类型为主,主要上市期分别为1月和3月中旬;此外,这一地区发展西(甜)瓜生产应当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重点发展小果型的西瓜和洋香瓜类型甜瓜。

除了加大力度发展防虫网覆盖栽培和节水灌溉,旅游观光农业应当重点发展塑料大棚和无土栽培。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5000公顷,产量15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公顷,产量3.94万吨。

3.东部优势区该区包括文昌市的铺前、锦山、演海、公坡、昌洒、文教、龙楼、东阁、迈号、会文,琼海的长坡、福田、博鳌、中原、温泉、潭门,万宁的龙滚、山根、和乐、港北、大茂、东澳、礼纪、兴隆和南林农场。

本区也是海南省西瓜的主产区,近年来甜瓜生产发展也较快。

区内交通便利,土壤条件和灌溉条件较好,春季气候条件优越,热量充足,但有时会受寒流的影响,总体是比较适合西(甜)瓜生长的。

本区主要发展中果型西瓜,适当发展网纹甜瓜和光皮甜瓜。

通过发展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拉开西瓜的上市期,在3月上旬至4月底;甜瓜的上市期主要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6000公顷,产量21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000公顷,产量2.25万吨。

4.北部优势区该区包括澄迈县的福山、桥头,临高的多文、加来、南宝,琼山市的演丰、云龙、三江以及定安县的部分乡镇。

该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海南省外销西瓜的主产区,该地区的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较好,由于冬季温度较低,病虫害发生较轻,春季气候适合西(甜)瓜生长。

本区应大力发展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以中果型西瓜为主,适当发展小果型礼品西瓜和洋香瓜类型的甜瓜,上市期为2月下旬至5月上旬。

同时,这一地区发展西(甜)瓜生产可以与旅游结合起来,将西(甜)瓜种植纳入旅游观光农业。

规划到2010年,优势区内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公顷,产量9万吨;甜瓜种植面积达到600公顷,产量1.35万吨。

海南省香蕉区域布局香蕉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其鲜果消费量居全球水果之冠。

我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国,2002年,我国香蕉面积占世界香蕉的第六位,但产量占第三位。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5省自治区。

按我国香蕉生产规划,海南省和雷州半岛是我国香蕉优势区域布局中的最适宜区。

近几年来,海南发挥自身独特的光、热优势,大力发展香蕉产业,现已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规模化产业,从种植、采收、包装到运销已初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1.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海南省香蕉种植有40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规模化栽培时间并不长。

与我国两广、福建省区相比,海南香蕉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

1988年建省时,面积仅0.92万公顷,年产量6.71万吨。

2002年,面积达2.85万公顷,产量85.4万吨。

由于香蕉新品种的引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产水平也快速提高,1988、1998、2002年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7.3吨/公顷、15.3吨/公顷、30.3吨/公顷。

目前,海南省已成为仅次于广东、广西的第三香蕉大省,面积与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5%与15.5%。

2.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海南全省都适宜种植香蕉。

但由于台风危害程度和岛内温差的存在,更主要是近几年省政府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使海南省香蕉的商品生产区域逐步集中。

3.生产技术较成熟、产品质量较好海南香蕉生产已拥有了较成熟的生产技术,主要表现在:(1)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良种化,种苗生产的工厂化;(2)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3)实现了省内香蕉周年生产。

海南省位于世界香蕉的最适宜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香蕉果实的养分积累,加上引种优良品种,香蕉风味浓郁,糖度高、品质优,与国内其他省区香蕉主产区相比,海南省香蕉外观、质量明显高出一个档次;与洋香蕉相比,海南省香蕉具有价格与品质优势。

可以说,海南省香蕉具有占据中国市场、抢占国际市场的强劲势头。

4.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小农生产格局开始打破,市场营销体系初步形成。

每年有成批省内外专业销售商在海南省香蕉产区设点收购,这些销售商均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营销队伍和销售网络。

一些大型农业公司也开始介入香蕉生产和营销,国内市场创建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南香蕉品牌,既与进口香蕉争夺国内高档香蕉市场,又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目前,每年都有部分香蕉出口韩国、日本。

同时,海南省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香蕉产业协会。

2003年,该协会联合近20家香蕉企业建立香蕉出口基地,进军日本市场。

5.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蕉是一种短期高效作物,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稳产高产,经济效益高;保鲜期长、耐贮运,消费层次多,市场容量大等优势。

香蕉产业对促进海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海南香蕉种植面积2.85万公顷,在海南水果中,仅次于芒果,但产量与产值在海南水果中均居首位,产量占全省水果的60%以上,产值占全省水果38.7%,占全省农业总产值16.3%。

二、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目标在传统种植区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条件、产业发展基础和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为依据,规划布局4个香蕉优势区域。

通过香蕉优势区域布局的实施,提高海南省香蕉产业化水平,逐步形成香蕉生产区域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

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的山地蕉,在东部地区选择局部静风地区适当发展特色香蕉;发挥农垦在土地、技术、资金和组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农垦香蕉产业的发展。

2010年全省香蕉面积达到6.7万公顷,其中山地香蕉1.5万公顷(包括有机蕉0.15万公顷);单产达到37.7吨/公顷,实现产量252.59万吨;按单价2000元/吨计,实现产值50.5亿元;培育出抗黄叶病、叶斑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病害的新品种;通过完善道路、排灌、防护林、采收与采后生产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使香蕉优质果率从30%发展到70%,形成全国性大品牌1-2个,香蕉出口率达20%。

在每个优势区域内培育出1-2个区域知名品牌。

形成一条可融入世界产业链的香蕉销售网络。

1.琼南—西南部香蕉优势区本区域涉及的市县有三亚、乐东、东方、保亭、昌江,耕地面积85203公顷,占全省20%。

2002年香蕉面积15163公顷,产量53万吨,分别占全省44%、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