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黄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现将《黄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随文上报,请予审阅。
黄山市人民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2018年7月20日黄山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2018年上半年,根据中央和省部署安排,黄山市认真落实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得积极的改革成效,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平衡发展起到有力支撑。
一、 2018年上半年工作情况(一)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1.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清单动态管理工作。
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市级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扎实做好清单动态调整优化工作。
经初审,市级权责清单拟动态调整单位41家,涉及增加、取消、下放、整合、拆分、转移事项1091项;公共服务清单拟动态调整19家单位,涉及增加、取消事项106项;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拟动态调整10家单位,涉及增加、取消、转化、规范25项。
二是认真反馈省级清单动态调整意见。
按照省审改办文件要求,针对《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意见表》中拟调整的77项行政许可事项,我市广泛征求意见,在认真组织比对后,建议修改3项,增加6项。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规范行政审批调整下放行为。
印发《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取消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40项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和1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省政府对应取消15项权责事项,我市有对应的4项权责事项予以取消。
二是参照我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情况,对涉及试点改革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梳理,摸清行政许可事项底数。
3.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一是推进“多证合一”改革。
印发《黄山市商事制度改革提质提效工程实施方案》,实行56证合一;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根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必须办理的环节,重点围绕企业登记、印章制作和申领发票3个必备环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8.5天。
截止5月底,全市共发放“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6879份。
二是深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
5月1日起,新设立登记的企业可通过手机小程序下载并使用电子营业执照;6月1日起,所有存量企业可通过手机小程序下载并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相关数据同步写入省级电子营业执照库。
截止5月底,全市网上办件465件,发放企业电子营业执照25792份。
(二)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1.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并举。
一是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
通过建立“文书说理”、“首违不罚”、“裁量权公示”、“集体讨论”、“合法性审核”等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
上半年,税务系统一般程序处罚案件50件,简易程序处罚案件113件。
二是持续推行说理式税收执法。
今年上半年,我市国税局进一步优化各类文书模板,制作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限改通知书、税务事项通知书525件,有力提升了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三是持续试点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按照《审核目录清单》《审核指引》,上半年全市国税系统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103起重大税收执法决定进行了法制审核。
同时开展了税收执法案卷评审工作。
2.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落实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
2018年,全市共有营改增试点纳税人2376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2145户,小规模纳税人21621户。
二是落实增值税税率简并。
成立深化增值税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制作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清单,细化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加强督查督办和考核问责。
三是落实中小微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定期进行筛选排查,对符合条件但未享受优惠的企业及时督促主管税务机关认真核查整改,确保政策落实100%。
3.全面落实各项收费改革。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普遍性降费政策,建立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收费基金管理制度。
二是深入开展涉企收费清理。
根据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实行目录清单“一张网”,服务性收费事项由2015的17减少到8项,减少幅度为53%。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进出口环节、电子政务平台等涉企收费组织开展全面检查,转发《关于停征免征和调整部分市直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自4月1日起,停征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工本费等。
三是实行量价挂钩制度,降低企业用能成本。
工业用气销售价格(普惠价格)为4.5元/立方米,预计每年降低企业用气成本100万元;降低一般工商业用电销售价格,自4月1日起,我省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中单一制目录电价在原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基础上每千瓦时降低2.42分,5月1日,我市工商业及其他用电(含两部制和单一制)目录电价每千瓦时降低 1.13分,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负5000万元。
四是全面清理整顿行业协会商会、各类中介机构收费项。
停收建筑工程交易、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防雷装置设计技术审查、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矿业权交易收费、矿产资源评审收费、气候可行性论证收费,放开已经形成竞争的律师服务收费(包括基层法律服务收费)、房产测绘收费。
4.加大审计、督查力度。
从3月20日-5月20日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启动审计(调查)工作。
市审计局组织所属各县区审计局,对市本级和各县区26个部门(单位)2017年度深化简政放权和规范涉企收费情况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延伸抽查了125个涉企收费项目。
根据政府公布的涉企收费清单,2017年底,全市审计或审计调查的26个部门(单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68项、涉企政府性基金13项、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41项、涉企政府性保证金(抵押金)3项。
与2016年相比,减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涉企政府性基金7项、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6项、涉企政府性保证金(抵押金)0项。
(三)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1.放宽社会服务业市场准入。
对社会服务业项目多数实行备案制,项目备案时无前置条件。
2月,我市启动了第七批市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事后奖补”项目申报工作,目前申报项目资料的审核工作已经完成。
积极落实民政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民政部令第55号),放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条件,取消养老设立申请“资金来源证明文件、验资证明和资产评估报告”条件要求,放宽准入条件,方便民间资本、外商投资办理养老机构。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行政许可事项,简化办事流程,公开办事程序,激发商事主体创业活力。
2.加强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
承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委托审批,推进“一企一证”。
在市质监局网站公布了办证程序、条件、要求和时间、地址及注意事项等;对申报材料形式审批发现有缺项的,做到了“一次性告知”。
对通过简化程序新取证企业,第一时间联系许可证审查人员及相关区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组成审查组,在30日内完成现场后置审查,并将办证情况及材料报省。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获证企业46家,通过简化程序新发放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件,办理延续换证1件。
3.强化认证监管,治理认证乱象。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19张,获证企业26家;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17张,获证企业356家。
今年上半年,市质监局对全市33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组织和中心城区大型超市开展了监督检查。
根据认证认可业务综合监管平台信息显示,不定期对认证机构的认证活动开展检查。
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企业投资核准的项目,只保留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办理时限缩短为5个工作日,提效350%;企业投资备案的项目,办理时限缩短为3个工作日,提效330%。
二是组织开展了《黄山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范围、工作流程及审批要求。
三是按照《黄山市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和要求,积极落实好建设项目审批综合一窗受理和流程再造等工作。
(四)为公平营商创条件1.加强政府权力运行监管。
3月,市法制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行政裁量基准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启动2018年度区县政府、市直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动态调整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地方立法、部门权力清单和权力监管细则的调整,修改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及适用规则。
市卫计委转变监督管理的理念、体制和方式,实现医疗服务“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单向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三个转变,全面提升综合监管水平。
市工商局严格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和《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对前置许可的32项审批事项,按照许可文件、证件记载的内容依法办理企业登记;对列入《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的183项事项,实行“双告知”制度。
2.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通知》和《黄山市2018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去年完成“一单两库”建设的基础上,对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制定抽查事项3630条,建立完成监管对象库270901户。
目前,全市共有235个执法部门纳入双随机监管范围,确保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到位。
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市已有64个市场监管执法部门按计划组织开展或参与开展双随机抽查,抽查市场主体1044户,已完成抽查并公示305户,完成率占29.2%。
同时,检查结果按照“谁检查、谁录入”的原则,及时将抽查结果录入安徽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安徽)向社会公示。
截止6月4日,全市共归集涉企信息:行政许可80403条、行政处罚2132条、抽查检查结果2506条、其他信息16946条、双告知1819条。
3.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积极推进城管领域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管领域行政执法权向乡镇延伸。
二是组织开展了全市旅游(综合)、文化、城管及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三是严厉打击扰乱市场行为。
上半年,市科技局累计查处假冒专利案件50件,办理电子商务领域案件101件,有力地打击了假冒专利违法行为。
四是建立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出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方案》和《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实施意见》,积极推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相关部门业务信息化流程的嵌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