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
新活动的意见
- 2 -
华大学〔2011〕17号
关于加强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创新活动的意见
各学院、处(室)、直属(附属)单位: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是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
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也是高
校展示科研成果、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为进
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努力培养大学生创意、创造、创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
- 3 -
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经学校研究,现提出如
下意见: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领导
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学
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关工作。由校长、校党委书
记担任顾问,组长、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校
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领导以及专业教
师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
2.学校成立“华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指导
委员会” (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分管教学、
科研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由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
处长担任。委员会下设相关学科小组,由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
组成,负责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质量评审、单项赛事级
别和经费划拨审核等相关事宜。委员聘期二年。
3.各学院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学院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学
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和分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任
副组长,成员由学院团委书记、教学秘书、科研秘书和一些专
业教师组成。
二、参加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不含在职学生)
- 4 -
均可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三、激励措施
(一)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
1.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
可计入当年社会服务工作量。若指导的作品被推荐参加国家级
或省部级竞赛项目活动,另行奖励。
2.作品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银奖)、省部级竞赛一
等奖(金奖)及以上项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授予其“学生科
技园丁”荣誉称号。
3.指导的作品获得奖励,依据《华侨大学岗位津贴分配
暂行办法》,计入科研考核分。具体方法如下:指导“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特等、一等、二等、三等
奖分别计150分、80分、60分、40分;获省特等、一等、
二等、三等奖分别计60、40分、30分、20分。指导“挑战
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国家金、银、铜奖分别计80分、
60分、40分;获省金、银、铜奖分别计40分、30分、20
分。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电子大赛、
结构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分别
计80分、60分、40分;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0分、
30分、20分。其它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指导委员会确
认赛事级别后,参照此标准计算分值。
4.指导教师根据所指导作品的获奖情况给予奖励。同项目
- 5 -
多层次获奖,按奖励标准就高享受;涉及多人指导的情况,由
第一负责人分配。具体如下:
赛事级别 获奖等级 团体奖励(元) 个人奖励(元)
国家级竞赛 特等奖 30000 15000 一等奖(金奖) 20000 10000 二等奖(银奖) 10000 5000
三等奖(铜奖) 5000 2500
优秀奖 4000 2000
省部级竞赛 特等奖 6000 3000 一等奖(金奖) 4000 2000 二等奖(银奖) 2000 1000
三等奖(铜奖) 1000 500
优秀奖 600 300
(二)对学生的激励措施
1.奖金奖励: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学生,按比赛的级别、
名次颁发相应的奖金。同项目多层次获奖,按奖励标准就高享受。
赛事级别
获奖等级 团体奖励(元) 个人奖励(元)
国家级竞赛
特等奖 30000 15000
一等奖(金奖) 20000 10000
二等奖(银奖) 10000 5000
三等奖(铜奖) 5000 2500
优秀奖 4000 2000
省部级竞赛
特等奖 6000 3000
一等奖(金奖) 4000 2000
二等奖(银奖) 2000 1000
三等奖(铜奖) 1000 500
优秀奖 600 300
校厅级竞赛
金奖(特等奖) 1000 500
银奖(一等奖) 800 400
铜奖(二等奖) 600 300
- 6 -
优秀奖(三等奖) 400 200
2.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银奖)、省部级竞赛一等奖
(金奖)及以上的学生可授予“学生科技创新标兵”称号,并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
在思想品德合格、身心健康、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以
及未出现重修或补考,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均成绩排名在全班
前15%的情况下,获得国家级竞赛二等奖、省部级竞赛一等
奖以上的项目负责人可在毕业时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3.对学生申报科研创新立项,由教务处和学院对申报选
手根据其项目给予课程、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学分转移及成
绩认定。
(三)对学院(研究院、所)的激励措施
学校根据各学院组织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及学
生参加国家、省、校三级竞赛的成绩,每年评出优秀组织奖和
先进工作者若干名,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将
其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团学工作成果的重要方面,列入学校
先进集体评价体系。
四、经费管理
1.经费设置
学校每年从学校经费中划拨一定经费设立“华侨大学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各学院在
其办学经费中划拨适当的经费设立学院创新基金。学生课外学
- 7 -
术科技创新活动经费除学校拨款外,也可以接受社会赞助。
2.经费申请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可根据活动的级别、规模,通
过项目资助或赛事资助的方式提出申请,由专家指导委员会按
照项目的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和赛事的权威性、
专业性、影响力、参与面等评选原则予以资助与否及资助金额
的审定。
3.经费管理
(1)学校创新基金由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
组办公室负责管理,学院创新基金由学院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负
责管理。主要用于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赛事相关差旅费用、硬
件耗材费用、评审费用、宣传培训费用、专家指导费用、业务
沟通费用(含评委接待)以及获奖奖金等。
(2)申请人(单位)可按学校财务制度在额定经费内开支,
资助经费要专款专用,遵守学校财经制度。校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项目的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3)资助赛事或资助项目完成后,申请人(单位)要向领
导小组办公室提供成果副本、制作样品及资助经费使用清单。
(4)受资助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归华侨大学和作者共享,
其成果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品及奖金归作者所有。
(5)领导小组若发现资助项目计划执行不力又无具体改进
- 8 -
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有权暂停或取消资助。已购器材或剩
余经费应交回领导小组办公室。
华 侨 大 学
二○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抄送:校领导,纪委,党委各部(室),工会、团委
校长办公室2011年9月23日印发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