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 砥砺前行
在为期一周的中共中央党校临汾市生态文明建设选学
培训班的学习生活中,我深入听取了生态文明与领导素养课
程方面的专家、教授的传道解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通
过学习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领导能
力和创新能力,更好的促进了我结合当地的实际开展本地的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借此次学习的机会,就如何加强领导干
部的履职能力,服务本地生态文明建设,谈自己一点粗浅的
认识。
一、科学把握和准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
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构成了“五位一体”的国家科学发展战略新布局。建设
生态文明,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说明国家和社
会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建设美丽吉县,实现永续发展,就要树立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的发展活力,不断为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
境。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
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
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
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涌动
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吉县林地总面积120多万亩,森林覆盖面积45.8%,超
过全市10个百分点,超全省26个百分点,超全国29个百
分点,是临汾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提升成
本低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农村的先天优势决定了生态文明
建设的希望也在农村。相比起城市,吉县农村的生态基础更
好,地域更广阔,治理调整的空间更大。
二、作为基层领导更应高度重视,砥砺前行,不辱使命
首先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刻理解农村生态文明建
设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跨越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
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与再生产,是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前
提和基础,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联系最紧密、作用最
直接、影响最广泛。农业的特质决定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
资源保护工作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目前农业生态的现实状况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
也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在农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
式,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其次要改进作风,扎实苦干,切实增强做好生态文明建
设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要践行“一线工作法”,主
动沉下身去靠前指挥,排出时间节点、排出薄弱环节、排出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用扎实的措施、切实的行动,一步一个
脚印求实效,朝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大力弘扬实
干的作风,杜绝空谈的说风;弘扬踏实的作风,杜绝浮躁的
虚风;弘扬扑下身子的正风,杜绝讲排场、讲享受、讲奢侈
的歪风。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事业
心和责任感,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想办法,化压力为
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坚韧不拔,只争朝夕,始终保持扎实
苦干的工作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推进我县转型跨越发
展。
再次要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不断筑牢做好新时期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石。以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为指导,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
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要
求,继续坚持“巩固、完善、提升、发展”工作方针不动摇,
全面落实“12375”工作思路:即咬定一个目标(提升生态文
明,建设美丽临汾);优化两个服务(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开展“三个年活动”(环保能力建设年、城市环境质量改善
攻坚年、环保设施精细化管理年);抓好七个重点(奋力创
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坚持不懈抓好污染减排、狠抓城市环境
质量改善和提升、强力推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达标升级、抓
好水环境污染防治与监管、创新和引深农村环境保护、全面
加强环境安全和信访稳定);强化五项建设(党的建设、廉
政建设、作风建设、机关建设、效能建设),不断提升全县
生态文明水平,真正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实
的环境支撑。
三、努力探索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实现路径
1.大力弘扬 生态文明意识,实现全民生态意识的集体
觉醒。
首先,基层政府要进行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办
农业知识补习班,让农技所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
生产进行科技指导。还要着力培养和建立“三支队伍”,即
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增
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
其次,在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遏
制近年来在农村愈演愈烈的畸形消费,提倡合理消费、“绿
色消费”。
最后,搞好环保宣传工作。基层政府要充分利用报刊、
网络等向农民宣传环保知识,在农村形成“人人关心环保、
参与环保”的良好环境。
2、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祉。
生态建设成果是人们群众最期盼的发展成果。吉县的生
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城区治理为重点,不断优化城乡生
态环境,把推进造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必
须有一种 “咬定青山不放松”精神,不畏艰难,推进造林
绿化,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凭着“栽活一
棵,就不愁一坡”的坚定信念,越是条件恶劣,越要艰苦创
业。推进造林绿化,必须统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造林绿
化要赢得农民群众最广泛的参与,坚持增绿增收并举,把生
态建设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
良性互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既种生态林,
也种经济林,既发展林上生态,又发展林下经济,既要让荒
山绿起来,又要让农民富起来,改善生态环境的同事,提高
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3、以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调整,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
环境优化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促进
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发
展。以规模化和高新化为核心,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以高端
化、生态化为导向,加快发展低碳服务业;以生态化、绿色
化为目标,大力改造传统产业。
4、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机
制体制。
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监管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努力形
成民主科学、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监管有序的资源环境制
度体系。创新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转变GDP唯上的政
绩观;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符合吉县实际的生态建设政策法
规体系,加强以“引导”和“预防”为主的政府生态管理模
式。
总之,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
全身心的投入和奋发作为,真正解决一些长期制约我们工作
的问题,进一步全面提升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
平,用优异的工作成绩回报组织、回报人民。始终站在十八
大这个新的起点上开展工作,凝心聚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
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
护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一三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