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航天精神”调研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为例 北京市科技大学党校九期二班二组: 吴军豪 刘文豪 邵煜程 党世英 李冰 王丹 张彤 卢媛
指导人:侯海娟
[摘要] 针对人们的精神领域受到经济利益的极大冲击,在某些人心中滋生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思想 ,本 文从论述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入手 ,阐明了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具体解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指出弘扬 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的社会意义,并提出弘扬和培育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 [关键词] 载人航天 ;精神 ;弘扬 ;培育 [正文]古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今有中国多人多天 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业绩,人们的愿望一个个地实现,一部奋斗史,一段奉献情,震撼了干百万中国人的心,载人航天精神 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不断地与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发生碰撞和冲突,精神领域更是受到经济效 益的极大冲击在某些人心中滋生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老一辈无产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 精神开始淡化,特别是在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身上体现得更 为明显。中国载人航天精神虽然比较集中于航天科技领域,然 而它却对我国其他各领域的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这种精神是 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学习和发扬的。“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所以,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须一如既往地坚持灌输原理,用载人航天 精神教育民众,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在2005年11月2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3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 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 人航天精神,赢得了亿万人民的共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强大精神力量。航天英雄在与港澳同胞的对话中,被问到家与 国如何取舍时,他们表示:“国在前,家在后,有国才有家,当国家 需要时,自当报效祖国。”这种坚忍不拔的航天精神和感人的国家情怀,与中国人民心有灵犀,彼此相通。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伟大民族,不断地发展壮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 明,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促进和支撑这个伟大民族克服万难,饱经沧桑而又永葆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是什么 呢?那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一种代代相传的信仰,一种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无法复制和简单模仿的巨大精神力量。它在实践中体现为大多数民族成员认同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是极具亲和力和融合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来讲,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我们的“四个特别”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 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团结统一精神在载人航天事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载人航天工程直接参加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跨世纪工程凝聚着干百万人的心血,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创造今天飞天辉煌的人们,一定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被历史所铭记。 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的体现。一个人只有心怀国家,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具有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崇高信念的指导下,才能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是我党我军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有优势,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老一辈革命家在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斗争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大炮。这种战斗的精神在和平的年代里依然十分重要,具体体现为对难关的毫不畏惧的勇敢精神。 特别能攻关,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是自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载人航天工程中先后攻克了多项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舱段分离技术、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液体回路 热控技术、大型降落伞技术、应急救生技术、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返回舱升力控制与过载控制技术等。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同时,顺利地实现了管理方面的创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和精 华,也是我党我军根本宗旨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 主义的有力证明。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宝琨 40年如一日,从首都北京到秦岭深山,从繁华的都市到闭塞 的山沟,默默地奉献。从载人航天发动机的立项攻关到连续6 次参加飞行试验连续获得成功,张宝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超 常的代价,在他身后留下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航天路。每一名航天工程工作人员的背后都有着无数奉献的故事践行一个个奉献者的足迹。 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的社会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 1992年 9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 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 济、科技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一伟大工程取得成功向世人展 现我们科技实力的同时,也在向世人传播着一种载人航天的精 神。这种精神层面的收获是多少物质上的收获所无法比拟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因而,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是极其必要的。 首先,弘扬与培育载人航天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汉语大词典》中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谓国家兴 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正 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也正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功臣们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铸成了辉煌的事业。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也必将影响着千百万的中国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在当前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可小视对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培育。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虽然极大地促 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出现空虚,一部分人思想中的 社会道德信仰和社会价值理念已被严重扭曲,滋生了得过且过、自由散漫的享乐习气,这种人们精神世界中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成为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而载人航天工程中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都是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在忘我地工作着,这一点已经成为航天人最基本 、最起码的工作准则,并以此赢得了人们的好评与赞扬,也给其他行业的人们树立了榜样。 有这样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航天人所具有的工作责任感。神州六号飞船起飞前,四名负责平台管理的科技人员为了赶走 1000多只蜻蜓,又不能破坏飞船舱,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一只只捕捉,和这些不速之客奋战了三天三夜。以航天精神为核心的高度工作责任感的塑造与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航天人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也必使祖国的航天事业更加辉煌。 其次,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提高 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威望。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它在告诉世界:中国不仅仅是一个生产衣服、袜子, 倾销低廉粗纺轻工业品的国家,在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以及高、精、尖的空间扩展方面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神舟飞船的研制中,中国依靠的完全是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制造业。它的成功,可以增强国际上对中国技术和产品的信赖,核心技术的突 破,使神舟飞船深深打上了“中国制造”的烙印,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并成为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以载人航天精神为支撑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国内外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产生 积极影响,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2006年 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 天”,凝聚着所有参加工程研制、实验、建设的科学家、工程技术 、人员和航天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神六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 成功,是中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既是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大壮举,也是中国人民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再次,弘扬和培育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费俊龙、聂海胜在出席完北京庆祝大会的第二天,就随代表团来到香港和澳门访问,与特区人民分享国家航天事业飞跃发 展带来的自豪和骄傲,再次表明了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区的关心 和重视。费俊龙、聂海胜的到访 ,在港澳又一次掀起了太空热,激发起年轻一代对天文、太空和科学的兴趣,让市民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