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宁夏生态移民地区后续发展
情况调查分析
任 帅
生态移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践。宁夏以改善
民生为落脚点,将南部山区广大人民的脱贫致富与充
分利用现有国土资源结合在一起,脱贫与发展相结合,
探索出了生态移民发展之道。移民的发展问题关系到
生态移民的成败得失,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 视。经过几年的发展,生态移民生活稳定,生产水平有
所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在永宁县、平
罗县、青铜峡市、红寺堡区和盐池县随机抽取56户生
态移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宁夏生态移民后期移
民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现阶段发展情况 (一)生态移民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南部山区是宁夏生态移民的主战场,这里的自然
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极
差。生态移民后,新的居住环境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
设施基本齐全,就医、就学便利,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
到根本改变,为移民群众奠定了脱贫致富的基础。由下
图看,被调查56户中,农户普遍认为生活水平改善,主
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改善和上学就医这三项
上,分别有52户、47户和41户,且移民1—2年的农户
对此深有体会,分别占53.8%、48.9% ̄I1 51.2%。
(二)移民产业结构单一
据调查,生态移民使得移民产业结构变得单一,由
原来的以外出打工配合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转变为单
纯地以外出打工为主。移民后,原有的产业结构遭到破
坏,新的产业结构还未建立,在这种情况下,移民基本
上依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移民收人暂时出现下降。
被调查的56户移民,在移民前,有85.7%的家庭
从事种植业、有55.4%的家庭从事养殖业、有48.2%的
家庭外出务工,这说明大多数移民家庭拥有双份或多
份收入来源。移民后,搞种植、养殖的家庭大幅度减少
(两者累计为14.3%),外出打工的家庭增加到73.2%, 增加了25个百分点(外出打工比=家庭外出打工劳动
力/家庭劳动力)。移民地区第j产业发展滞后,商业餐
饮业、交通运输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移民收入水平低
在移民前,移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
为主,外出打工为辅。其中,有55.4%的家庭以种植业为第
一大收入来源,有28.6%的家庭以养殖业为第一大收入来
源,有16%的家庭以外出打工为第一大收入来源。移民
后,绝大部分家庭(占75%)以外出打工作为第一大收入
来源。移民后,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移民
的收入领域变窄,由原来的以外出打工配合种植业、养殖
业为生,转变为单纯的以外出打工为生。移民收入水平发
生变化,有38%的被调查者认为移民使得自己的家庭收
入减少了,32%的被调查者认为收入没有改善。
(四)生产投入低
移民后外出比较低的家庭,生产支出减少,移民时
问较长的家庭生产支出增加。整体而言,生产支出下降。
其中大部分原来依赖种植业、养殖业的家庭,转变为以
依赖外出打工为生,失去了原本在种植和养殖上的生产
投入,这是整体生产支出下降的原因。另外,在还没有完
全融人新环境下,移民在生产投入上较为谨慎。调查数
据表明,随着人们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接纳与融入,生产
支出会逐步提高。由图5可以看出,移民5年以上移民
生产投入增加的占88.2%,而移民1-2年和2—5年移民
生产投入有所增加的仅占10.7%和20%。
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前期生态移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在移民安置
后应着力解决移民的发展问题。现阶段,移民地区的发
展还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完善、移民收入水平低、劳动者
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后续生产发展困难等诸多问题。
(一)需要完善产业结构。生态移民使移民丧失了
原有的产业结构,而新的产业结构的建立需要一个过
程。现阶段移民单纯地依靠外出打工谋生,
但是他们有 着多年的种植、养殖经验,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方面
有着较高的需求。移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产业结构还很不完善。从调查情况来看,商业餐饮业和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原移民地发展极为滞后。移民后,
交通运输业开始有所发展。 (二)需要着力提高移民的收入水平。生态移民后,
移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和原居住地相比有所减少,其中,
家庭收入减少在外出比较低的家庭显得尤为严重。移
民大多是贫困的务农者,移民后,由于在养殖业、种植
业上受到自然资源的客观限制,他们能够从事的行业
范围变窄。移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外务工所能够
胜任的工作较少,加之没有充分的招聘信息,他们不能
很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后续生产发展困难。生态移民后,在还没有完全
融人新环境下,移民在生产投人上较为谨慎,生产投入不
足。移民安置后,移民分得的土地较少,发展种植业、养殖
业遇到阻碍。来自贫困地区的移民缺少发展资金,不能够
及时的进行生产『生投入,走上自主致富的道路。移民缺乏
相关的生产经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处境艰难。
(四)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调查显示:贫困
山区农民劳动力中,文盲占23.5%、小学占31.5%、初中
占35%、高中及以上只占10%,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劳
动技能落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数以体力劳动为
主,而在移民项目中又缺乏配套的科技和职业技能培
训,致使移民劳动力资源呈现结构性过剩,不利于移民
农户的增收及移民区的发展。
三、解决途径 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的发展是移民工程能否成功
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
金,采取各种措施,引导移民转变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增加移民收入,同时积极发挥和调动移民的积极性,促
进自主就业。
(一)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增收渠道。加快对移民地
区的产业调整,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不断延伸
相关的产业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增收渠
道。为移民搭建增收平台,因地制宜,引导移民利用好
安置地区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相关政策,使移民重
新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一要鼓励农民学习新技能、探
询新行业,更新观念,实现自主就业。二要努力建设现
代农业。鼓励农民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方式,释放 劳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精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
值。三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充分利用生态
移民带来丰富的劳动力,支持鼓励移民和社会各阶层
力量进行投资生产;利用好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
机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主导产业。
(二)提高移民的就业能力,扩大就业面。提高移民
的文化素质将为其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
础。提高外出打工者的文化素质、就业能力,使其较为
轻松地寻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是针对性地开设各种培
训班,对移民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技
能,尽最大可能让移民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和经营
特长,以满足市场的用工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面。二是针对他们及时收集、公布外出务工信息,为移
民就业搭建便利、有效的信息平台。三是加大对教育事
业上的投人,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加强对高等教
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
移民地区培养人才。
(三)扶持移民在新地区发展生产。扶持移民在新
地区发展生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发展生产
不仅是生态移民的建设要求,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发展要求。扶持移民发展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的科学发展观。一要整合资金,加大对生态移民的财政
资金投入。对渴望发展生产的移民予以资金支持、政策
支持和技能支持。针对移民,制定进一步的补贴性的惠
农政策,促进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提高移民的生产
积极性,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二要加大对种植
业、养殖业的生产指导,加强对移民的技术培训服务,
引导移民走上技术致富的道路。三要进一步加大项目
投资,尤其是一些能切实改善移民地区生产生活的项
目,重点支持生态建设后续产业的发展。
(四)进一步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策及
制度保障,解决移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一要积极调整财
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移民地区社会保障资金的投
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
活保障等制度,为移民的生活提供保障。二要逐步完善
移民群众在医疗、人学、就业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使全
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三要健全移民地区生产服务体
系,加大对生产技术的指导,加强对市场前景的预测,
帮扶移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统计专业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