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11月(下旬)第09卷第33期总第230期 试论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孙世静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吉林1 3201 3) 摘要: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带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社会意识。她试图通过自己笔下的女性形象去颠覆甚至粉碎 男权神话。本文将通过对池莉九十年代中后期小说文本的分析,论述池莉这一时期作品中主要反映在两性角色的置换与 激烈的对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男权;置换;对抗 DO[:1 0.3969/J.issn.1 671-6596.201 0.35.048 20世纪9O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两方女性 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带有女性主 义倾向的创作文本。池莉是其代表之‘。她以敏锐的女性 眼光关注时代的变化,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的女性意识作品。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文学足伴随着 “五四运动”这一伟大的思想变革和文学变革而闪亮登场 的。女性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的文化处境、历史生成、社 会地位、人生价值、权利利益、个性发展等一系列关涉人 的主体性问题的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在池莉的小说创作中,她通过对女性群体的独特审 视,用文字演绎着不同女人的异样人生。池莉九十年代中 后期作品一改之前温情宽厚的态度,换之以不断挑战男权 意识的决绝态度。她怀着高昂的女性意识重新审视了这个 商品化大潮中物欲膨胀的社会,重新认识了男人在这样一 种物化了的社会中的丑恶嘴脸,重新分析了男女两性在爱 情、婚姻之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社会和历史舞台上所充当 的角色。在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两性角色的置换和激烈 的对抗成为主旋律。 《来来往往》是池莉九十年代巾后期小说的一部力 作。小说的开篇第一句是: “好多男人的实际人生是从有 女人开始的,康伟业就是这种男人。”作品首先就指出女 性之于男性的重要作用,暗示了在两性关系中女性的主动 地位。 段丽娜是康伟业的结发妻子,她与康伟业初识时条件 非常优越,无论相貌、家庭出身、事业都是无可挑剔的。 她青年时代冲破家庭阻力和众人非议,下嫁给了在肉联厂 扛冷冻猪肉的康伟业,使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扫以前的蔫劲和霉味,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衣服穿 得整洁合体,说话自信又响亮,”变成了“一个英俊而有 风度的男青年。”康伟业对她并没有感恩戴德,相反在段 丽娜将自己的身体献给他的时候,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并 因此想临阵脱逃。在这里池莉写出了男人的丑陋,男性诉 求于女性的,只是身体的欲望而已。 婚后的段丽娜盛气凌人,颐气指使。改革的大潮使她渐 渐落后,并与康伟业在情感上的距离越来越大。段丽娜发现 丈夫的情变后,不惜用蛮横的手段干涉丈夫的事业。她放弃 了对时代的追逐,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丈夫和女儿身上,甚至 不惜赔上自己的一生也不让负心的丈夫轻松。段丽娜在这场 战斗中表现出的一种强者风范显示了女性自主性精神气质。 林珠一个年轻、时尚、高雅、聪明的女人,她给了康伟 业一场浪漫的爱情。事实证明,男性压根是不可救药的。爱 情终因男性的无能力合作,就此成为历史的遗憾,……陶醉 于其中的仅仅是女性,而男性永远不会真正入戏,凶为他们 从未想过要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对方,他们念念不忘的只是 自我情欲的释放。 林珠是那个时代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的典型 代表。池莉通过对林珠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独立 意识。她们对自己的生活规划得相当周密和完善,她们漂 亮、多情却不拘囿于感情生活;她们聪明、有能力,勇敢而 潇洒地生活。在生活中她们是优势群体,在两性关系中她们 同样拥有着主动地位。 在《来来往往》中,虽然男人康伟业事业成功、英俊潇 洒,但在两性关系中他始终处于一个被轻视、被遗弃的位 置。在小说巾,男性不再是拥有权力、掌握世界的万能的主 宰者。男性占有绝对优势的某些东西已迁移到女性名F,完 成权力向女性的转移。两性在感情、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已进 行了彻底的置换。 而《小姐你早》中两性之问的冲突则愈演愈烈,把两性 的对立关系表现得惊心动魄。以手刃亲夫作为解决的方式, 至男人于死地。主人公戚润物是个智商很高的女研究员,她 做梦都想不到丈夫会与“耳朵根子从来都没洗干净过”的小 保姆做出苟且之事。面对丈夫的背叛,戚润物痛苦、诧异, 甚至濒临崩溃。在李开玲的开导下,戚润物的女性意识逐步 觉醒,对男权中心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刻,对之进行斗争的决 心、勇气和智慧也迅速增加。 池莉借《小姐你早》声明:当爱情不在时,性别之间所 剩下的就只能是残酷的战斗。这是女性意识的必然反应。因 收稿El期:2010—10—17修回日期:201O-11—14 作者简介:孙世静(1980一),女,吉林籍,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教育。
8b 此她做出了决定: “离婚是肯定的,但是要把离婚变成狠 狠打击王自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打击王自力起到打击这 一类男人的作用,杀一做百。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为 中国女性做一件有益的事情。这样的离婚才是有意义 的离婚。” 池莉在对女性的自主独立,为家庭、社会无私付出肯 定的同时,对在商品大潮中暴富起来的男人进行了无情的 鞭挞。小说充分暴露了当代男权中心主义者的恶德败行。 在她眼中的男人“哪里还是男人?除了怀揣着大把钞票之 外,他们没有了挺直的脊梁,没有了堂堂正正的仪表和神 态,没有了对女性基本的爱情、尊重和礼貌。没有了责 任,信诺和豪气。他们既没有从前男人的勇猛、忠诚、淳 ¥1- ̄I强劲的生命力,也没有现代男人的文化、优雅、含蓄 和永不消失的青春感”。 《生活秀》通过对这个现代自立自强女性形象的塑 造,表现出了女性的优秀品质和女性意识。 在《生活秀》中,池莉以男性雄性特征的削减和男性 主体精神的逐渐弱化为线索,揭示男性形象随着时代的进 步而愈加黯淡的真相。并且,她将这种真相直接指向中国 几千年历史生成的男权中心文化体系。通过对现代男性的 批判和嘲讽,意欲探索出一条解构和颠覆固有两性格局的 路径。这篇小说沿袭了《小姐你早》开始使用的视角,力 图在对男人的刻意批判中正面精心重塑一个崭新而完美的 当代女性形象。 在《来来往往》、 《小姐你早》、 《生活秀》等小说 中,池莉放弃了对男性人物的公正塑造,她把男性的缺点 》 冀 厂_]墼!苎 扩大并丑化,对男性的失望和谴责显得以偏概全。在对两 性群体的评价中褒此贬彼,即对女性群体极力赞美而对男 性群体极尽贬低。 令人高兴的是从池莉近期作品《水与火的缠绵》中, 我们可以看到池莉已由激愤的情绪重新回归温和、沉静。 《水与火的缠绵》是一部关于青春成长的小说,一 部关于生命成长的小说,一部关于城市成长的小说。小说 以从容的笔调描写了主人公曾芒芒从1980年到1998年的生 活和爱情经历。文中开头描述了曾芒芒对爱情的向往,但 在现实面前她放弃了对自己情真意切的锅炉工邝园而选择 了符合世俗眼光、条件较好的高勇。从曾芒芒身上我们也 看到了一个走向成熟的池莉。她在作品中不再对男性进行 大肆的批判而是给予了男性公正的刻画;对女性形象的塑 造也不再是一贯的强者风范而是一个坚定又温婉的女性形 象;对爱情的态度也由从前的不相信爱情转变为对真挚的 爱情有了美好的憧憬。 我们从这部成长的小说中看到了池莉对两性关系的重 新认识和深沉体昧以及对男性的再度理解和对爱的重新追 求。此时的池莉是沉稳的、宽厚的、博大的。池莉心中的 两性关系在经历了割裂、对立后又重新迈向和谐、互补的 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利荣.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兼及新时期女性意识的多 元形态[J].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31(5). [2]路文彬.爱情缺席时代的性别遭遇一一论池莉近期小说中的女 性意识[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0,23(4). [3]西慧玲.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覆盖[J].北方论丛,2003,1. (上接第85页)律,名人的一般活动都有新闻价值。那么名 人的重要活动更有新闻价值。从市长亲自改会名的典型事 实可以看出:上海经济建设打的是“中华牌”,上海市领 导有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广阔胸怀和气度,同时在全国 各地的支援下取得GDP的大增幅。通篇以小见大,内涵深 刻。语言运用准确、简洁,新闻语言是带有新闻特性、设 和信息传播的实用语言,讲究的是准确、简洁、通俗易 懂,短新闻尤其如此。 广播电视短新闻采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门见 山,忌写套话。开门见山,在短新闻写作中是开门见事实 信息。短新闻写作,一定要实打实,防止空对空。广播电 视短新闻尤其忌“在某某会议精神的鼓舞下”、“遵照某 某指示精神……”、“学习了……贯彻了……认识到…… 一致认为”等模式化写法。(2)善于概括,压缩过程。有 些短新闻做到了一事一报,但有时一件事情的过程很复 杂,要将复杂的事情简单明了,这就要求善于概括。新闻 的概括是对主要事实的压缩,不是空讲道理。在概括的的 过程中注意对基本事实做轮廓式的介绍。(3)文字精炼, 多用短句。我国汉语实际上是非常讲究简练、明白晓畅 的,新闻写作在用词造句上一定要注意字斟句酌,多加推 敲。作家老舍在《祠星集。打倒洋八股》中说:“在背上 背着”,在汉语里“背着”就够了,不必一定说“在背上 背着”,因为放在肩上叫做“扛”,放在腋下叫做“夹 着”,不会发生混乱。因此“用手去拿”、“用笔写 字”、“用眼睛看”、“拿针线缝衣服”……直接说成 “拿”、“写字”、“看”、“缝衣”……足可。另外, 长句改短句,这在广播电视短新闻写作中也非常必要。广 播电视短新闻在采制中还可适当穿插一些现场录音、同期 声等,以增强现场感和信息的权威性。电视短新闻还应讲 究精选图像(镜头语言)。这些也是当前广播电视短新闻 采制中容易忽视的方面,也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略)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