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53,No.05 . 2019
·89·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52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李 菊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 要 服装是社会不断进步成长的产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品位渐渐提高,对于服装开始有了个性化与艺术化的需求,所以服装的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插画艺术和服装设计作为能代表社会民众的审美趋向的两种艺术形式,在使社会民众的精神需求与消费需求得到满意的同时,还需要对社会的审美趋向进行引导和开拓。文章从分秒变化的服装需求和审美趋势中,分析了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 插画艺术;服装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5-89-02 在人类不断成长的历程中,插画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人类在交流过程中自然而然演绎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伴随时代的进步,插画艺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专业形式。插画在服装设计行业中的适宜运用,可以使得服装的时代性提高,还能够让人们对服装个性化与艺术化的需求得到满足。 1 插画的概述和渊源 插画是发源最早的一种设计艺术,在一些文献中阐述为“插录依附在书籍刊物中的图画”。最初是为了进行阐述、说明、或者提供联想的空间;后来发展成为拥有确切功能、目的性和商业性质的绘画。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插画更是深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影视方面的场景设计、游戏方面的人物设计和广告插画等等,变成一种无处不在的视觉标记。 我国插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是颇为悠久的,虽然在现代插画获得了一些新的定义,但是回看走过的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插画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最早是出土于湖南长沙市的一份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其上有很多绘画的痕迹,全部是用兽类或者人与动物形象的图形结合形成;宋代时,物质经济的进步和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插画的内容也变得愈加丰富,多见于佛教的经文之上,这一阶段甚至还出现了具有商业气息的宣传印刷品。明朝中期以后,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图书出版商使用精彩的插画来吸引顾客已经是十分普遍的场景了[1]。 近代由于经济的不断进步,插画的工具和完成方法变得丰富,社会上渐渐涌现出针对这种设计的探究,为插画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插画作为一种可以独自表现意义的图像,开始踏入艺术方向的设计殿堂。随着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图像成为这个时代的载体,无法规避地成为重要角色。而插画拥有的本质——图像,也使得插画艺术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拥有重要地位。 2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的价值 2.1 填补了印花技术的不足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生产的方法发生了巨大而彻底的变化,机械化作业方式的出现,大大加强了生产力,在服装行业也出现了机械印花的技术。由于机械化生产的便利,导致这种方法广泛使用于服装的设计制作上,帮助服装行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机械印花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由于模板制作成本较高,加工企业经常会采用一个印花模板进行生产制作,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会被置于靠后的位置,由此会导致与服装时尚相冲突的现象发生。和这种普遍的印花技术比较,插画这种形式则更加具备优越性。插画艺术的图案和样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同时兼具多种风格和特征,服装设计师可以自如地进行选择,尝试各种新颖的图案来进行创作。这种灵活多变的艺术可以帮助服装设计行业满足大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2]。 2.2 插画艺术可以增加服装设计的商业潜能 伴随人们物质水平的极大丰富,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服装开始成为展示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这就需要服装行业生产出更多更独到的服装。但在服装总类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服装设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插花艺术恰好可以帮助服装设计行业解决这个问题。插画艺术是用线、色块、图案、空间等基本的绘画语言来进行视觉传达的一种艺术形式。对此,服装行业就能够根据消费者的想法进行针对性设计,使用个性化的插画图形和纹饰对服饰进行创意设计,方便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 3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插图艺术在服装设计原则中的运用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其实不像插画艺术本身的创作一样天马行空,而是要遵循一些规则,如,插画图案需要与服装的整体形象相符合,在插画艺术运用于服装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插画可以有非常丰富的创作空间,所以创作出来的图案必须和服装设计的整体形象一致,否则会削弱服装设计本身的魅力,从而难以达到用插画帮助提升服装品味的目的;插画艺术在服装相关的设计中应用时还需要注意到协调性的问题,不仅要满足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审美要求,还需要传达出服装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适合到服装的整个结构中,在协调、搭配的基础之上,较好地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插画艺术的图案与面料的搭配同样重要,不同的服装面料要搭配合适的插画图案,要使得插画图案和面料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3.2 插画在服装设计推广中的运用 插画在服装设计推广中运用的例子实际在世界时装史萌芽诞生的时期就开始了。在十六世纪之时,就已经有出版刊物来反映具有地区服装差异的相关插画了。1672年,欧洲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时尚类刊物,至此法国女性的服装风格开始辐射整个欧洲。在照相技术还不曾出现的年代,插画成为了满足人们对时尚渴望的唯一渠道。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之时,法兰西确立了世界时装的中间地位,更多的目光聚集到了时尚领域,插画也由此得到了53
·90· 更加宽广的表现空间。二十世纪伊始,插画甚至开始成为时尚本体,不少尖端的时尚杂志如《VOGUE》,开始用插画当作刊物的封皮[3]。 3.3 插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运用 插画是一项应用型的艺术形式,在服装设计上表达出的艺术形象,符合当下时代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民众设计出的不同风格,可以更好地被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接受,具有极大的市场基础。 从视觉语言的方向出发,插画分为追求真实的类型与概念类型的插画,追求真实类型的插画往往注重图像的真实性,利用真实存在的事物来表达真情实感;概念类型的插画则常利用独特的视觉手法暗喻个人主义。这些手法通过对个性化的体现,来转变成民众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一种选择。千禧年来,服装上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各式各样的插画艺术,如超现实风格、卡通风格等等。 超现实风格,实际上是一种以具体形象为基准展开而形成的表现方式,把现实中存在的具象事物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独立的创作元素在画面上以不合理的方式组合。这种艺术手法变成插画艺术甚至设计中不能或缺的一种形式。服装设计中运用这种插画类型的例子不在少数,且大多为大众接受。如赛博朋克、废土风格等等,这些类型的服装基于人们对熟悉的现实事物的厌烦,转而进军人们复杂的精神世界,以画面的荒诞和怪异加之人们意想不到的象征意义收获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冲击。 卡通风格同样是概念类型插画的一种表现方法,卡通经常以活力可爱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中。这种风格不但为儿童喜爱,也慢慢被许多青年所接受。如村上隆、卡瓦斯等等艺术家创作出的卡通形象,应用在服装上收获了广泛的好评。拥有一款印有卡通形象的服装,不仅可以拥有特殊的识别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亲和力,这种形象良好的卡通插画可以使得穿着者和外界产生良好的互动[4]。 4 小结 插画这种形式的强大融合性决定了它和其余艺术之间的联系只会愈来愈亲密。而插画艺术和服装设计这两者的结合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从这个方向出发,应当持续地发掘两者可以通融的点进行组合、碰撞,用插画的艺术思维对服装设计行业进行创新和解构,用服装设计行业的艺术行为来诠释和宣传插画艺术,实现两者的和谐共赢。 参考文献 [1]冯建文.平面设计中的插画艺术[J].包装工程,2016(16):173-176. [2]徐剑,邓黎黎.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8):199-200. [3]齐英娇,侯东昱.时尚杂志中的插图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7(3). [4]刘菁华.插画艺术应用于服装设计中的价值探讨[J].才智,2017(36):245. (上接第88页) (2)深入挖掘地方精英,比如布依族布摩、族长、地方老师等,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地方精英,大力推广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引进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领域战略的投资者,完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线路。 (3)充分挖掘羊场乡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和扶持布依族文化品牌,建设盘州市羊场乡布依族展演中心,抓住游客的消费心理,大力发展羊场乡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开发羊场乡民族特色商品,因地制宜的发展民俗民风旅游。民俗民风旅游应当与现代生活衔接,需要保护和传承,需要与市场相结合。 4 小结 盘州市羊场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景观异彩纷呈。我们可以把文化与旅游巧妙的结合起来,虽然文化和旅游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有明确的边界,但是又常常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找准定位,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其次,要合理布局,在着眼于文化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下,因地制宜,盘州市羊场乡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羊场乡布依族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科学统筹、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背景下,打造具有布依风情的文化生态园,避免民族文化旅游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再者,建设和管理力图引导游客走进自然,走进民族特色村,体验传统文化艺术的实用性,享受原生态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表演,品味原生态食品,购特色工艺商品,回归自然。最终,从根本上去改变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带动更多的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郭旭,赵宝福,邢贵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导向[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6):172-175. [2] 尹剑峰,柳远超,龙梅兰.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1):8-13. [3] 卿春林.打造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几点思考[N].贵州民族报,2019-02-11(A03). [2]郭旭,赵宝福,邢贵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导向[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6):172-175. [3]尹剑峰,柳远超,龙梅兰.贵州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