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保山从干树金矿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讨论

云南保山从干树金矿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讨论

2011年第30卷第2期130~133页 云南地质 CN53—1041/P ISSN1004—1885 云南保山从干树金矿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讨论 李先棋,涂向衡,杜彦强,李琼仙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调大队,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从干树金矿赋存于怒江构造带高黎贡山岩群变质岩系中,有两个明显的次级矿化带,具多期次 成矿作用特点:前期可能为沉积变质赋矿,后期为剪切(构造热液)成矿。晚期在浅部风化淋滤富集。剪切 作用形成的金矿是主体。 关键词:沉积蚀变型金矿;脆韧性剪切带;含金变质岩系;地层构造控矿;云南保山从干树 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11)02—130 ̄4 

从干树金矿区位于怒江南段西岸高黎贡山东坡,属保山市坝湾乡。我队l:20万腾冲幅区域化探异常 检查发现。该Au、As、sb组合异常沿怒江断裂带西侧的从干树一芒柳一带展布,南北长9km、东西宽 3km~4km、面积约34km ,对“三江”成矿带寻找贵金属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高黎贡山褶皱带东缘,以怒江主断裂为界:其西分布中元古界高黎贡山岩群,为一套低角闪 岩相区域变质岩,以发育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钙硅酸盐岩、大理岩为特征;其东为上寒武统保山组板 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夹结晶灰岩,石炭系灰岩、砂板岩、玄武岩,三叠系页岩、砂岩夹灰岩及中侏罗统 红色碎屑岩。 区域上西部为大规模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矿区内高黎贡山岩群中普遍发育片麻状花岗岩、花 岗伟晶岩及石英脉。 本区处于怒江断裂带上。这条南北向延伸的分划性断裂,具有多期多层次变形特征,早期表现为韧性 剪切带,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的怒江韧性剪切带宽2km~3km,卷入变形的高黎贡山岩群发育两期面 理(S 平行S ),并具退变质特征,沿S 平行S。的复合面理中发育近浅表层脆性断裂、褶皱等构造。晚 期的怒江断裂宽数百米,为一条脆性右行走滑断层。 

2矿区地质 2.1地层 高黎贡山岩群。从干树矿区主要含矿地层,划分2岩段、2亚岩段和5岩性层: 第一岩段(Pt ):角闪黑云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变粒岩,出露于矿区以西地区。 第二岩段(Pt gt ):划分2亚岩段、5岩性层。其中除第一亚岩段a层(Pt gt )的变粒岩分布于矿区西部外,其余 各岩性层在矿区有出露。 ①第一亚岩段b层(Pt gt ):黑云斜长变粒岩与透辉石岩、透辉变粒岩构成条带状构造,夹二云片岩、红柱黑云石 英片岩及少量大理岩,为西部重要的含矿层。 ②第二亚段a层(Pt gt ):细晶含透闪金云大理岩。 b层(Pt ):条带状黑云斜长变粒岩与透闪辉石岩,夹二云片岩、大理岩及少量滑石片岩,为东部重要的含 矿层。 C层(Pt gt ):条带状大理岩夹千枚状钙质片岩。 

收稿日期:2011-o1_o7 作者简介:李先棋(1962~),男,云南镇雄县人,地质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资源评价。 2期 李先棋等:云南保山从干树金矿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讨论 l3l  r ‰ / + + , 一 / 一+ 

湖 b Pt ’ /-4 … ; |+ + / 

二 毒 t. 、 

+ g-m 、Q \ ., 藏 £'b / ; 2 21 1 0,I. /+ + f 

1回10圈 2团II 3团12 ●... ..._J lE:....._J 4团13囵 回14 1 'L 5IP I 一一lI 6团15圈 7囡16 8圈 9回 

图1云南省保山市从干树金矿地质略图 Pig.1 Skech Geological Map of Conggan Au Deposit 1.第四系;2.上寒武统保山组;3.高黎贡山群第二段第一亚段C层;4.高黎贡山岩群第二段第一亚段b层;5. 高黎贡山岩群第二段第一亚段a层;6.高黎贡山岩群第一段第一亚段b层;7.时代不明花岗岩;8.伟晶岩、基 性岩脉;9.变粒岩;10.脆韧性构造岩;11.脆韧性剪切带;12.地质界线;13,S 流劈理产状;14.大岭子矿 段;15.丛干树矿段;16.矿体及编号 

2.2岩浆岩 矿区内发育燕山期(?)黑云二长花岗岩,出露于矿区西部,南北向纵贯全区,出露宽度500m~ 1 000m,岩体东侧接触带距西部矿化带500m一800m。含电气石花岗质伟晶岩脉也较为发育,沿S 面理贯 人,于两个矿化带中脉状产出。此外,在矿区东部的怒江断裂带中,可见零星基性岩脉。 2.3控矿构造 矿体沿怒江主边界断裂西侧分布。通过对高黎贡山岩群研究,区内存在四个世代构造组合,矿化沿第 二世代的变形面分布。其中最特征的构造为一组近南北走向的复合主面理,有片理、片麻理及糜棱理,总 体倾向北东70。一90。,倾角40。~7O。。该主面理与岩性分界面大致平行,并发育轴面与其平行的片内褶 皱,小褶皱枢扭近水平或有倾伏。受后期构造影响,该面理沿走向波状弯曲,垂向上从谷底至山脊产状变 化更大,部分倾向西,部分倾向东。山脊倾角一般较缓,具有重力滑动现象。此外,区内尚有近南北走向 的矿物拉伸线理和走向北西、北东的脆性平移断层。 矿体以微小脉状、透镜状赋存于上述复合面理中的糜棱理等剪切面理中,产状与面理一致。同样受后 期构造影响而使其形态复杂化。 

3矿床地质 3.1金矿体 金矿体成层成群带状出现,从北至南可分为打熊、大岭子、从干树三个矿段。以及东、西两个矿化 带。西矿化带赋存在高黎贡山岩群第二岩段第一亚岩段(Pt:gt )b层中,北起大岭子矿段以南(Ⅳ号 

矿体),往南在从干树矿段矿化最好(CI、CⅡ号矿体);东矿化带赋存于第二岩段第二亚岩段 132 云 南 地 质 30卷 (Pt gt I2 )b层中,北、中、南三矿段均有显示,尤其在大岭子矿段矿化最好(I、Ⅲ、V号矿体)。 产于两矿化带中的金矿体,产状既受容矿岩性层位的制约,又受主剪切面的控制,具有层控加构控的 双重特征。矿体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单个矿体长30m~600m不等,西矿 带规模最大的从干树矿段c I号矿体,地表已控矿体实长>500m,矿体从北到南(低一高)出露相对高 差>400m,倾向东,倾角较陡45。一75。,矿体厚度变化1m一7m,一般厚2.8m~7.39m间,在1123m中 段之上矿体总体向西倾,不同出露标高矿体倾角有一定变化,由北到南(低一高)矿体倾角由陡变缓7O。 

~8O。至2O。~30。,甚至倒向东倾,平均品位3.06g/t。 3.2矿石质量 (1)矿石类型及矿物组成:虽然矿区东西两矿化带赋矿层位不同,但容矿岩石均为条纹一条痕状 (或条带状)含金黑云斜长质(变粒岩)糜棱岩及金属矿化透辉闪石英岩(脉)、钾长透闪透辉岩、透辉 大理岩等。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一毒砂型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银金矿、自然金; 脉石矿物以透辉石、透闪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为主,次有少量电气石、方解石、红柱石、滑石、绢 云母、白云母、帘石等。地表及浅部为氧化矿石,经人工重砂鉴定,见微细粒自然金,除含较多褐铁矿及 泥质外,其余脉石矿物与原生矿类同。 (2)矿石结构构造:新鲜矿石多显浅灰一灰紫色,氧化后多呈黄褐色。矿石结构为微鳞片变晶结构、 粒柱状变晶结构及包含变斑晶(内包晶为微粒透辉石、斜长石)结构,变余纹理透镜状、条纹一条痕 (或条带)状构造。 镜下研究:黑云斜长变粒岩、钙硅酸盐岩类(变余纹理构造)是经韧性剪切变形(糜棱岩化)作用 而细粒化,尔后叠加(热)变质,从而掩盖原有部分剪切变形特征。条纹一条痕(带)(似原岩条带) 状透辉闪石英岩、透辉大理岩类与前者呈间隔式展布,局部似断续透镜状,可能原为(变)布丁一透镜 状钙硅酸盐岩(集合残斑)。这两部分岩石组成不同,组合各异:前者金属矿化相对较弱,后者矿化强。 毒砂等金属矿物为后期热液作用伴以金矿化、沿糜棱理贯人交代改造形成。 金的赋存状态:河南地勘局中心实验室研究光片反射色判断,光片中自然金和银金矿均有发现。银金 矿分布极不均匀,常成堆出现,少有散点状分布。银金矿及自然金的形态以角粒状为主,少量浑圆粒状, 粒度较细,微粒金(<0.01mm)占67.43%,微细粒金占91.33%。赋存状态有包裹金、粒间金两类。载 金矿物主要是脉石矿物和部分金属矿物。 大量矿相鉴定和原生矿单矿物分析测试:在辉锑铋矿、磁黄铁矿中发现形态不规则的微细粒(< 0.0015mm)金包体。人工重砂样最重部分中分别取0.2g、1g、2g、4g、10g进行溶解试验,在4g残渣中 鉴定出自然金,一份中见自然金一粒,呈圆球状,表面光滑,金黄色,d<0.01mm(表1)。单矿物测试 金含量分布结果与镜下鉴定相吻合。 

表1单矿物金含量分配 Tab.1 AI1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Minerals 2期 李先棋等:云南保山从干树金矿控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讨论 l33 3.3元素含量 含矿岩石光谱半定量分析((I)%):As一般为0.3—0.5(有的达1—2),Cu 0.002,Ag 0.001~ 0.0001,Bi<0.0001,Be 0.0001~0.0003,Sb 0.001—0.03含量均偏低。 化学多项分析(t1)%):K2O 3.76~3.92,Na2O 0.14~0.15,CaO 0.34~3.44,MgO 4.11~4.40, SiO2 55~57,A12O3 16.76一l7.80,Fe2O3 7.75—8.00,TiO2 0.60—0.62,灼失量6.19~6.93。 3.4蚀变类型 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等。属脆一韧性剪切带蚀变类型金矿床。 

4控矿条件 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受层位、岩性、剪切构造带的综合控制。 (1)赋矿的两个矿化带,空间展布与高黎贡山岩群第二岩段第一亚岩段b层和第二亚岩段b层的分 布一致,已构成长3km一5km的矿化带,有向南延伸趋势。 (2)金矿形成对容矿岩石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是黑云斜长变粒岩、钙硅酸盐岩类。矿化通常发生 在这类岩石与大理接触部位之下,而大理岩则不含矿。这是极重要的找矿标志。 (3)构造剪切带是长期活动的动力变质带,剪切面理(s:)非常发育,而且剪切顺层发育,主期矿 化带沿这些面理贯人交代,形成条纹一条痕(带)状构造。 (4)钙硅酸盐岩岩脉、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锑铋矿化也是直接找矿标志。原生矿呈浅灰一 灰紫色,风化后呈黄褐色,褐铁矿化是寻找氧化矿的重要特征。 (5)区域化探资料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Au、As、sb元素异常套合区是找矿的有利靶区,经加密 水系和土壤测量圈定浓缩的Au异常可直接找到矿体。 

5矿床成因 矿区矿化带在空间上产出受地层层位和特殊容矿岩性控制,而矿化又主要富集在明显的顺层剪切面理 发育部位。结合容矿岩石的结构构造具多期变形变质的特点,可能原岩沉积金背景含量较高,在早期区域 变质变形时期就产生成矿物质的活化和迁移而形成含金变质岩系,为后期金的富集成矿提供物质基础。在 后期剪切作用叠加热(剪切热,可能还有岩浆热液)变质中,先期分散在糜棱岩化变粒岩或钙硅酸盐岩 中的金元素随“侧分泌”一道再次发生活化、迁移、富集,在合适的剪切面理发育带中沉积形成矿体。 因此初步认为它是一个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前期可能为沉积变质成矿;后期为剪切成矿;晚期 在浅部为风化淋滤富集成矿。但剪切作用形成的金矿是主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