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图书馆一些系统的分析与改善

对图书馆一些系统的分析与改善

专业综合训练报告 * ***** 学 号:************ 班 级:09工业工程一班 组 别:第 2 组 指导教师:*** 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系级教学单位:工业工程系

学 号 090105060014 学生 姓名 李春禹 班 级 组 别 09级工业工程(1)

训 练 目 标

工业工程专业综合训练将综合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知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人机工程学等专业知识,对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和综合检验,使学生进一步获得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训 练 内 容

1.前期资料整理; 2.利用专业知识提出规划、设计方案; 3.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存在的问题; 4.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和措施,评价其效果; 5.专业综合训练报告撰写。(参考)

基 本 要 求

1.全面、系统复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2.积极调研,提前做好项目设计安排,对项目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找到原因,及时调整设计思路,按时、认真完成专业综合训练内容安排; 3.撰写翔实的专业综合训练报告。

参 考 资 料 1.专业课程教材等资料; 2.Internet网络资源;

3.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实际调研的数据资料。

时 间 安 排 第1周 根据综合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整理相关专业知识,设计训练步骤,并开始进入综合训练实际操作。 第2周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综合训练。

第3周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综合训练。 第4周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综合训练报告,准备并完成综合训练答辩环节。

指导教师:毛清华 职 称:副教授 2013年01 月 3日 系级教学单位审批: 年 月 日 专业综合训练 对燕山大学图书馆一些系统的调查与改进 一、专业综合训练整体目标 工业工程综合训练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重要的实践性技能训练环节,是培养工业工程师走上岗位前必备的实践训练之一。开设“专业综合训练”课,旨在通过综合、系统性的训练把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的专门知识进行整合,对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和综合检验,使学生进一步获得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地将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工业工程师的技能结合,其内容包括: (1)对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降低消耗的工作和程序等进行规划、设计、改进与实施; (2)研究、设计与改进组织、工作方法和运营程序; (3)设计与改进操作方法、现场布置; (4)设计与改进工位器具等生产辅助手段; (5)对工作定额、劳动定额等进行分析、测定、改进、制定与评价; (6)对物料、能源等消耗定额进行测定、改进、论证、制定和进行成本核算等。进一步牢记系统“改善”观,在工业工程师的心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专业综合训练具体内容 1.调研背景 燕山大学图书馆前身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图书馆,1997年正式更名为燕山大学图书馆。全馆有正式职工70多人,设有办公室、网络中心、CALIS资源管理部、信息技术部、数字化部、科技查新与参考咨询部、采访编目部、流通部、阅览部等业务部门。到目前为止,我馆收藏有中外文图书110多万册,期刊2200余种。与此同时,图书馆加强了以电子资源为主导方向的资源建设,和以网络资源、电子资源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读者培训和信息导航工作。[1]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宗旨。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 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一切应以服务为核心。由于缺少竞争机制和监督管理,图书馆存在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差等问题,导致书籍管理借阅存在一定问题。 工业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 系统进行设计、改善的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IE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运动、它是一门综合交叉性的边缘学科、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程学、其综旨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 “意识”是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对物质世界有积极地反作用。所谓工业工程意识就是工业工程实践的产物,是对工业工程应用有指导作用的思想方法。工业工程意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和效率意识 工业工程追求最佳整体效益,故必须树立成本和效率意识。一切从大处着眼,从总目标出发;从小处着手,力求节约,杜绝浪费,寻求以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方法去完成。 (2) 问题和改革意识 工业工程师有一个基本信念,即人和工作都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善无止境。为了使工作方法更趋于合理,就要坚持改善再改善。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和改善意识,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寻求对策,勇于改革创新。 (3) 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 工业工程产生以来,推行工作简化(Simplification)、专门化(Specializ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即所谓的“3S”,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现代企业面对多变化的市场需求,经常开发新产品-0、新工艺、新技术,生产方式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但是,工作简化和标准化依然是保证高效率和优质生产的基本条件 (4) 全局和整体意识 现代工业工程追求系统整体优化,各生产要素和各系统效率的提高,必须从全局和整体需要出发。 (5) 以人为中心的意识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其他要素都要通过人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生产系统的设计、管理、革新和发展,使每个人都关心和参加改进工作,以提高效率。 本次调研旨在以工业工程五大意识为导向,综合运用人机工程学,统计学等对图书馆一些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改善意见。

本次调研的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 (一)借还书流程分析及改善 (二)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应用分析

(一) 借还书流程分析及改善

图1 图书馆在今年安装了自助借还书系统,机器只要将读者所借图书上面的条形码扫描一遍,一本书的借阅或归还就完成了。在电梯的两侧各有两台自助查询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询到感兴趣的书籍的存放位置及借阅记录。在还书处,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将自助还书机输出的书籍进行手工分拣,达到一定数量后就用推车将书运回各自所在的楼层。 1.1借书流程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借还书业务流程图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1.1.1显示可借书籍实际找不到 读者在自助查阅机查到某本书后,该书显示有可借本,但是借书时在书架位置却找不到该书,造成动作浪费和时间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该图书在归还后未能及时上架,另一方面是因为负责上架的同学将图书摆放到错误位置。 1.1.2 自助借书系统前排队现象 由于借阅者对自助借书系统操作不熟悉,或者机器本身的原因(如屏幕按键不灵敏),造成机器操作时间较长,排队问题较突出,这就造成了等待浪费和时间浪费。 1.1.3 人员配置不合理 在应用自助借书系统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只是偶尔指导同学进行机器的操作,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有人员闲置,时间利用率低的情况的出现。 1.2还书流程存在的问题 1.2.1 所还书籍不能及时上架 由于在一楼还书处所还书籍并不能直接被放回到各个书库,而是等到一定的时候来进行统一的送回,所以这中间就造成了等待的浪费,也给这时候想要借书

图3 的同学造成了找不到某本书的动作浪费和时间浪费。 1.2.2图书分拣和上架过程存在动作浪费 在还书处只是进行图书归属楼层的的分拣,归还的图书在还书处分拣后,由工作人员运输到各楼层阅览室,在各阅览室又会按照编号进行一次分拣,确定图书在阅览室的具体分属区域。而且,在图书上架过程中,由于上架图书包含区域较大,由于上架路线不合理,经常出现工作人员推着小车重复行走的现象,出现了动作浪费,造成了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增加。 1.3.1借还书流程改善措施 根据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提出了以下改善建议: (1) 经调查,排队现象主要出现在借阅量较大的社科书库(2)407室,而此时工作人员却有大量空闲时间,时间利用率极低,建议在现阶段采用人机混合办理借书的模式,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双服务台的排队模型,相对于单服务台的自助还书系统,还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应在借书处以醒目的指示牌标出操作系统易出现的两处错误:系统初始密码和触屏不灵敏,提示同学们在操作时尽可能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发生。 可行性分析: ➢ 经济可行性:图书馆各阅览室之前各有一套结束扫描工具,不用再额外购买,这样改善成本为零,所以这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指示牌的制作成本很小,但却能提高结束效率,可以施行。 ➢ 技术可行性:阅览室借阅登记人员在应用自助借书系统之前就有借书扫描的工作经验,不需再进行相关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 ➢ 操作可行性: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工资制,同时可以采取同学评价打分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2) 在自助还书机输出书籍后,应当由各书库图书上架工作人员分拣书籍,按照书籍编码顺序分拣。在分拣结束后,应按照书籍在书库与门的远近位置为准则,依次放入书籍。在用小车将书籍搬运至书库后,不再卸载书籍进行分拣,直接用小车运送至各书架进行上架工作,这样就避免了路线的重复,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二) 自助借还书系统的应用分析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一些人力资源成本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为降低人力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