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电影影片质量存在问题

中国电影影片质量存在问题

4.1中国电影影片质量存在的问题
说到电影,无非就是用画面的,艺术的手法讲故事,这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讲什么故
事,怎么讲,对谁讲,还有如何劝别人来听你的故事。而在这几个方面,我国电影产业都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4.1.1剧本过于肤浅
目前很多电影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对电影艺术理解的偏差,这些影片让观众除了感受到光
影交错美轮美奂的画面和现代高科技逼真的特效场景外,没有留下值得反复回味、深刻反思
的东西。目前大部分电影的剧本投资不到总投资的3%。所谓的大成本,大制作,大多将资
金和精力花费在演员之大,投资之大和宣传之大上,真正用心去钻研剧本的,真是少之又少。
说到底,电影存在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故事性和艺术性,是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
而不该为了赚钱而拍电影,拍出了好的东西,自然有人会捧场,过于处心积虑去迎合所谓的
口味,反而会舍本求末,适得其反。
电影故事的情节编织,必须以最真诚的态度,融入自己切身的情感,寻找到最佳的叙事
方式,带领观众走完一段身临其境的情感历程。《阳光灿烂的日子》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此。
姜文将自己对泛黄青春的深情缅怀老老实实地融进了那个青涩的故事中,虽然他作为评述人
数次试图改变故事进程,但这正符合“马晓军”爱面子、爱粉饰自己的人物形象。马晓军与
米兰的爱情故事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完整。不过就是社会青年邂逅少女,念兹在兹,在表白
与担心被拒绝的苦恼中徘徊,最终狂野而“有劲”地释放的故事。看似简单一句话就能涵盖
故事主线,但真正优秀的故事莫不如此:难道《洛奇》不是底层青年在爱情鼓舞下不断挑战
自己,最终击败拳王,证明自己价值的故事?难道《罗马假日》不是一个公主和一个记者在
罗马邂逅后浪漫一日游,最终黯然分手的故事?
4.1.2题材过于局限
国产电影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太喜欢翻拍和跟风,经典的故事,随意截取一段,拍了再
拍,一部电影火了,相似题材的电影必定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三
国”题材的电影就有《赤壁》、《关云长》、《铜雀台》、《华陀与曹操》、《见龙卸甲》等等。而
我国电影目前跟风现象也比较严重,自《英雄》开创了国产武侠大片的新时期以来,银幕上
到处一片刀光剑影,古装武侠牢牢占据着商业片的主流。题材的狭隘与重复给观众造成了审
美疲劳,电影创作陷入狭隘单调的困境。
4.1.5分不清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
由于客观原因,中国的电影投资与制作部门并没有完全做到专业化,基本都是与电视制
作的杂交部门。而负责投资的决策者们往往在他们熟悉的电视剧市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无可避免的,他们习惯于用他们得心应手的电视剧思维去要求电影剧本的创作。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编导片面追求所谓“裂度”,为了一种外在的强烈冲突,不惜牺牲
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去让剧中人物经历类似爹死娘嫁人一般的痛苦,似乎只有这样,剧
中人物才能赚取观众同情的眼泪。于是,一些电视剧常用的“桥段”如“失忆”、“残疾”、
“破产”、“被遗弃”等一再地出现在我们的商业电影中,电影人忘了,观众在影院欣赏电影
时,与辛劳一天后坐在沙发上不动脑筋的欣赏电视剧时的心情完全不一样,他们付出了票价,
就是渴望得到平时得不到的情感体验或理性认知。
4.1.4政治色彩过于浓厚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政治在我国电影界有着很普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使电影的题材收到很多限制,电影播放也受到影响,“不求艺术创新,只求政治
无过”这一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了我国电影业的发展。许多涉及敏感政治话题或被认
为有非正面政治导向的电影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禁播,比如《鬼子来了》和《活着》等等,
另一些电影虽然没有全部遭到禁播,但在公映时也有很大程度的删节,比如陈凯歌导演的《霸
王别姬》就有很多地方被删节,其原因是涉及了文化大革命。
第二是许多英雄传记太过政治化而缺乏了真实性。这里以电影《生死牛玉儒》为例,电
影中牛玉儒患上癌症,依然抓紧时间为百姓工作,直至最后一分钟,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
他完全没有对生命的留恋、亲情的挂怀,这样的表现方式与以往特定年代文艺作品中的某些
表达方式极其相似,都过于强调政治性,既封闭又虚假,但这样的方式在当代的观众中便行
不通了。
4.1.5学习“好莱坞”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电影产业也具有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习好莱坞的“大
片”称为很多导演选择的发展方向。
好莱坞商业大片,是其全球化电影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被称为“高概念电
影”。“所谓‘高概念’电影,是以美国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一种大投入、大制作、大营销、
大市场的‘四大’商业电影模式,其核心是用营销决定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设置未来可以
营销的‘概念’,用大资本为大市场制造影片营销的‘高概念’,以追求最大化的可营销
性。”中式商业大片,又称中国式大片,或主流大片,受好莱坞“高概念”商业大片影响,
类型丰富,强调视听奇观,具有电影想像力,而且讲究明星运用,人物形象鲜明,制作精良,
有着比较强的影像张力,在电影市场中,以其与众不同的形式而崛起,代表了当下国产电影
创作的主流,传达了电影业界“跨国族的制作、放映与接受”的新成绩和新进展。
但是,这些模仿尽管国际化,也使我国电影与其他电影更趋于一体化,即缺少了个性化
的特质,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中
国电影到底应该在世界电影文化领域里有怎样的一个定位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