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核桃室内嫁接繁育技术论文

优质核桃室内嫁接繁育技术论文

优质核桃室内嫁接繁育技术

摘要总结了优质核桃室内嫁接繁育技术,包括砧木处理、接穗处理、室内嫁接、嫁接体移栽、嫁接苗田间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室内嫁接;繁育

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123-02

核桃室内嫁接是繁育良种苗木的重要手段,也是核桃繁育技术的一次变革。它是用一至二年生核桃实生苗作砧木,在冬、春季节和室内人工控制温、湿度的条件下进行嫁接优种苗的工厂化育苗方式,能充分利用优种资源,缩短繁育周期,提高繁育系数,在较短的时间内生产较多的优种嫁接苗木,以满足生产及市场对优种核桃苗木的需求[1]。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砧木处理

1.1选择优良砧木

采用本砧,即普通核桃一至二年生实生苗。选择枝条充实、地上10~15 cm处苗径达到1.0~1.5 cm、径高比1∶(40~50)、无病虫害、无冻害、根系发育完好的砧木。

1.2起苗

砧木苗应在秋季落叶后起苗假植。起苗时要注意保留主根长度为18 cm以上,且无劈裂、无创伤。边起苗边进行临时假植,以防风吹日晒和冻害。

1.3运输

运输时必须有保湿措施,必须在0 ℃以上的环境中运输,确保苗木在运输中不失水、不受冻。

1.4假植

采用深沟假植,沟深80 cm、宽1.0~1.5 m,沟长视苗木数量而定。假植时将苗木稍微倾斜,单株摆放,用湿沙培根,保证每株苗的根部都直接与湿沙接触。苗木全部进沟后覆土,土壤冻结前再覆土封埋,将砧木苗顶梢全部埋没。

2接穗处理

2.1选择优良接穗

接穗必须是优种或优系发育充实的徒长枝、发育枝或无雄花的长果枝。接穗芽体要饱满、无病虫害、无冻害,中部直径要达到1.0~1.5 cm。

2.2接穗的采集

采集时间是秋季落叶前后,宜早不宜迟。此时枝条已贮备足够的养分准备越冬,枝条和芽的含水量也最高。适时采集,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2]。采下的穗条要剪成长50~60 cm的标准接穗,以便于处理、运输和贮存。

2.3接穗的贮藏

贮藏前要进行封蜡处理。不同贮藏条件采用不同封蜡方法:有冷库冷贮条件的,只要将穗条两端剪口封蜡即可;无冷库而用地窖贮藏时,要进行全穗封蜡。封蜡用普通石蜡以水溶法加热,蜡液温

度在95 ℃左右,蘸蜡时速度要快,以免烫伤穗芽。封蜡后的穗条要分品种包装,以每包装100根为宜,并放入适量湿稻草或湿锯末,标记好品种、采穗地点及时间,然后密封包装,放入冷库或地窖存放。贮藏室适宜温度为3 ℃左右,极限温度不低于0 ℃,不高于5℃。空气湿度在80%以上。贮藏期间每隔15~20 d要检查1次,防止失水或霉烂。春季气温回升以后,没有制冷设备的贮藏室要采用冰镇法降温,保证温度不超过7 ℃。

2.4接穗的运输

接穗如需要长途运输,必须采用塑料膜密封包装,确保在运输途中不失水、不受冻。

3室内嫁接设备

3.1操作室

操作室是进行嫁接的场所,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定面积的场地、嫁接床、扁铲、电工刀、小筐、果树嫁接胶带和湿麻袋、供暖设备(暖气、火墙),使操作室温度保持在15~18 ℃。

3.2催醒室

3.2.1催醒床。催醒室是催醒砧木和接穗的专用设备,设有催醒温床。催醒床规格大小和数量应根据生产规模而定。一般1万个嫁接体需建嫁接体催醒温床6~8 m2。温床为长方形,宽1.5 m,以便于操作,长度根据任务量而定。围墙高60 cm,采用木制结构或石砖结构均可,但墙四周要有保温措施,床外围留有50 cm以上的作业道。

3.2.2地热线。首先,在床底铺5 cm厚的粗锯末或珍珠岩,平整踏实后再铺3~5cm厚的沙子,在其上铺地热线。地热线铺设间距为5~7 cm(水平距离),靠温床两端处稍密,中间稍稀。用竹签或钉子在温床底部两端做固线柱。地热线铺设完之后,在线上面铺1层苇席或苇帘,使地热线与基质隔开。地热线必须全部埋入基质内,只需把两端线头露出即可,并接到控温器上。地热线如绝缘层损坏或折断即不能再用,必须更换。

3.2.3基质。采用催醒温床的基质须采用新鲜、干净、无霉烂和无杂质的粗锯末,其厚度为40~50 cm。为增加透气性,较细的锯末要掺入一些刨花。基质入床前要用4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进行消毒、温水加湿,将湿度调到锯末含水量55%左右(手握成团状,一触即散,手不湿为宜)。基质消毒每年嫁接前进行1次,而基质湿度则需随时调整,既不可太干,也不可太湿。

3.2.4消毒。每年嫁接前,对整个催醒室环境要用硫磺熏蒸或用4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消毒,达到灭菌目的。3.2.5密封。嫁接体催醒床要用塑料拱棚密封。拱棚高80 cm,棚内配置干湿球温度计。催醒时床内温度需保持在20~25 ℃,可用电热控温器调控,拱棚内相对湿度要求80%以上。为保证棚内温、湿度达标,相应要求催醒室内的温度也要保持20~25 ℃,可采用暖气或火墙取暖达到其要求温度。同时,在室内地面上应铺砖道,并经常洒水使其蒸发水汽,以提高室内的湿度。

3.3移栽室

移栽室即温室或塑料大棚。嫁接后经过催醒床催醒,接口愈合且接穗已萌动的嫁接体,要及时移栽到温室或大棚内。移栽室要建在背风向阳处,坐北朝南。一般大棚长7 m、宽30 cm左右。北墙和两山墙用双层隔热墙,北墙高度不低于2.5 m。建大棚的数量依生产任务而定,1 m2有效使用面积可栽苗30~40株。大棚需有供暖和保湿设备,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5~20 ℃之间,最高不超过30 ℃,最低不低于7 ℃。供暖可用暖气或火墙,忌用火炉直接供暖。棚外要设草帘,用于夜间保温或白天遮荫降温。

移栽室内要铺设地热线来提高地温。地热线铺设深度为30 cm左右,线间距为20~40 cm,铺线前先在线下铺1层5~10 cm的马粪。在铺线以前,棚内土壤要施足腐熟的底肥,以调整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和通透性。扣棚时间应在10月上中旬以前完成。

3.4贮藏室

贮藏室可用于贮藏接穗和嫁接后经过催醒接穗芽未萌发的嫁接体。贮藏室最好是冷库,也可以用地窖,但地窖的隔热性能要好,窖顶以上土层厚度要达到1 m以上,窖门要用隔热材料,窖内温度要求控制在3 ℃左右,最低不低于0 ℃,最高不超过5 ℃。

4室内嫁接技术

4.1预催醒

4.1.1预催醒砧木。在砧木放入催醒床的前2 d,要调试好催醒的温度和湿度[3]。砧木的适宜催醒温度为20~26 ℃。砧木苗入床时,剔除不合格的砧木。合格砧木要逐棵斜埋在温床上,埋深25 cm

左右(苗根在地热线以上5~10 cm)。砧木催醒一般需要12~15 d,当砧木离皮或顶芽开始萌动时即可嫁接。

4.1.2预催醒接穗。接穗的催醒温度要求在25 ℃左右,催醒前2 d要调试好温床温度,然后再将接穗入床。将入床的接穗平埋在床内,埋深20~25 cm。经贮藏的接穗,蜡封的需要催醒2~3 d,未蜡封的需要催醒1~2 d就可嫁接。嫁接前现采的接穗,首先要喷水化冻,使接穗吸水后再入床催醒,需1~2 d,再进行嫁接。

4.2嫁接

室内嫁接采用舌接法。时间为12月中旬至翌年4月初,其中12月下旬至翌年2月底最好,4月5日后不能嫁接。嫁接前,对经过催醒的砧木和接穗要再次筛选。剔除霉烂和根系变黑的砧木苗,主根保留15 cm,并短截过长的须根和疏除过密的须根,在根颈以上10~20 cm左右光滑通直处,剪断砧木备用。检查催醒后的接穗,剔除失水、变质以及芽体不饱满的穗段[4]。并按粗细初步分类,以便选择与砧木粗细一致的进行匹配。嫁接时,一般2~3个人为1组,削、插、绑有机配合进行流水作业。

4.2.1削斜面、开舌口。用木工扁铲在嫁接床上削砧木和接穗,削面长度为4 cm,然后在斜面约1/3处用电工刀或用嫁接刀开一接舌,舌口深度为2 cm左右。

4.2.2插舌。砧木和接穗削好后立即插舌。插舌时要尽可能选择砧木和接穗粗度一致的匹配组合,使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对齐。插

舌时削面两端要留有1~2 mm的距离(露白),切不可插舌过度。若将削面的舌尖压在削面以外的皮上,则不利于愈合。每个接穗上保留1~2个有效芽即可,在芽以上1.0~1.5 cm处剪断。

4.2.3绑缚。嫁接以后要立即进行绑缚。绑缚材料最好用1.2 cm宽的嫁接专用胶带,也可用塑料条绑扎,绑缚要紧,以避免砧穗滑脱。绑缚后上床催醒前,要用湿麻袋片盖好,以免失水。

4.3嫁接体的催醒

接好的嫁接体要放到已调试好温度的温床上进行催醒,促使砧穗愈合。嫁接体在温床内呈向一边倾斜的单层单株摆放,主根最下端距地热线5~10 cm,接穗顶端埋设深度为10 cm左右,每个嫁接体之间由基质隔离,根系不能相互接触。一般在温床内每1 m2可摆放150~200个嫁接体。

4.3.1温度管理。催醒期间要加强管理,严格监控床内温、湿度。检查温度,可在嫁接体接口深度(15 cm左右)和砧木根端(35 cm左右)各插1个温度计,并经常检查,当接口温度达到26~28 ℃,根端温度达到30 ℃时切断电源,以后一般靠嫁接体自身代谢热量即可维持催醒所需温度[5]。当断电后床内温度仍然过高时,可采用翻倒基质的方法降温或掺入适量凉锯末,使温度降到26~28 ℃之间。

4.3.2湿度调控。若基质湿度超过60%,则应翻倒晾晒或掺干锯末来降低湿度;基质湿度低于50%时,可以喷水加湿。

4.3.3 其他管理措施。催醒期间,发现砧木有大量根芽发生时,

要抹除萌芽,以免影响愈合。嫁接体催醒形成愈合组织的时间,随温度和嫁接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需要8~15 d。当接穗顶部剪口出现一圈愈伤组织或已经愈合时,说明接口已经愈合,催醒过程即完成。

5嫁接体大棚移栽

接口愈合后,将嫁接体移入大棚栽植。栽后10 d以内,每天要用喷雾器喷水数次,以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棚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上。棚内温度、地温应不低于20 ℃,气温应不低于7 ℃、不高于30 ℃。地温过低时,应加大地热线密度。另外,为防止苗木染病,可每隔15~20 d喷1次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倍液,并可结合进行叶面施肥。要及时疏除雌花器,抹除砧木萌芽,注意中耕除草[6]。移栽大棚的揭棚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接棚前15 d左右,要进行通风炼苗,透风口要逐步开大,春季乍暖还寒时,要注意防春寒和高温危害。

6嫁接体室外移栽

经过贮藏的嫁接体,4月上旬以后可进行室外移栽。

(下转第127页)

(上接第124页)

6.1培土法

按株行距30 cm×70 cm开沟栽苗,深度以接口露出地面为准,培土后踏实,浇足水。水渗后,将地上部分培土成垄,接穗顶端埋设2~3 cm。每天喷水1次,直到接穗萌芽拱土。垄上土直到新梢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