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文献,资源,其他论文文档]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其他论文文档]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摘 要 地方文献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是社会和时代发
展的要求根据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对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共建共享方式与
步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地方文献;共建共享
1 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与作用
1.1 共建共享地方文献资源是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4月22 日,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发文,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全国各地各类型图书馆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共享工程”并开始实施,如湖
北省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实施的文化创新工程— 湖北“共享工程”,根据本省文化信息
资源建设的需求,将重点补充地方特色资源,对湖北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全国范
围内的共建共享.地方文献作为我国文献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享工
程”的主要内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出现了修志热,20世纪90年代后,各地政府又大力开发地方旅
游资源,使得大量从事地方史和地方资源研究的人员涌入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达
到极致,地方文献“资政、励志、存史”的重要价值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虽然我国地
方文献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发展快速,编制了大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文摘、题录、手册、
年鉴、图集等,建设了一大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各
种变革,传统的地方文献建设与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网络时代读者和用户的需要,因此,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实现是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1.3 共建共享是解决当前地方文献工作所存在问题的主要途经
1.4 共建共享是保护地方文献遗产的需要地方文献不同于其它文献,虽然数量大,范围
广,种类多,但每种文献的出版、发行和保存数量较少,许多是“孤本”,有的属于不再
生文献资源,如地方民间传说、拓片、碑文等,加之传播范围和传播渠道的限制,一旦失
传就无法挽回.通过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利用上,就可打
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有利于保证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有利于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
2 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
2.1 统一规划与协调
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建设应纳入全国和各地的“共享工程”中,加大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建
设的力度,从地方文献资源的采集、数据库建设、提供与利用等方面进行协调与合作,避
免重复浪费,使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统一规划下高效、
健康、有序的开展.

2.2 统一标准与规范
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参加馆要坚持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如统一的
用户界面、统一的数据格式、统一的著录规则等;数据加工处理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国内
标准和国内高校的条例、细则;服务系统软硬件配置,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开放式操作系统
平台技术、网络通讯协议TCP/IP技术、面向广域网的数据库技术等,以保障图书馆的计
算机网络支持环境,使其能在广域网上互联.

2.3 便于用户利用
目前国内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提高文献保障能力为目标,
一种是以提高信息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为目标.对一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而言,让用
户以最快、最便捷、最廉价的方式知道自己所需文献在什么地方,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
拥有这些文献,而文献拥有数可以通过文献传输能力得以改善.在各种全国性、系统性的
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已建立的情况下,建设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获
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和廉价,否则无优势可言.

2.4 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地方文献的最大特色是地域性,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的
收藏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应在这种特色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而不能推翻打乱、重建重组.各级各类图书馆应根据所处环境,充分开发地方文献资源,
建立一个既符合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要求,又充分体现地方文献信息特色的保障机制.

3 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和实现步骤
3.1 确定地方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规划.合理协调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根据《全国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各图书馆应
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制订一个长远的地方文献资源布局实施方案,确定地方文献资源布
局的原则、目标、模式、组织体系和实施步骤,通过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微观
实践活动,使同系统和同地区之间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分布形成统一的、协
调优化的整体.

3.2 集中联合编目.实现馆藏共知
实现共享的前提之一是要实现馆藏共知,馆藏共知的主要方式就是联机编目.计算机技术、
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图书情报单位提供了联机联合编目的大好环境,编制网上的地方文
献联合目录已不再是设想,所缺乏的只是成员馆之间的合作问题.因此,应统一地方文献
编目规则,统一MARC格式,统一著录标准,尽快实现各种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
联合联机编目,使各图书馆和读者在网上就能获知各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情况,以提高
编目工作效率和书目数据质量,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

3.3 全力搞好数据库建设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使人们在Inlernet网上实现地方文献共享的需要。也是对国家文献
数据库的补充.地方特色是地方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各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状以
及有关部门规划,来规范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要选择利用率高,有一
定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各类地方文献数据
库.如从反映文献的详简级次上,可建立有关地方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从反映文献的内容上,可建立地方人文、历史类数据库、地方商情类数据库、地方综合类
数据库;从反映文献的形式上,可建立地方图书、报刊索引数据库、地方照片数据库、地
方拓片数据库等.无论建立何种内容、形式的数据库,都要主意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使
其符合资源共享的要求.

3.4 建设地方文献联合查目中心。进行地方电子文献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在健全各馆
的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做到地方文献数据和回溯数据的完整准确的前提下,提供网上的
远程查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设地方文献资源联合目录,通过统一的平台,设置集中型
的地方文献书目查询系统.各图书馆还可通过行业、地方或自己的网站,进行地方文献电
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开展全方位的查询服务.

3.5 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源往往保存在异地,馆际互借是实现馆藏地方文
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文献的互借和传递应打破传统的地域间的限制和系统间
的限制,并参照CALIS和其他地区的有关操作方式,制定馆际互借的实施办法和有关协议,
建立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缩短馆际互借的时间,减少借阅环节,并采用有偿服务和无偿
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3.6 开展多种模式的地方文献服务
数字图书馆文献内容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广泛的可存取性、资源共享性和开放
性特征,使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呈多样化模式,如交互式模式、个性化模式、集成化模式、
电子邮件模式、FAQ模式、合作数字模式等.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同样可以借鉴这些模式,
满足读者不同方式的地方文献资源服务需求.

总之,实现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是要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的保障体系;二是增强共建意识,协作建设信息资源;三是要处理好“共建”与“共享”
的关系;四是要普及使用新技术,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人才.
(梁光荣 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