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做拓片 在数码照相、摄像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 “拓片”这个 名词已渐渐被大家遗忘,只有少数的文物学科工作人员或爱 好者在工作或茶余饭后的谈天中偶尔提起它。殊不知,比起 数码类的现代技术,拓片还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这种不可 替代性来源于拓片对原物一比一的真实写照,至今仍是最科 学的记录方法之一。概括而言,拓片,就是将宣纸贴在器物 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 在古代社会,甲骨文字、 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有凹 凸纹饰的器物,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记录。对于不同材质的 器物,现代已发展出各异的拓印工艺,如对木雕的拓印,就 有“干拓”工艺。但拓印的基本方法万变不离其衷,可概括 为以下四步:第一步,剔清要拓的花纹或文字,摩崖石刻、 画像石、碑刻等可水洗,但青铜铭文、古钱币、甲骨文字、 画像砖、木雕等上细微的土锈需用削尖的竹筷或牙签慢慢剔 除干净。第二步,选取大小合适的宣纸覆盖要拓的文字或花 纹,用毛巾轻轻润湿使宣纸贴于器物表面。 倘有不能紧贴者, 可在宣纸上再蒙上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面(塑料袋也可) 用蘸了白芨水的毛刷轻轻敲捶,赶走残留在宣纸与器表间的 气泡。白芨水是用中药泡出的无色、透明但略有粘性的水, 有利于宣纸附着在器物表面,拓印后易剥离。如若不方便购 买白芨, 用清水也可。 第三步, 去除纸保护面, 待湿纸稍干。 这一步虽不需要人工操作,但对于干湿度的把握及其重要。 宣纸偏湿,墨汁氲散;宣纸太干,宣纸不能紧贴印面,不利 拓印。因此,一般纸张在肉眼看上去已无明显水印、但宣纸 尚紧贴印面之时。第四步,用带墨均匀的扑子,向纸上轻轻 扑打,用墨宁淡勿浓,多次均匀拍打后,黑白分明的拓片形 成。这里的扑子,俗称“拓包” ,用塑料薄膜包裹棉花,再 在外包裹一层纹理细腻的丝绸或其他丝织物既可。拓包的大 小根据器物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在拓一件器物时需有两个 拓包,一个用来匀墨,另一则用于在纸面轻轻扑打。做拓片 的基本方法看似简单,但要完成一张高质量的拓片,操作者 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如:针对不同材质的器物,在拓 印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方面的问题;真正的拓片需要包含原作 的创作理念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刻理解,需要工作者的耐 心、细心和屡败屡战的尝试才行, “动手做拓片”活动之所 以在博物馆联展中推出,其目的是想对有兴趣的学生起到一 定的启蒙作用。 1 •四穗叶蟠螭纹镜 战国晚期-西汉早期 该镜约24公分,尺 寸较大。
2•四神规矩镜 西汉铭文“清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 文章,延年益寿去不羊(祥) ,与天无极如日之光,千秋长
乐。” 3 •四穗叶蟠螭纹镜 西汉早期 铭文:“大乐贵富得所 喜,千秋万岁宜酒食。” 4•七乳神兽画纹带镜 汉代5 •连弧 瑞兽镜战国晚期 -西汉早期 拱形弦纹钮外双兽环绕,连弧纹 内两种造型的瑞兽相间环绕,非常罕见。 6•四仙人骑瑞兽 菱花镜唐四仙人骑仙鹤、凤凰、辟邪(双角) 、天禄(独角) 飘逸在祥云之间。约 20余公分,全品相,罕见。 7 •“宋氏 作”五乳瑞兽画纹带镜 东汉 铭文:“宋氏作竟 (镜)工(巧) 且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如(饥)食枣。 ” 8 •四叶 对凤镜东汉 -魏铭文:“口(西大?)氏作【镜】自有纪,青 龙白虎居左右,神鱼仙人赤松子,口口相向法古始,令人长 命宜孙子,作吏高迁车王口(户?) ,寿而东王父西王母。 ” 第一个字就不认识,希望各位研究,赐教。 9 •“尚方”规矩 镜汉铭文:“尚方作镜大毋伤,左龙右虎辟不羊(祥) ,朱鸟 玄武调阴阳, 子孙备具居中央, 长保二亲乐富昌。 徘徊名山, 嵩敖祥,寿敝金石如矦。”(后面铭文乱套了) 10 •瑞兽规矩 镜 汉代 2,怎样制作拓片? 我国
名碑帖刻石,为了避免自然灾害对它们的损坏,自宋以 来,采取了集中保护的方法。在宋代元右二年( 1087 年), 为了保存“开成石经” ,建立了西安碑林,九百多年来,碑 林不断扩大,收藏不断丰富,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碑石约 3000 方,共设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 的碑石 1087 方。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碑帖刻石最多的地 方,除此以外,还有曲阜碑林、昭陵碑林、岱庙碑林等。凡 已经入藏的碑帖刻石,都是作为国家文物进行保护着。有的 名碑,为了避免进一步的风化和损伤,除外面加保护罩外, 还在碑文上覆以金泊纸。非特殊情况、经特别批准,是绝对 不允许任何人利用这些碑帖刻石制作拓片的。因此,从这个 意义上讲,制作拓片的技术,对于碑帖的收藏者来说,似乎 没有什么用场。但是,相对于 20 万这个巨大的数字来说, 入藏数是相当少的。因此,拓技的掌握,对于收藏者不仅有 用,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你在拓术方面的知识,在制作 拓片上派不上用场,在碑帖的鉴定上也会有帮助的。也可以 说,制作拓片的知识,对于碑帖拓片的鉴定者来说是必不可 少的。基于这一点,下面,将拓片的制作技术作一个扼要的 介绍。 工具材料的准备 制作拓片的主要工具有: 棕刷,是用来刷纸、 上纸的; 打刷, 是在上纸之后,用来将纸均匀地打入凹陷处,使纸面和器物 之间不留空隙;木榔头,主要用于敲打宣纸的接茬处,使其 能牢固地衔接起来;扑子,也称拓包、墨包,是用于拓片上 墨的。另外,如碗、墨盘、抹布、毛刷、毛巾、小喷雾器等, 都是制作拓片的必备工具。有些工具在商店里能买到,有的 则需要自己制作。 有了工具以后,还要准备一些材料。首先是纸张。对于纸张 的要求是,白而细腻,柔软且有拉力、薄而有韧性。大多采 用为宣纸和皮纸,也有采用高丽纸或连史纸的。其次是墨。 墨以紫光为佳。用墨量少的时候,可以用墨锭磨墨;量大, 则可用“一得阁”或“曹素功”墨汁。如果在墨汁中掺适量 的水,然后研磨,其效果更理想;再就是白芨水或稀释胶水, 其作用是使纸附于碑上。 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叙述起来就更简单了,主要是三条,洗碑石、上纸 和上墨。洗碑,就是把碑上的污垢藓苔清洗掉。使用工具, 有毛刷和竹扦等,以不伤碑石又能将污垢除净为原则。 上纸, 分干上和湿上。干上纸,就是将拓纸直接上在刷有白芨水或 清水的碑石上。湿上纸,就是将拓纸叠好放入清水中,然后 将湿纸上在碑石上。上墨,就是用扑子沾墨,采用扑或擦的 方法,将墨上在附于碑石上的拓纸上。 上面所介绍的工具材料和操作程序问题,只是说了个大概, 在实际操作中,是十分复杂的。现在,书店里有一些制作拓 片的专门书籍,可购回参考。要拓出好的拓片,理论、工具 材料及操作程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拓工的 经验。同一碑石,两个拓工同时拓,优秀的拓工制作的拓片, 质量就高,价格也高。有的拓片上,还署有拓工的姓名。还 有的碑帖收藏家,只收某位优秀拓工的拓片。 拓片制作方法 谈谈如何制作拓片
拓印技术在中国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有些珍贵文物碑、 版、 印章边款、镇纸、臂搁、笔筒、扇骨、墨盒、铜镜、 瓦当、画像砖和 钱币等器物,由于受保护条件的限制以及 大自然中有害因素的侵蚀, 这些都给文物碑、版等造成不 同程度的损毁。 为了保护祖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应将其拓印下来 以作备份 ,使其传承后世子孙。 例如: 我国古代许多已散失毁 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如今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 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 ( 1555)地震 时被毁,但它的传世拓片现在已成为珍品;又如唐柳公权书 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失,仅有一册拓片传世,就成为孤 本。因此,拓印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有责任将祖国传统 传承技术及经验,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同时,对国外一些 先进的传承保护技术和经验, 也应该很好的学习, 取长补短, 使我馆的文物保护传承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下面就将拓片制作的方法及步骤简要介绍如下: 一、什么是拓片? 什么是拓片? 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后的成品
这种拓印行为也称为拓片。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 大小和形状与原 物相同, 是一种科学记录的方法。 除有 凹凸纹饰的器物外, 甲骨文字、 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 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 这种方法记录并 保存流传后世。 主要的拓印方法 扑墨拓法: 先把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 盖上,用喷水壶把纸均匀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 水 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 面,随着它的 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层 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 子蘸适量的油墨或书画墨,敷匀 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 拓片。 擦墨拓法: 主要用于拓印碑石。先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 平并 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顿刷有顺序地砸一遍。待 纸八 成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 墨汁揉匀,并往 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 擦墨三遍即成。 此外还有蜡墨拓、镶拓、响拓等。就不一一 一介绍了。通常 米用扑墨拓法制 作拓片。总之,米取什么拓制方法要视其 拓体的类型而灵活选择。 拓印材料 纸:纸要求有韧性、细腻、超薄。 1、汪六吉净皮扎花纸。 2、 边史纸。 3、净皮棉连纸 4、 生宣为拓纸常用选纸。 墨: 一般要求油烟墨 (但也可以用“曹素功墨汁”和“一得 阁墨汁”) 、腊墨。 白芨 :白芨水具有无色、透明、黏性的功效,白芨水的作用是 提 高纸和碑刻的吸附力,可使纸张附着拓体不致脱落,拓 成后又易揭取 不会粘贴拓纸。 丙三醇 : 俗称甘油, 在拓印调墨时在墨上滴几滴, 可防止拓纸 过 湿使字迹跑墨、走样、污染拓体。